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獲助聽器 波蘭烏克蘭家庭無聲變有聲

2024-01-21   | 陳樹微、安納斯塔西婭、朱秀蓮
圖說:慈濟志工團隊送新助聽器給阿妮女士(後排左4)和她的2個女兒(前排),這份珍貴禮物讓他們非常開心。(攝影:塞爾希/Sergii)
慈濟波蘭志工2023年關懷烏克蘭難民家庭時,在波蘭盧布林(Lublin)發現1個無聲的家庭,1家4口,爸爸媽媽和2名8歲、4歲的女兒都有聽覺障礙,但礙於無力購買新的助聽器,1家人幾乎和外在世界斷了溝通。  

2023年11月21日,慈濟志工為這戶家庭的母女送上3副全新的助聽器,男主人因為殘疾嚴重,即使裝上助聽器也無濟於事,所以未能受贈。收到新助聽器的母女3人,歡喜地試戴助聽器,志工安納斯塔西婭(Anastasiia)見到這1幕,感動說道:「這個美麗的時刻真是太珍貴了!慈濟基金會為他們一家所做的,真的很鼓舞人心。」

 
圖說:聾啞的阿妮(Ani)女士試戴新助聽器。(攝影:塞爾希(Sergii))

 
因應需求 發放購物卡更貼心
 
進入秋冬,盧布林的溫度降到個位數甚至零下,11月17日臺灣和烏克蘭志工冒著大雨和大雪聚集在一起,討論援助烏克蘭家庭的方式。會中志工決定,不再發放食物包,改與超商合作,讓長者憑購物卡採購食物,購物券背面並印有激勵人心的靜思語。

1位受惠的長者塔瑪拉‧皮斯琨(Tamara Piskun)女士與志工分享了她的經歷。夏天,她發現食品包幫了很大的忙,因為它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然而,有限的儲存空間讓她產生煩惱,因此她與女兒、孫子共用。

現在用購物卡逐步購買必需品,對她的家人來說是真正的生命線,使他們能夠延長所獲得的援助,並確保他們獲得更久的支持。塔瑪拉女士對於慈濟基金會和證嚴上人的持續協助和堅定支持,感激不盡。

 
圖說:塔瑪拉‧皮斯琨女士(左)向志工安納斯塔西婭傾訴1家的遭遇。她對於慈濟基金會和證嚴上人的持續協助和堅定支持,感激不盡。(攝影:塞爾希(Sergii))


說著說著,塔瑪拉女士落下淚來,因為她憶起離開烏克蘭的那段經歷。俄烏戰爭使烏克蘭飽受蹂躪,他們1家曾經安定平和和舒適的生活,不再感到安全或有保障。因為他們就住在札波羅熱(Zaporizhzhia)的瓦西里夫卡(Vasilyivka)村,正是在這個地區,俄軍佔領並控制當地的核電廠。

塔瑪拉女士不得不將失明的丈夫留在烏克蘭,在穿越俄羅斯、克里米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過程,塔瑪拉女士及其家人在每個檢查站都屏住呼吸,擔心遭到拒絕或暴力。1家人來到了波蘭,輾轉來到盧布林,經歷力竭且阮囊羞澀,幸好政府為退休人士提供援助,加上6歲孫子的社會福利,塔瑪拉女士1家勉強能夠支付房租和水電費。
 
志工跨宗教合作 編織愛的印記


事實上,塔瑪拉女士大約300元波蘭幣(約新臺幣2288元)的退休金不足以養活3個人。她最大的恐懼就是再也見不到自己的丈夫了。目前,她與他沒有任何聯繫,也不知道被佔領的地方發生了什麼事。1家人對波蘭當局和慈濟基金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的善意和幫助深表感激和敬意。

 
圖說:受幫助的長者帶來蘋果回饋,讓志工欣喜不已。(攝影:塞爾希(Sergii))


盧布林志工懷著感恩和溫暖的心情,完成1次又1次的發放。這些熱情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成長,也反映了慈濟對他們生活的影響。透過提供支持、指導和機會,培養了志工的慈悲心和發揮自身潛力;志工不僅是接受幫助,更是向他人伸出援手,儘管面臨挑戰和限制,志工依然努力回饋,也分享他們的工作成果。
 
「這次我們得到了美味多汁的蘋果。」有長者帶來蘋果送給志工,讓大家欣喜不已。志工安納斯塔西婭表示,見證他們的轉變確實給予志工很大的鼓舞,「我們看到他們的同情心、同理心以及提升人的真誠對待。他們願意參與慈善活動,不僅體現了他們的慷慨,也體現了他們對回饋社會重要性的理解。」

他們是與慈濟合作的天主教明愛會提供的名單,透過這種集體努力所編織成的一幅充滿同情心和團結的美麗織錦,跨越國界和宗教,在那些被其溫暖所感動的人們心靈和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文:陳樹微、安納斯塔西婭、朱秀蓮,2023/11/29,歐洲報導)(文史處:黃湘卉編輯,第15期第3版週報)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