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貼「標籤」 見孩子優點

2015-02-06   | 洪乃文
「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和亮點,不要任意為孩子貼上標籤。」首次參加品格教育研習營的曲愛燕過去一味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的課業,而忽視他的優點,反而得到反效果。參加研習營後,她終於領悟到:「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品格的養成更為重要,在在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
「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和亮點,不要任意為孩子貼上標籤。」首次參加品格教育研習營的曲愛燕過去一味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的課業,而忽視他的優點,反而得到反效果。上人曾說過:「缺角的杯子,轉個方向,還是圓的。」參加研習營後,她終於領悟到:「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品格的養成更為重要,在在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


「2015年慈濟基金會品格教育研習營」於1月31日起一連兩天在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行。來自臺北、宜蘭、花蓮、澎湖等地區在職或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及慈濟教育功能團隊的志工、家長共三百六十一人,共同參與研習課程;也為長期在教育崗位上的家長、老師們,注入活潑實用的教育方法,引導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朝著正向的人格發展。

用對方法實重要 溝通無礙真歡喜

「何謂教育?教之以禮,育之以德,『教育』是擦拭心地的功夫……」慈濟教師聯誼會老師李美金以生動、活潑的教學經驗分享,教育要從小扎根,就像果樹需要澆水、施肥,才能長出甜美的果實;培養良好的品德,就不易受惡濁的環境污染。

每個孩子剛出生時,心都是純淨無瑕,隨著年歲成長,受環境染濁,心地蒙塵,而教育能啟發清淨的智慧和善良的本性。「孩子正值國一青春期,突然變了樣,態度不好,講話很衝,而自己也正值更年期,兩個情緒同時出現時,就引爆母子衝突,彼此好像仇人一樣!」慈籃(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家長李美蓮提到自己已經上國中一年的孩子,彼此間互動時的困擾。這次能參加品格教育研習營,除了讓她沉澱心靈外,也從中受益良多。
為人師表的黃鳳雀(中,戴眼鏡者),提醒自己亦須洗滌不好的習氣,才能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品格。(攝影者:戴碩呈,地點:慈濟三重志業園區 ,日期:2015/01/31)

李美蓮時常提醒孩子:「雖然你都考一百分,但你的態度是零分;以後出了社會,待人處事的態度非常重要。」為母者總是期待孩子有良好的品格,卻往往不懂該用什麼方法與孩子溝通,這正是父母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講師林敏俐分享著:「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老師,讓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激勵自己學習與成長。」;也誠如證嚴上人曾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師。」讓孩子想到家長、老師,就心生歡喜,這種教育才是成功的。

身為師長者,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尊重、愛,啟發他們良善的本性,對任何人、事、物,能以善念為出發,孩子的品格自然能端正。

以身作則好榜樣 培育學童好品格

「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孩子的『樣』,我們要顧好自己的『模樣』。」黃鳳雀曾在去年(2014年)參加教師成長營時,聽到這句話,才猛然驚醒,「自己當老師多年,常拿『靜思語』」要求孩子,自己卻沒有以身作則!」

「研習營中,講師們所分享的內容,其實都懂;但遇到問題的當下,習性又再出現,親子與師生之間經常造成緊張氣氛,這正是自己的盲點。」黃鳳雀表示,必須再次洗滌自己不好的習氣,清淨己心,才能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品格。

來自臺中的講師張珮鳳分享新聞中「潑糞的少年」事件,延伸的思考方向,「為什麼犯了錯,才要求社會給予機會改過?為什麼不在犯錯之前,先打預防針?不是會讀書,就懂人生道理!」張珮鳳說著,品格教育就如同先幫孩子施打預防針,教導孩子將知識和能力轉化為「素養」,啟發良善的本性。
「2015年慈濟基金會品格教育研習營」,1月31日起一連兩天在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行。(攝影者:戴碩呈,地點:慈濟三重志業園區 ,日期:2015/01/31)


生活教育為起點 身教境教作典範

「一直以來,教育就是愛與榜樣,我們雖然都知道,但很難做到!」慈籃家長陳麗貞表示,自己一直無法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場看事情,往往以大人角度,去評斷孩子的是與非。她很贊同講師所言:「什麼叫『學生』?學生就是還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為人父母者也同樣在學習,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往正向的品格發展。」

品格教育研習課程即是平常的生活態度,而生活態度來自於典範的學習,而師長、父母的言教、身教、境教,無不都是孩子的典範,所以品格教育就是要從生活教育出發。

唯有「愛」與「榜樣」,才能讓孩子們快樂、健康的成長,這也正是所有參與研習的教育工作者,有志一同為教育而努力的共同目標。【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洪乃文 新北市報導 2015/01/3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