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精舍同步 晨鐘起薰法香

2014-02-10   | 鄭雅嬬
四點二十分早課展開,在整齊的禮佛儀軌、梵唄合唱聲中,千年流傳至今的佛典句句流洩而出。(攝影者:王賢煌)
凌晨,花蓮靜思精舍頂上的夜空閃爍繁星,皎潔暈黃的月色是夜裏的一盞明燈,照見大地的沉寂以及草叢間蟲鳴蛙噪的生命力滿溢。

三點五十分,敲板聲在精舍的寮房、走廊之間迴盪,眾人自夢鄉甦醒,整裝漱洗;隨後鐘聲悠揚遠播,警眾長夜已過,勿再放逸沈睡;緊接著鼓聲咚咚自緩而急,眾人至主堂、大殿魚貫而入準備早課。

四點二十分早課展開,在整齊的禮佛儀軌、梵唄合唱聲中,千年流傳至今的佛典句句流洩而出;五點二十分,早課終了,止靜過後,證嚴上人為眾開示晨語。

一夜露水滋潤大地,兩小時的法水潤澤心靈;六點多,窗戶透入金黃色的日出霞光,法喜在眾人的心頭暈染,延盪綿長,足以面對一整天的修煉……

善用科技 全球同步聆法

2008年,中區慈青賴曉逸呼籲慈青夥伴早起收看大愛臺播出的《靜思晨語》節目,並在網路線上共修討論,上人讚歎年輕人珍惜時間聞法精進,將此活動定名為「晨鐘起.薰法香」。之後,上人期許志工早起到社區道場聞法精進,亦使用「晨鐘起.薰法香」廣為呼籲。

同年,慈濟更加善用科技弘法,花蓮本會視訊連線的軟硬體設備,在軟鑄通信科技和智邦科技等企業無償支援之下逐漸完善,視訊連線開始在慈濟的活動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協助全球慈濟人在農曆春節、全球慈濟日等活動中與精舍拜年、拜經,也促成雙向連線的「志工早會」,慈濟人藉此得以掌握每天的慈濟脈動。

當早上七點開始的「志工早會」連線行之有年,已成志工生活的一環時,不少志工開始更早起參與清晨的「晨鐘起.薰法香」,與精舍會眾同步恭聽晨語。連線聞法,比大愛電視臺節目《靜思晨語》更快、內容更多,愈來愈多社區道場因緣成熟之下開始加入。截至2013年底,與精舍連線的全球薰法國家地區已有十三處,兩百三十二個薰法點,由雲端科技搭建起的「法華會」道氣十足。

參與連線超過四年的高雄志工梁清典說:「將精舍早晨的作息複製到社區,是我一直很期待的事。早上腦袋最清楚,吸收佛法很快,一天都會很有精神。」

截至2013年底,與精舍連線的全球薰法國家地區已有十三處,兩百三十二個薰法點,由雲端科技搭建起的「法華會」道氣十足。(攝影者:陳李少民)
科技突破時間、空間的阻礙,高雄慈濟志工洪惠珍感受很深;她平日經營素食店,很難得才能回精舍一趟,「開始參與連線以後,我每天都想像自己早上從精舍出發!」

正當志工因為「晨鐘起.薰法香」而感到內心充實,同一時間,電腦連線的另一頭,中央山脈的東側,靜思精舍主堂後方兩側的小空間裏,影視組、資訊組、廣音組負責作業的常住師父們,正全神貫注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資訊組德晴師父解釋,社區看到的畫面,是透過精舍影視、資訊、廣音等團隊專業合作產出的,大家長期培養出默契,工作過程雖緊湊卻很順暢。

「早上我們主要的任務在監看,當影視組拍攝的畫面送來,我們會確認聲音、影像是否正常,再傳送至社區。」德晴師父表示,社區的連線設備條件不一,影響連線品質,容易出現有聲無影、有影無聲等狀況。在資訊處負責網路與系統管理的陳裕德說:「接到社區的反映,我們會幫忙排解問題;現在因應全球兩百多點的連線,我們也改善了連線程式。」

空中互助 開機有聲有影


社區負責開機連線的志工,多數不擅長操作電腦,為了能夠聞法,透過本會發出的一封郵件和線上教學,硬著頭皮摸索學習。

德晴師父解釋,連線點太多無法一一教學,只能指示連線配備須知和注意事項,「但是志工求法的心很堅定,儘管指示有限,仍排除萬難學習連線。」

臺北松山聯絡處準備連線前,舉辦了兩堂音控教學,三十多位志工都來學習開機連線等操作。推動連線的志工游美雲說:「音控志工很重要也很辛苦,最早到、最晚走,如果多一點人學會連線,就可以相互補位。」

