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庇學習中心座落山頂 照亮馬來西亞無國籍村

2023-09-07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潘俞臻
為讓亞庇無國籍孩童有上學的機會,慈濟在沙加村山頂上為他們蓋學習中心,為孩子們圓上學夢。(圖片:慈濟志工提供)
2022年以前,志工問馬來西亞沙巴亞庇沙加村的孩子:「孩子,你有讀書嗎?」他們會說:「我的朋友有讀書。」或靜靜不語;現在他們會說:「我在慈濟學校讀書。」、「我的哥哥、姊姊在慈濟學校讀書。」
 
馬來西亞沙巴亞庇的沙加村,座落在沼澤地,蜿蜒破爛的木板橋,是他們最尋常的道路,村民大部分是來自菲律賓及印尼的無國籍人士,「上學讀書」對這裡的孩子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夢。

 
海水漲潮的時候,有一段路會淹水,必須涉水而過,為了安全,志工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為這段路做一座水泥橋,而且為小山坡做階梯方便大家上下。(圖片:慈濟志工提供)


建造學習中心 全村動起來
 
舉起大樁,重重將另一個木樁敲進水底,一旁還有人為橋面鋪上新木板⋯⋯慈濟提供材料,村民們義務幫忙,把最克難的一段木橋拓寬重建,因為慈濟將在山頂上,為村裡的孩子們蓋學習中心,眼下這搖搖欲墜的木橋,無法運送建材。
 
慈濟亞庇學習中心位址選在沙加村裡的小山頭,車子只能停在村口,過後要步行300米路,這個路程包括了橋、木板、泥漿路、小山坡,志工李永明表示,要在村莊的山坡上興建學習中心可謂是挑戰重重,首先是受新冠疫情影響,找不到承包商,再者是建材的運送,道路崎嶇⋯⋯
 
好不容易,亞庇學習中心在2022年1月15日開工了。村民們,甚至是小孩們都主動來幫忙,三個月後,學習中心建好了。志工召開家長說明會,約定一起來照顧這所學校,守謢這裡的孩子。
 
2022年5月9日學校開課了,但是當學校開始運作,志工發現當海水漲潮的時候,有一段路會淹水,必須涉水而過,為了安全,志工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為這段路做一座水泥橋,而且為小山坡做階梯方便大家上下。

 
亞庇慈濟學習中心承載無國籍國孩童未來的夢想和希望。(照片:慈濟志工提供)


志工一點一滴完善學校的設施,小小的學習中心前面還有個小小的運動場,村民和老師都非常感動。然而,志工的願景還不止這樣,志工李永明說:「這間學校在小上坡,還有一點小空間,應該可以容納200名學生,希望可以擴建,因為太多學生等著來上課。」
 
難行而行 作無國籍兒童的依靠
 
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迴盪在山間,是志工內心最好的回饋。不過,卻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恆持讀書的願望。孩子們常常因為父母另覓謀生之地而離開或為了幫補家計、照顧弟妹甚至婚嫁而中斷學業。
 
所幸,志工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走進家庭關輟學的孩子。「師伯,我很想回學校上課。」阿妮莎(Bunisa)被迫跟隨母親到茶餐廳做洗碗童工,但她一直認為可以讀書是很幸福的事。志工不捨,協助其再度返校,她也以亮眼的成績回報志工。

 
阿迪富拉(Adifutra Bin Nawadil),住在靠海的村落,每個月八到十天都會遇到漲潮,漲潮時淹水進出都要靠小船,念下午班的他,每天十點就到學習中心上課。(圖片:慈濟志工提供)


在家訪中找回來的孩子還有11歲的努汝頓(Nurudum Bin Abdullah),媽媽因為生產欠下大筆費用,他只好退學工作賺錢,一星期賺取臺幣二百元,讓媽媽買粉粉給妹妹喝。志工補助改善生活,父母感動之餘,讓努汝頓重新回校上課。
 
當然也有孩子在打工期間,堅定心不夠早婚早育,令志工惋惜。但也正因為如此,志工更加堅定,不忘初發心,繼續前進。而,孩子們堅定向學的身影,往往是志工最大的動力來源。
 
目前,學習中心分上、下午班,好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讀書。九歲的阿迪富拉(Adifutra Bin Nawadil),住在靠海的村落,父親在外地工作;每個月八到十天都會遇到漲潮,漲潮時淹水進出都要靠小船,他不畏懼,沒有以此為藉口而請假,反而是穿短褲划船,再換衣服去學校,下午班的他,每天十點就到學習中心上課。
 
面對社會人士對無國籍人士的不認同,無國籍孩童學習之路,充滿變數,慈濟願做他們的依靠。
 
(文: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潘俞臻)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