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一起讀慈濟月刋

2014-12-15   | 程美玉 呂美力 林明今
《慈濟》月刊在十年間發行120期,橙縣聯絡處的讀書會幾乎沒有間斷過地去閲讀它。(攝影者:林明今,地點:慈濟美國南加州橙縣聯絡處,日期:2014/10/01)
「你以前怎麼那麼瘦!」「瞧!我那時好年輕,現在滿頭白髮了!」慈濟美國南加州橙縣聯絡處裡,許多久未出席的讀書會成員紛紛排除萬難「回娘家」,熱情的擁抱和問好聲此起彼落。

《慈濟》月刊讀書會十周年慶的當日,電視大螢幕上播放出一張張十年來的回顧照片,在輕柔的背景音樂襯托下,每張照片一亮出,就彷如一朵在夜空裏爆射開來的燦爛煙花,讓前來參與讀書會的學員們驚呼連連!

「十年了,我們這一班同窗十年了!每月一次的讀書會,從寥寥數人開始,邊讀邊改進、邊讀邊整隊,沒有轟轟烈烈的聲勢,卻一路如此涓涓滴滴、細水長流。」透過相片回顧,志工分享讀書會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讀真實的人生故事

2004年的秋末,一次偶然閒聊中,資深慈濟志工蔡淑卿提議,要在橙縣舉辦 「《慈濟》月刋讀書會」。

「什麼,要我當召集人?可是,我從來都沒參加過讀書會……」林瓊芬笑瞇了眼回憶著當年,儘管當初只是個新進志工,一點經驗都沒有。「也不知哪來的勇氣?就這麼不知天高地厚的,傻傻地承擔起這個任務;幸好有慮喜、慧萍、婉珍師姊,及其他多位資深師兄師姊一路陪伴指導和護持,才讓這個讀書會慢慢成形,穩定進步。」

參加讀書會的人數,從剛開始的四、五個人,成長到後來每月有一、二十人,大夥兒圍著由三張小方桌拼成的臨時會議桌,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認真地研讀和討論《慈濟》月刊內精釆的故事、衲履足跡中證嚴上人的開示,以及其他靜思人文書籍 。

美國南加州橙縣聯絡處慶祝《慈濟》月刊讀書會十周年,電視螢幕播放出一張張十年來的回顧照片。(攝影者:林明今,地點:慈濟美國南加州橙縣聯絡處,日期:2014/10/01)
月刊內的真實人生故事,往往是感動眾人最深的。林瓊芬回憶,學員們有一次讀到「放下--療傷止痛」:講述一個家庭的父親,四十五年前被兇手無端加害致死,全家人心靈受到嚴重創傷,必須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才能入眠。相同的暴行發生在2007年的臺灣社會,一位廣受學子歡迎愛戴的臺大副教授謝煥儒,在上班途中,無端遭到一名甫假釋出獄的煙毒犯攻擊致死,家屬在萬般哀慟之下,卻選擇原諒。

父親於四十五年前被害致死的那個家庭,看到謝煥儒的家屬對加害者的寬容,全家深受震撼和感動,決定寬恕早已因減刑、假釋出獄的加害人。受害家屬一家人含著眼淚、忍住悲傷,對著一張空椅子,假想兇手坐在上面,輪流對「他」說出:「我願意原諒你。」放下仇恨的同時,原諒別人也善待自己。讀到這一段,座中諸多學員皆因不捨受害家屬的悲痛與寬大胸懷而感動落淚。

忽然間,有人大喊:「老鼠!有老鼠!」眾人隨著手指的方向望去,有人開始尖叫,更多人是破涕為笑,望著彼此臉上來不及擦乾的淚痕,大夥兒又哭又笑,「就在這樣的真情流露中,每個人漸漸能拋開羞澀和拘謹,敞開心胸,真誠分享內心的感受;多次下來,學員間的情感、信任與默契,就這樣漸漸培養建立起來。」事隔多年,林瓊芬回想起此事,當日情景仍然歷歷在目;而這也成為讀書會十年來,學員間最難忘的共同回憶。

分享彼此人生經歷

每月一次的讀書會,不僅有上人的法語滋潤和真實人生故事的激勵,更是學員們一吐心事、交換生活經驗的絕佳機會。「每個月來參加一次,我就好像從內到外徹底清洗過一遍,減少了很多煩惱。」「我也是,每個月都要來充電一次!」多位學員異口同聲分享著相同的感受。

「一場車禍,把我送進醫院徹頭徹尾檢查,才意外發現身體內長了顆瘤,我先生那陣子對我的關心和照顧,讓我很感動,也深深體會到,夫妻才是一輩子可以互相扶持的老伴,兒女們都會各自成家立業而離開,我們更應該善待、珍惜另一半,不要動不動就生氣吵架,上人不是說過,夫妻之間不要比誰怕誰,要比誰愛誰。」與先生常常為了小事而吵嘴的廖小雅(化名),有一天做了如此真心的反省和分享,不僅讓大家對她刮目相看,也提醒了眾人及時自省,和珍惜夫妻的緣份。

同學們一起讀《慈濟》月刊中的人生故事,也一起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攝影者:林德旺,地點:慈濟美國南加州橙縣聯絡處,日期:2014/10/01)
「我不要讀書!」十年前第一次踏進橙縣聯絡處的志工黃莉莉,坦白地直接拒絕讀書會的邀約,當時六十多歲、剛從職場退休下來的她,因為偶得一本慈濟小冊子,循線找上門來直言只想當志工;她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和廣東話,國語卻只能勉強說上幾句,只有少數幾個人聽得懂。