臺中向上環保站負責開機連線的梁瓊仙,平時都在五點十分左右開機,曾經因為該時段同時太多點連線,網路「塞車」差點趕不上晨語,她心急之下對一位慈誠志工發了脾氣,事後十分懊悔。

「每天薰法香,脾氣卻沒改進……後來我主動跟師兄道歉。」為了避免憾事再次發生,她現在每天五點就到環保站開機,同時提醒自己和顏悅色不發脾氣。

高雄志工許淑玲每天早上負責九如環保站的連線,也主動將聯絡電話留給高雄其他連線點的音控志工,通過手機通話解決連線時的疑難雜症;接到電話,她不怕麻煩,反而認為這是跟大家結好緣的機會,「我經歷過連線的問題,透過經驗分享可以減少錯誤;也因為每次都在空中互助,法親之間真的很親。」

由點而線 聞法多多益善

靜思精舍主堂大殿外,眾人露天而坐,頭頂星辰、曙光,經由轉播場內晨語實況,也徜徉在佛法之中。(攝影者:蕭耀華)
高雄第一個薰法點的成立,起緣於一個意外插曲。

2010年高雄鳳山惜福環保站在春節期間與精舍同步禮拜《法華經》,最後一天連線結束,大家法喜充滿、意猶未盡,頻頻詢問:「明天還有沒有?」

梁清典隔天凌晨三點多前往環保站開機,「哇!竟然還可以連線,我們之後就天天開機;那時不曉得到底可不可以連線,應該算是偷偷聽!」

即使環保站的環境狹窄克難,志工仍然很珍惜這意外促成的聞法機會,平均每天都有二十多人響應,其中,許淑玲甚至開車十三公里前來參與,並帶動會後共修分享。

一年後,梁清典和許淑玲分別申請鳳山聯絡處和九如環保站的連線許可,在社區發揮所長陪伴法親。最近半年多來,他們一改過去默默聞法的態度,主動擔任「不請之師」,在組隊會議、讀書會等活動分享聞法心得,廣邀大家一起來薰法香;同時邀請其他薰法點的志工,加入分享的行列。

梁清典說:「以前覺得聞法是很個人的事不能勉強,現在上人一直在呼籲,我們覺得應該積極推動。」

臺南從臺南靜思堂和安平聯絡處率先連線,志工前往距離住家最近的薰法點聞法。雖說「最近」,其實還很遠,要到安平聯絡處,曹勝雄從住家騎腳踏車需要五十多分鐘、蕭淑英開車也要三十餘分鐘。

但這兩年內,多個社區道場陸續申請連線,現在曹勝雄騎腳踏車到和緯環保站只要十多分鐘,儘管交通時間縮短了,他不因此懈怠,還承擔了開機連線的工作。蕭淑英近期罹患甲狀腺癌,仍前往安南環保站聞法,逢人就分享薰法的喜悅。

共修分享 加倍吸收法喜

臺南志工潘燕欽每天記錄晨語筆記與志工分享,每週還花四到五個小時整理晨語內容,在每週五的讀書會中討論和分享,讓靜態的聞法活動,不再是單方面的個人吸收個人得,而是雙向交流,短長互補。

長度一個半小時的讀書會,每次約有十多位參與。成員之一的黃阿金認為,讀書會的重點複習,加強她對晨語的吸收,非常受用。也有成員迴響,透過彼此分享聞法以後的改變,可以加深每天聞法的動力。

夜色尚濃,臺中志工已經化「夢香」為「法香」,在向上環保站與精舍同步連線「靜思晨語」。全球兩百三十多個社區道場,都在此刻跨越時空一同聞法。(攝影者:林炎煌)
讀書會成立已超過一年,潘燕欽的導讀心情從原本的緊繃到現在放鬆;分享的內容也從制式的解釋偈文,到主題式的重點複習,他說:「收穫最多的是我自己。」

慈濟人聚會經常分享,有的人談聞法心得和體悟,有的人當眾發露懺悔求進步。這樣的共修生動活潑,如果有一句話或一個故事契心又契機,那將會影響深遠,受用無窮。

許淑玲在九如環保站帶動共修每天晨語重點,大家藉由分享日常實例,討論如何用佛法應對,加深大家對佛法的信心。她同時鼓勵志工回歸社區負責開機和帶動,高雄的新興、小港兩處薰法點,就是因此應運而生。

