香港第一個戶外夜間環保點

2010-09-29   | 尹懷文 尤淑櫻
香港慈濟志工在夜間環保點,做回收及分類的工作。(攝影者:陳宜卓,地點:美孚,日期:2010/05/21)
香港第一個戶外夜間環保教育回收站,在慈濟志工的努力下,於2010年5月21日(農曆四月初八),在九龍美孚新村天橋底之荔灣街市側啟用。因為志工平日要上班,因此訂於每週五在環保教育站做回收分類的工作,也邀請街坊鄰居一同來愛護地球。

九龍美孚社區橋下  成立緣起

自從大圍環保站成立後,環保志工不斷增加,而且做得有聲有色,但……如何進入社區?從大圍走到秦石村容易,由新界走到市區,就很有些難度了。

但,3月6日台灣的陳美雀師姊來香港,跟大家分享起「台北市南港地區每週三夜間環保回收點」的運作時,即時給了幾位九龍慈濟志工靈感:對啊!夜間環保回收點!此計可行!

在美孚新村一住十年的邱雅雯師姊,未進慈濟前是一位消費力十足的家庭主婦,居家樓下各式商店應有盡有,歡歡喜喜地當了十年消費者,跟店家鄰舍都結了不錯的關係。2009年5月因志工推動了「好話一條街」,請她相熟的商舖都貼上了靜思語;而且還向一家咖啡店合作,每天都把報章、雜誌留給她來「回收」。所以想到在社區成立環保回收點,她也馬上想到,或許可以從美孚做起。

雅雯師姊事先已經約略想好了地點(九龍美孚新村天橋底之荔灣街市側),那是由商場到住家的必經之地,有天橋作頂、可免於風吹雨打,卻又四面通風,又有公共的照明設備,十分符合做環保的理念和條件。同時還有好消息,是雅雯師姊認識的該區回收商,已答應為這個環保回收點保留一個有大鐡籠,好讓志工能把收集回來的環保品都放進去,以待他們第二天一早收回並估價付款。

她一提出來,當然馬上得到一眾環保志工的認同,於是由大家討論而成的企劃案,在3月18日在協力月會通過;緊接著即向九龍地政署寄發申請場地的書信,並等待批准。5月初,分會收到政府的批文,雖然申請時要求三米乘六米的範圍,被縮小到三呎乘六呎,但試用期三個月,大家卻都有信心,因為在試用一個月之後,就已經可以向政府再次提出申請,並可要求增加用地和延長期限。

環保點運作前,香港慈濟人邀請街坊鄰居一起來投入。(攝影者:尤淑櫻,地點:美孚,日期:2010/05/16)
包括邱雅雯師姊在內的主要統籌志工,都是在職人士,平日要上班;一切討論、籌劃或實行……都得等人下了班,才有商量的時間。經過幾次的會議商討,大家決定以上人的環保理念與慈濟的人文精神,在此環保回收教育站,宣導「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的實踐方法。

選定佛誕日作為「開張」大日子,也是想表達「茹素護生」、「垃圾減量」是減緩地球暖化最有效的方法;「環保」不再是口號而已,不能再漠不關心了,期望以最簡單的方式落實「由自己、現在就開始」來做環保!

為了5月21日的活動,志工利用在前一個不用上班的星期假日,在美孚社區,再次推動「靜思語好話一條街」,同時宣導當日的活動,並獲得多數店家的認同、支持。

5月21日起,香港有了第一個夜間戶外的環保道場,逢星期五的晚間七時三十分至九時三十分,慈濟志工都會在此為環保做宣導活動;希望帶動人人,在生活中「垃圾減量」、珍惜現有的福德,勤做「資源回收」、不再滿足口腹之欲「素食減碳」、在消費之餘學習過「簡樸生活」;為疼惜地球母親盡一份心力,留給後代子孫一個乾淨的地球。

啟用當天  菩薩雲來集

5月21日是農曆四月初八,也是香港地區佛教徒歡慶的佛誕日。九龍慈濟志工為「美孚環保教育回收站」特選這一天啟用,為的不但是要放下我執,要知福惜福,還要用吃素、做環保資源回收來救地球!黃昏五時正,尤淑櫻師姊和劉道一師兄的夫妻檔和郭乃彰、邱雅雯的夫妻檔,已恭候在美孚地鐡站a出口對開的天橋底;黃慧蘭、廖建威、楊志强、朱月厚等師兄師姊都齊聚,把長桌拉起,覆上藍蓋布,拉開易拉架,張掛起「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這個香港第一個戶外夜間環保教育回收站「開鑼」了!

環保點啟用之前,志工除了「靜思語一條街」,也宣傳環保站啟用的訊息。(攝影者:尤淑櫻,地點:美孚,日期:2010/05/16)
有地緣關係的邱雅雯師姊和郭乃彰師兄主力宣導,劉道一、廖建威、朱月厚師兄負責回收,志强師兄捧着攝錄機,懷文師姊拿着紙筆,大家先走上平台,到各商舖宣導他們每個星期都收集可回收的垃圾,如塑膠瓶、鋁罐、書報雜誌……等,交給我們回收。賣文具的老闆明言,每天都會把這些可以變賣的東西交給倒垃圾的阿婆,但我們退而求其次地,要他把更小的紙頭如厠紙筒、塑料袋都交給我們時,他也很慷慨地答應了。中藥舖的女小開也笑着點頭、髮型屋的店東更早就跟邱雅雯師姊有協議,還有麵店的伙計,聽說連筷子套都可以回收時,馬上說:「我們會!」

來往經過的行人中,卻有不少人主動地詢問志工們在做什麼,甚至有人得知以後將在每星期的星期五,都會看到志工們在環保站做回收時,立刻問:「我們也來做可以嗎?」更有不少民眾回家,把一些報紙、雜誌搬來交給志工們。

回收商的所在地點,距離活動地點不算近;推着滿車報紙,一趟走下來,廖建威師兄說:「這麼長的路,還是一次推多一點的好。」不想浪費腳力,卻可見其辛苦了。

回收商為了方便志工們夜間運作,特別安排了一個空鐡籠,廖建威師兄巧手打造上蓋網,並加鎖保管「黃金(回收物)」。志工們把經分類可回收的東西一袋一袋放進去,鎖好,第二天他們一回來工作,就可以秤重、計價。

九龍社區「美孚環保教育回收站」的第一次活動,在愉快忙碌中結束,很多街坊都說要支持志工們,都說存一個禮拜不是問題。人人笑着說:「下星期五再見!」感恩中更要祝福他們呢!

(文:尹懷文、尤淑櫻  香港報導  2010/05/2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