雖然黃莉莉總是說:「我不愛讀書。」但除了少數生病期間無法前來,她一直保持著高出席率,認真的「聽」讀書會,一聽就聽了十年,十年下來,不僅已如願地從志工變成慈濟委員,更成為最受大家歡迎的開心果。

黃莉莉單純的個性、直爽又真性情的發言,每次都把大夥兒逗得哈哈大笑,「在這裏,我學到很多東西,還結交到很多好朋友,收穫真的很多。不過,十年來我一直不懂,為什麼你們都沒有學會我的廣東話,害我的國語變得很好!」黃莉莉在讀書會十周年中的分享,依然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學會轉念人生好幸福

第一次勉為其難來參加讀書會時,正是年輕志工阿泉(化名)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失婚成為單親,又必須獨立撫養兩個孩子。阿泉的媽媽多次鼓勵她進來慈濟走走,志工蔡慮喜和許碧玲也不斷以電話連繫關懷她,並介紹她參加讀書會。「我很慶幸我有來,因為那一次我就被感動了。月刊內上人的開示,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力量,尤其是那些真實的人生故事更鼓舞了我,讓我看見自己並不是最失意無助的人,我仍然有娘家做最堅強的後盾。而且來這裏認識了這麼多親切善良的師姊們,不斷關心我、鼓勵我,感覺好溫暖!」

如今,阿泉已走過人生低潮期,把孩子照顧得很好,自己也有奮鬥的人生目標。她閃著一對慧黠的雙眼,爽朗的笑容不時掛在臉上,她的堅強和真誠的分享,感動了每個人,贏得了最熱烈的掌聲和祝福。

個性樸實、待人和善的吳艾莉也分享:「雖然我沒有每次都來,但是心中一直記得,讀書會裡多次讀到上人的開示:教養子女,要有智慧,不要太操心,要多祝福。這些話真的救了我的心!」

原來,吳艾莉的女兒從小就很貼心,成年後認識一位非常優秀正派的男朋友,交往一段時期後,兩人打算結婚,但是男方要求結婚後,要她女兒與他一起離開美國,回去男方的祖國定居。想到必須和女兒分隔那麼遠,就讓吳艾莉的心非常揪結、難過、無法接受。之後每次女兒與她談起男友的事,她的心情就會起伏很大,母女關係變得有些緊張。

讀書會成立初期,大夥兒圍著由三張小方桌拼成的臨時會議桌,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認真地研讀和討論《慈濟》月刋內精釆的故事。(攝影者:林明今)
終於有一天,吳艾莉想通了,為什麼不照上人的話去做?於是她改變自己,放下擔心和操心,凡事多祝福女兒和她男友。最後,女兒結婚了,過得十分幸福快樂,雖然無法在身邊,但是女兒和女婿不時對她噓寒問暖,非常孝順。「我很安慰、很歡喜。上人的教導,真的太有用了!」

無常考驗平日所讀

儘管學員之間感情深厚,天下終究沒有不散的筵席,悠悠十年裡,當大家讀著《慈濟》月刊裡變化莫測的人生故事時,也無可避免地經歷著現實人生裡的種種無常。

有些學員把孩子送進大學後就回臺定居,孝養在臺的父母或公婆;有些因為工作關係,必須搬到外州居住;有些則因為升格為祖父母,留在家裡幫忙看顧孫輩;有些人則是生病了,必須在家調養;甚者,更有多位學員遭逢痛失親人的椎心之痛而暫時缺席……

無常,像一波波的海浪,無預警的衝擊著學員們,也考驗著每一個人平日的所學所讀,當自己從臺下的觀眾,變成生老病死劇場裡的主角或配角時,又該如何在人生舞臺上,呈現不失常的演出?

然而,這些痛失親人的學員們,均能在短短數月後自動歸隊,「如果不是曾經在讀書會裡,讀過那麼多生老病死的故事,我絕對没辦法這麼快走出來。」平時勇於發言、不吝分享心情的一位志工,走過哀慟之後,平靜地訴說著內心的轉折。

「記得有一次,有人在讀書會裏,分享上人的著作《生死皆自在》,我很慶幸當時聽到上人對於生死的詳盡開示,好像打了預防針,讓我在往後的日子裏,有更多的勇氣來面對生死。我也把這本好書介紹給許多親朋好友,每個人平時真的都應該先讀過它。」這位志工語重心長的分享,讓同學們更能深切地從彼此的生命裏,學習沉澱過的智慧和勇氣!

熱烈的掌聲中,學員們一個接一個分享十年來的讀書心得,歡喜說不盡、感恩道不完。「讓我們一同來感恩,這十年來所有參加過讀書會的同學們,是大家持久的參與、熱誠的分享和護持,才讓這個讀書會從一株小小幼苗,茁壯成十年大樹,不論此時此刻您身在何處,這棵大樹的年輪裡,將會永遠烙印著您那認真和熱誠的身影!」林瓊芬誠心地帶領學員們互相感恩,更提醒大家:「同學們,下個月,老時間、老地點,讓我們繼續讀下去吧!」【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程美玉、呂美力、林明今 美國南加州報導2014/10/0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