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無客載 慈濟發放挺司機
2020-09-14 | 菲律賓慈濟志工百業蕭條 發放救災
吉普尼車和三輪車產業以觀光遊客的載送為主要收入來源,但是現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旅遊人數銳減,這幾個月來幾乎沒有生意,即使不少司機辛苦地以車為家,還是載不到客人。對此,菲律賓分會規劃了中期紓困計畫,三個月的發放計畫,從8月29日到30日這三天進行第一波,在馬尼拉市、計順市、馬利僅那市和巴倫蘇埃拉市進行物資發放。每位司機可以領取到的物資包含了大米二十公斤,還有油、醋、糖、鹽等民生必需品,希望可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發放的籌備就遇到了不容易的問題,由於發放的對象都來自不同社區,各個不同的吉普尼車會內部的資料並不完整,跟交通部所提供的名單沒辦法接合,加上司機的聯繫電話經常更換,使蒐集完整資料難上加難。志工們花了很多心力核對名單,最後印製了二維碼的身分卡,讓駕駛可以憑卡領取,確保讓物資可以確實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由於疫情還未降溫,發放的現場的動線設計更是要特別謹慎。這次志工們也在各個發放現場嚴格控管,包含錯開報到時間、入場人數限制、維持安全距離、量測體溫等等措施,滴水不露嚴密防護,讓司機們都可以安全地領取到物資。
防疫距離 愛灑無礙
在馬利僅那市的發放現場,由於防疫政策相當嚴謹,民眾必須按照姓名開頭字母分批報到,不能聚集也不能辦茶會分享。雖然志工在發放前不斷爭取,仍然沒有獲得同意。當地市長奧多羅 (Marcelino Teodoro) 詢問,「為何每次發放都需要愛灑(聚會分享)?」
志工回答:「慈濟幫助苦難人,但有些苦是來自內心,慈濟不只是要安身,也要安心。在短短的愛灑中,無論是故事分享、祈禱,都是一份滿滿的祝福與鼓勵。」這樣的對答,讓市長想起了之前凱莎娜颱風成災的時候,慈濟也在當地發起「以工代賑」來鼓勵大家清理自己的家園。當時他也曾問志工,「慈濟怎麼有辦法相信這些人會真的打掃呢?」而志工回答:「您首先得學會相信。」
兩次對答串聯了記憶,讓市長再次感受到慈濟做慈善的不同之處,雖然礙於規定,並沒有允許慈濟特別舉辦愛灑,但現場還是準備了音響設備,在民眾排隊等待的時候,讓志工可以把握機會分享慈濟愛的故事。
耐心與愛 輕啟善念
這次發放的物資相當多,現場靠著師兄們在卡車上傳遞比較重的物資,在藍天白雲的身影中,也有部分在地的志工協助發放。從三月份開始,就失去工作的伯納(Malagueno Bernel)開始在飲水站做臨時搬運工。這次的發放,他也前來幫忙志工搬運物資。領取物資之後,還主動與志工要了一個竹筒,期許自己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次的發放帶著滿滿的竹筒回來,
巴倫蘇埃拉市司機工會負責人威廉(William)一直都有關注慈濟,看到慈濟發佈新聞後,就祈禱自己的社區也能得到幫助。當接到志工來電時,覺得好像願望成真了,「司機已經好幾個月無法開車賺錢,很感恩慈濟,很感恩上人對司機的關懷。」
「若是我,定會感到不耐煩,但慈濟志工十分的慈悲,將我們當成自己的家人看待,就像對待家人一樣,無私的付出與關懷。」因為需要核實身份,現場的司機有些抱怨,甚至在發放當天還遲到,威廉也對於慈濟志工的好耐性感到欽佩。
分享助人 共度難關
為了更貼近在地的情形,志工也對於部分司機進行家訪。一位開吉普尼車維生的四十二歲司機,一家五口在疫情爆發之後斷了生計,導致繳不出房租,全家人只好擠在一部車上,在狹窄的空間生活,每日三餐不繼,因沒有登記戶口,也接受不了政府資助,只能靠著司機每日找些散工來做或向他人討錢來維持生活的溫飽。
然而,在領完發放物資後,志工卻在司機家中,看見了難以相信的一幕──中午開飯時,司機的妻子很主動地裝飯給隔壁鄰居一家。「您都這麼窮苦,還分給隔壁吃?」志工相當驚訝的問,而司機的太太回答得很自然:「對方比我更困難。」
簡單的一句話,背後卻藏著偉大的情操,婦人在自顧不暇之下,還能充滿著愛心去幫助鄰居,這也為志工們上了一課。疫情雖然肆虐大地,但淹蓋不了人的善心,這位婦人表現出難能可貴的慈悲與愛,透過他的分享,這一份援助更是物超所值。
需要協助的人,一轉過身,就可以成為協助人的人,透過發放和協助,提供的不只是物資,還有精神上的支持。這一波三天的發放,菲律賓分會一共出動了二百九十一人次的志工 ,讓二千二百九十五戶家庭領取到了珍貴的物資,緩解了司機們無客可載的生活壓力。未來兩個月也會繼續規劃發放,期望這份援助能在疫情的蕭條中,給他們一絲的希望與鼓勵。
(整理自:菲律賓新冠疫情中期紓困發放簡報 2020/0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