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大米發放 萬人祈福

2011-07-14   | 黃解放
慈濟菲律賓分會舉辦首次大型大米發放,眾議員金波和馬利僅那市長(右一)全程參與直到全部發放完畢。市長表示:「我期待有機會能夠親自到臺灣,向上人表達感恩。」(攝影者:娜燕莎,地點:馬利僅那體育館,日期:2011/07/03)
慈濟菲律賓分會於7月3日,首次舉辦大型大米發放活動,下午兩點,馬利僅那體育館開始湧入了上萬名民眾,大家井然有序地在十個入口處排隊,由穿著灰衣白褲或志工背心的慈濟本土志工引領,一列一列地入場。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體育館內的一萬兩千六百多張椅子已經坐滿了民眾。

延續風災因緣 本土志工同助發放

延續2009年凱莎娜颱風的因緣,慈濟再一次的在馬利僅那市撒播大愛的種子,與該市的民眾結下善緣。除了馬利僅那市的重點關懷地區如囊卡里、馬蘭代里、杜瑪那里,還有幸運里、巴朗里等區的民眾也是此次發放對象,共約一萬三千戶家庭收到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

從6月開始,慈濟志工們與本土志工攜手完成建立名冊、訪視及分發大米發放券等工作,更在發放之前,緊鑼密鼓地進行籌備工作,包括椅子的擺設、舞臺佈置、引領人演練、節目彩排等。

負責會場地標及椅子擺設的榮生師兄分享此次與本土志工一起工作時,看到他們將雙面膠撕開後,並沒有將那張小紙張亂丟,而是順手地放在自己的口袋中,從這個微細的動作中,可見這幾年對本土志工的陪伴及培訓,真的已經改變了他們。

雨中萬人祈福 社會福利署願回饋

3日早上,志工們在體育館忙進忙出,做最後的籌備工作。菲航董事長陳永栽師兄也親臨會場,關懷志工的準備工作。
各宗教代表帶領會眾一起祈禱。(攝影者:娜燕莎,地點:馬利僅那體育館,日期:2011/07/03)
下午兩點多,當民眾陸續進場時,突然下了一場大雨。但民眾並未因此慌亂,大家紛紛撐起雨傘,安然地坐在位子上。

慈濟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李偉嵩與司儀蔡青兒,帶領民眾以虔誠心祈求,同時,和平女王修道院的修女們也在雨中和大家一起祈禱,果然經過數分鐘後,雨停了!

雨後更加涼爽宜人,一萬多名民眾歡喜參與祈福會及大米發放。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愛與關懷」,即使凱莎娜風災已過去兩年,但慈濟的愛與關懷,仍與馬利僅那同在。

馬利僅那市市長德古茲曼(Mayor Del De Guzman)致詞時感謝臺灣政府及慈濟基金會,市長表示:「我們(馬利僅那)隨時準備好要與慈濟合作幫助人民。當慈濟問我可不可以使用馬利僅那體育館,我說當然可以。因為慈濟的發放不只是發放,它還有更深的意義。」

社會福利署署長索利曼女士(Secretary Corazon Juliano-Soliman)致詞時,代表總統向慈濟感恩,尤其感恩證嚴上人對菲律賓人民的愛與慈悲,「我們將以謙卑的心接受這份福,我們也承諾將這份福報以千百倍回饋給需要的人。」


災後結束迷茫人生 本土志工成熟

本土志工娜妮莉沓(Nanelita Alburo)與丈夫及兒子分享一家人因慈濟而改變。丈夫戒酒戒賭,夫妻不再吵架,全家一起做慈濟,和樂融融。娜妮莉沓再次感恩慈濟及上人,更表示自己存了一萬六千元菲幣,已經有足夠的機票錢到臺灣,親自向上人感恩。

一萬多人高舉著蠟燭,齊心唱出祈禱,善念隨著聲波上達諸天佛菩薩聽,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攝影者:娜燕莎,地點:馬利僅那體育館,日期:2011/07/03)
因為慈濟而改變的不只是娜妮一家人,當天有21位本土志工正式成為培訓委員及培訓慈誠。他們皆是定期捐善款、參與志工,更重要的是戒酒、戒煙、戒賭博等惡習,守好慈濟的十戒,才得以換上藍天白雲的制服。其中一位本土志工卡利多(Carlito Grefal)在收到藍色制服時感動得想流淚,他曾經過了40載的酒醉人生,直到開始做慈濟,才放下酒瓶。