在臺北中正共修處,志工呂梅英安排先連線,再收看大愛臺,一個早上兩個活動同時溫故又知新,之後緊接著分享心得;不僅如此,每週五《無量義經》讀書會的最後三十分鐘,志工再次分享,藉此邀請大家聞法,也讓部分因緣不具足無法早起聞法的志工,能有機會同霑法喜。

這樣的模式,使得志工互動更緊密,聞法的人數也因為不斷分享、感染而持續攀升。盧燕玲是上班族,本來覺得這麼早起根本不可能,後來感受到聞法的清淨與會後的討論熱烈,她發覺大家的情感因此更貼近。

「以前還會感覺有不同區的分別,但是透過分享,就打破了這種區隔,比較熟悉彼此,很像一家人。」盧燕玲現在薰法香結束,還有時間可以跟志工面對面討論勤務上的事情,「大家剛聽完上人說法,都會以法相對,彼此溝通就很順暢。」

臺北松山聯絡處游美雲則是運用活動鼓舞士氣,她推動共乘「菩薩車」,讓載者與被載者彼此照顧、督促;不定時邀請海外志工在晨語後座談;每個月還頒發全勤獎,鼓勵志工的聞法精神。游美雲說:「慣性很容易變成惰性,透過一些活動的安排,讓大家相互激勵聞法的動力。」種種用心,也間接促成志工發心,每天提供早餐與大家結緣。

持之以恆 修行的第一步

很多人困惑,早起不會累嗎?在臺南聞法超過三年的邱春月有感:「每天接收佛法的正向能量,精神應該要很好的。」

高雄志工許淑玲則認為,因為長期聞法心念單純,睡眠品質會很好,頭沾到枕頭就入眠。當然,人不是鐵做的,接近中午一定會疲憊,若能小憩片刻,很快就會恢復體力。

靜思精舍常住師父透過團隊合作,將「靜思晨語」的影音錄像即時傳送到社區,社區志工只需開機連線接收,法音便從螢幕投影而出。(攝影者:蕭耀華)
高雄志工梁清典白天上班,下班後還有志工活動,經常忙到晚上十一點多才能就寢;但他四年來每天清晨三點左右起床,準備前往社區道場;睡眠時間儘管很短,聞法的念頭很清楚,他曾經罹患胃癌,割除一大半的胃,鬼門關前再折返,「生命無常,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秒。」

臺南志工曹勝雄每天騎腳踏車前往參與早課、晨語,結束後又再騎腳踏車上班;他不把「晨鐘起.薰法香」當作精進,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此就不會生起懈怠的藉口。「上人每天不厭其煩跟我們談心、談念頭;起床的那一秒就是念頭拔河的開始。」曹勝雄將「照顧好自己的念頭」,作為晨起聞法超過三年的動力來源。

臺南志工吳彩鳳提到:「上人曾說,修行的第一步就在棉被掀開的那一刻開始。我很珍惜聞法的因緣,所以主動承擔開門、開機的任務。」

曾經在凌晨的臺北街頭,游美雲看到一幕夜型人和晨型人的對比。「敦化南路上,一棟大樓門口計程車排班,等著載一群夜未歸的人;一位師姊早起站在那排計程車的後面,等候我開車載她去聽佛法。」她感慨,每個人的因緣不同,慈濟人能夠聽聞佛法,真的很有福。

臺南佳里共修處的徐環個性古道熱腸,每天清晨總會留意出席人數,固定班底沒有出現,她一定打電話關心,知道志工有起不來的困擾,還會詢問是否需要「電話鬧鐘」的服務。久而久之,被關心的志工會自我警惕準時出席;若有事情不能到,還會提前請假,以免讓法親擔心。

歡迎參加 晨鐘起.薰法香

《叩鐘偈》云:「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這是許多人持之以恆「晨鐘起.薰法香」,內心所期待的境界。

每天披星戴月早起前往社區道場聞法,化「夢香」為「法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聽聞佛法能有多歡喜?每個志工形容的都不太一樣,又或者拙於言語表達。但他們仍日復一日,無論天氣陰晴冷暖,準時出席,再帶著笑容展開一天。

那就好像馬拉松選手嚮往突破體能極限後,大腦分泌的腦內啡,開始將身體的痛苦化為幸福的感覺一樣,若非親身感受,用再多文字也難以比擬。

唯有天未亮的清晨,您也掀開棉被,走向社區道場一同「薰法香」,才能逐漸體會了。

註:目前在全臺有超過一百三十餘個社區道場與靜思精舍連線靜思晨語,歡迎就近諮詢您所在地的慈濟會所。

(文:鄭雅嬬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66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