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癌症 別讓它親近你

2014-09-06   | 鄭六妹
以癌症為例,全球患癌人數有增無減,令人聞之喪膽。8月16日下午,腫瘤及癌症治療專科醫生何國煌,在吉隆坡靜思書軒舉行的「了解癌症,就不怕它了!」心靈講座中分享癌症成因、正確治療方式與未來的趨勢與預防之道。(攝影者:林思典 地點:吉隆坡靜思書軒 日期:2014/08/16)
現今社會雖科技發達,生活、醫療水準提高,可是各種疾病卻如影隨形,有增無減。以癌症為例,全球患癌人數有增無減,令人聞之喪膽。8月16日下午,腫瘤及癌症治療專科醫生何國煌,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靜思書軒舉行「了解癌症,就不怕它了!」心靈講座,他從癌症成因,進而分享正確治療方式與未來趨勢與預防之道。

「癌症起源於基因損傷,細胞不正常生長或增生而累積形成良性或惡性腫瘤。」何醫生表示,它不會傳染,但卻和人類生活、飲食習慣、年齡老化、輻射、遺傳等因素息息相關。惡性腫瘤含有癌細胞,俗稱癌症,最初形成時會守在原部位上,若沒及時治理,就會破壞周圍的組織及擴散至其他器官,最終造成器官衰竭。

誘發癌症導因 環境污染是禍首

「別以為這個世界很安全,其實那是一個假象,因為細菌感染跟病毒從來沒有離開過。雖然有盤尼西林與抗生素,得以暫時保護人類的健康不受威脅。」但撇除年齡老化的因素,何醫生表示,細菌和病毒在動物界非常猖狂,由猴子傳染的愛滋病毒跟傷風感冒很相像。由於它的基因不穩定,不斷在演變,很難找出疫苗,藥物只能延長壽命,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紀絕症。

最近伊波拉疫情爆發且蔓延得很快,對人類而言是一個警鐘。世界衛生組織把環境污染列為全球癌症案例節節上升的要素,在落後及低收入國家尤其顯著,這是工業發展後人類所付出的代價。何醫生強調,江河、湖泊、地下水、廢氣,非法使用農藥、獸藥,食品添加劑、塑化劑等,都是造成食品和空氣污染的因素,這種食物鏈效應,也導致人類的身體成為毒庫,成為癌症的受害者。

除此之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加上缺少運動,都是癌症的誘因,例如,肉食者的發病率比素食者高,吃得越營養越精緻未必就健康;另外抽煙的人數也居高不下,同時也是肺癌患者劇增的原因。

何醫生說:「癌症越早發現,治癒機率較高,其成功率也因地而異。」城鄉地區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在缺乏醫療管道、資源、認知不足下,加上一些患者根深蒂固的成見,相信偏方而延誤求醫及治療不當,是馬國癌症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談到癌症的未來治療趨勢,何醫生詳細地列舉各種先進的治療方法,例如微創手術、放射性療法。不過,他強調醫生需具備很好的技術,否則,再好的醫療儀器也幫不上忙。而標靶療法有特效,但價錢很昂貴。

除此,每一個人都需提升對腫瘤的認知外,活化免疫系統,練氣功、多運動排毒以改善體質,是預防醫療的原點;而植化素是從飲食保健著手,備受營養學家提倡推介,每天攝取五至七種不同顏色的植物蔬果,有助加強免疫力與抗癌的效果。

「吃得健康、活得開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養生是長期的功課,有智慧的人會用方法解決問題,正確的飲食很重要。」何醫生鼓勵大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嚴防癌症找上門。

《我是癌症病人》 分享抗癌心路

會場一位陳惠嬌是何醫生治療過的癌症病人,她與會分享抗癌心路。曾是新聞從業員人員的她,三十一歲時不幸得了癌症,人生跌入谷底。治療過程中,她飽受病痛和醫療疏失的煎熬,現在她把自己抗癌的心路歷程結集出版《我是癌症病人》一書,希望拋磚引玉,能把陽光帶給癌友。
癌魔抗爭兩年終於康復的鍾昕伶,走出人生低潮。她表示,心靈建設很重要,她非常感恩能在醫院遇到慈濟志工。如今已脫胎換骨的她,沒有怨嘆過去,只用一顆感恩的心面對新生。(攝影者:林思典 地點:吉隆坡靜思書軒 日期:2014/08/16)

陳惠嬌表示,自己遭逢手術意外卻投訴無門,現仍須忍受後遺症的病苦,身心的痛難以言喻。她說:「我國的醫療體系和治療方法還有進步的空間,技術也有待提升。所以,一旦得了癌症,患者就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如果具備正確的宗教信仰,更有助提升心靈的免疫力。

與此同時,何國煌醫師生也在會場推介新著作《寫給癌症病人》一書,並為請購者簽名留念,也為大家解答疑問。何醫生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在《寫給癌症病人》 書中,詳列不同的癌症症狀、最適當的治療方式與可能產生的症狀,並介紹能幫助癌症患者的方法;讓大家對癌症有更多認識,以便選擇自己的治療決定權。

站在一旁的陳麗婷耐心地等待發問機會,她想為罹患卵巢癌的母親盡一點孝心。她說母親目前接受化療,由於主治醫生很忙,自己對醫療上的程序也不清楚,想了解也不知要如何詢問,因此希望何醫生能夠為她指點迷津。

生老病死以病最苦,自2012年起與癌魔抗爭兩年終於得救康復的鍾昕伶,比喻重生的自己宛如是十個月大的嬰兒,白皙的臉,被淋巴癌腫瘤重創過的鼻子至口腔上顎部位,痊癒後仍舊凹陷。她打開智能手機存檔的相片,顯示罹癌前的美貌少婦,與被癌魔襲擊後躺在病床上插滿管子的自己,簡直就是身處天堂與地獄的景象。

走出人生低潮的鍾昕伶還上臺見證,並分享參與癌友互助會的因緣。她表示,心靈建設很重要,她非常感恩能夠在醫院遇到慈濟志工。出院後,她安裝了大愛電視臺,同時走入環保道場做分類。如今已脫胎換骨的她,沒有怨嘆過去,只用一顆感恩的心面對新生。

癌症,人人聞之色變的名詞,唯有預防勝於治療,從最簡單的步驟做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鄭六妹 馬來西亞報導 2014/08/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