卡利多表示:「身為培訓慈誠,我必需做新進志工的好模範,這樣才不會辜負慈濟對我的信任。我也要開始存錢,買機票去臺灣見上人。」

獲政府、商會支持 運大米助發放

節目最後由佛教、天主教及伊斯蘭教代表,包括法師、神父及教長,帶領民眾一起祈禱。一萬多人高舉著蠟燭,齊心唱出祈禱,善念隨著聲波上達諸天佛菩薩聽,祈求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來自剛慶祝四百週年的聖托瑪斯大學的辛念神父(Father Larry Singian)讚歎:「證嚴上人以身作則,所以慈濟這個慈善團體才能匯集眾人的愛心,將來自各行各業、不同信仰的眾多人合在一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普愛天下。」

祈福會結束後,277位華人志工及慈青、1402位本土志工、81位職工和五百多位貴賓,分散到十個大米發放區,準備將臺灣愛心大米,親手發放給馬利僅那鄉親們。

署長索利曼、市長、副市長、眾議員及各里里長,還有前市長費蘭洛女士全部參與了大米的發放。署長表示:「就做慈
可以穿上慈濟的藍色制服,讓本土志工卡利多感動得想流淚。因為慈濟,他才結束了四十年的酒醉人生。(攝影者:娜燕莎,地點:馬利僅那體育館,日期:2011/07/03)
善來說,慈濟是個言行一致的團體,而且從不要求表揚或獎勵。社會福利署將繼續地與慈濟合作,感恩慈濟讓這項活動成真。」

眾議員金波和市長更是全程參與直到全部發放完畢,雖然滿身大汗,但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市長表示:「我期待有機會能夠親自到臺灣,向上人表達感恩。」

此次大米發放除了政府支持,也獲得馬利僅那菲華商會的大力協助,提供十四輛大卡車,將大米從社會福利署的倉庫運到體育館。商會理事長呂君恆表示:「慈濟表現了他們對馬利僅那市民無私的付出,所以我們也應該盡一分心力。」

受惠者再捐出 鄰人同嚐台灣大米

收到大米的民眾感受到慈濟人滿滿的愛,滿心歡喜地扛著米回家。來自杜瑪那的薩巴秀(Salvacion Mendiola)表達了大米對她的家庭的重要性。薩巴秀的丈夫去年中風後癱瘓在床,她自己無力負擔丈夫的醫藥和家庭的日常開支。

薩巴秀感恩地說:「我很歡喜,也很感恩慈濟所提供的二十公斤大米,這是對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希望上帝能夠保祐你們,因為還有很多貧困人需要你們的幫助。」

善心愛念立即化為行動,大家在竹筒內投下善款。(攝影者:娜燕莎,地點:馬利僅那體育館,日期:2011/07/03)
一千四百多位在此次發放中協助搬運大米、維持秩序、引領、機動等工作的本土志工們,每個人也收到一包大米。本土志工德波拉(Deborah)和娜妮莉沓皆認為當志工是本份事,因此將她的大米捐出,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而在大米發放隔天,7月4日,慈濟人為杜瑪那里的兩位獨居長者送米時,發現不論是杜瑪那或囊卡里的本土志工們,竟然將他們收到的二十公斤大米,分送給鄰里中沒有收到大米的鄉親。

杜瑪那的志工卡莉沓(Clarita Maglinis)只留下三公斤給自己的家庭,其餘皆分送給鄰居。卡莉沓很單純地說:「我希望他們也能嚐到來自臺灣的大米。」

大米發放不只是帶給鄉親們溫胞,更帶動起愛的循環,許多馬利僅那鄉親收到米後,紛紛主動向慈濟人要求認領竹筒,希望自己將這份大愛透過日日行善植福,延續下去。【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黃解放 菲律賓報導 2011/07/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