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 給孩子的精靈寶石

2015-08-04   | 鄭雅嬬
臺中兒童劇團的成員,除導播和攝影組是專業團隊,其餘志工幾乎是沒有戲劇相關背景的業餘人士,多數是來自成立於1992年中部地區「快樂兒童精進班」的工作人員。(攝影者:顏霖沼)
就像媽媽在孩子床邊說的故事,劇情很乾淨、距離很親近;也是過來人演給弟弟妹妹的體會,氣氛很熱鬧、情感很真摯。慈濟臺中兒童劇團孕育四齣好戲,就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序幕

「五、四、三、二、一!」導演盯著黑暗中集聚光線的舞臺讀秒,霎時,背景音樂與對話配音同時進來,演員融入情境中,聚精會神地搬演起來──地點時而在富麗堂皇的皇宮、時而在窮苦落後的貧村;時間一下回到過去,一下去到未來;角色有邪惡、不安好心的反派,有善良、正義的勇者,有會使用魔法的魔法師、精靈和女王,以及有靈性會說話的豬、牛、鹿、猴等動物……

這裏是臺中慈濟醫院六樓的國際會議廳,一個其實並不適宜戲劇演出的空間,卻讓「慈濟臺中兒童劇團」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從2011年以來孕育多齣好戲。

戲團形成 為孩子作戲

週日上午,距離表定八點開始錄影還有一小時左右,國際會議廳的大門已經打開、舞臺燈亮。志工各據一方忙碌著前置作業,演員準備梳化及著裝、道具組在後臺繼續趕工道具、燈音控在錄音室開機預熱、攝影組架設錄影機器、場務組協助陳設道具、聯絡組拿著通訊錄確認演員出席狀況、平面攝影四處走動記錄、關懷組準備豐厚的食物供眾人止飢……

這群臺中兒童劇團的成員,除導播和攝影組是專業團隊,其餘志工幾乎是沒有戲劇相關背景的業餘人士,多數是來自成立於1992年中部地區「快樂兒童精進班」(簡稱兒童班)的工作人員,志工生涯中皆有參與戲劇幕後的豐富經驗。

「我是先進來兒童班當志工以後,才走進慈濟受證委員」、「我的孩子從小就看兒童班的戲劇,現在都上大學了」、「我的孩子是兒童班戲劇的固定班底」、「聽到孩子看戲之後的回饋,會讓人有繼續做下去的動力」……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說著參與兒童班的過程,卻同樣傳達了樂在其中、想為孩子製作好戲的心意。

正式錄影前,會有多次彩排,在導演林維儀(右前一)和副導陳意琇(左一)的提點和示範下,劇團演員不斷地練習走位和肢體動作,以利錄影當天演出順利。(攝影者:顏霖沼)
2011年,兒童班應慈濟基金會宗教處邀約,承擔製作「公版戲劇」影帶,供全臺各社區的親子成長班、兒童精進班放映;因此志工們組成「臺中兒童劇團」,有豐富劇本創作和製作短劇經驗的慈濟志工林維儀擔任導演,延攬更多愛戲、愛孩子的同好加入,於是有了現在約三十位志工的基礎規模,四年來創作了四部片子:《王者之劍》、《阿布》、《海盜公主》、《精靈寶石》。

前三部已經放映完畢,引發諸多熱潮討論和好評回饋;觀眾引頸期待的《精靈寶石》,今年已錄製、剪輯完成,將在明年(2016年)度推出。

劇本傳法 不只是娛樂

四部片子主軸架構,緊扣著佛典,分別是《慈悲三昧水懺》、《無量義經.說法品》、《無量義經.十功德品》、《八大人覺經》,由此延伸出懺悔、無常、助人行善、少欲知足、因緣果報等佛法觀念;引人入勝的故事、鮮明角色,是由林維儀與其他九位編劇腦力激盪而出;她們有的為人母、為人師,有的曾是兒童班資深的課務人員。每到產出劇本之際,總得經過漫長的陣痛期。

林維儀身為劇本主筆,更是戰戰兢兢,「看戲的觀眾主要是孩子,他們的反應很直接,故事精不精采,看他們的眼神就會知道。」

於是故事設定主角與主要觀眾群的歲數相當,搭配可愛逗趣的布偶角色,加入奇幻的冒險和正邪勢力的對決,以及旋律好聽易記的配樂等吸睛元素。「必須從孩子的角度去看,拉近故事跟他們的關係,避免流於說教。」首重還是要巧妙地融入佛法的教誨,編劇群之一的張芳蘭說:「劇本會議中,我們先進行簡單的經典導讀,抓出主要的精神,再從中發想故事點子給維儀。」

以《精靈寶石》為例,為了讓孩子明白《八大人覺經》:「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的犧牲奉獻精神,他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同理。林維儀解釋:「我們先設想,孩子回家如果不能看到媽媽,可能會是很大的犧牲;就在故事情節安排了,如果留在『精靈世界』不能回家卻可以拯救地球,他願不願意?」

她在故事情節中特意呈現出張力和拉扯,再由任職教師的熊雪妙和郭美芳將部分劇情拿去詢問學生,根據他們的回饋再做修訂;如此來來回回、反覆推敲,為的就是在有限的演出時間中,每句臺詞和情節都具有意義,讓課程中的家長、孩子每個月期待下一集。

彼此磨合 把路走出來

《王者之劍》最後一幕「大懺悔」中,主角亞瑟王子終於除去身上六個黑魔法印記,拔出石中劍,在氣勢磅礡的「懺悔曲」大合唱中,匯聚力量打敗黑女巫;那場戲幕前幕後陣容龐大。

「動員了三十位演員上臺、道具服裝組十人、現場工作人員二十多位、攝影出機四臺,還動用了攝影軌道、吊臂。」音樂系出身的林維儀事先邀請二十位朋友錄製專業的混聲合唱,還特地為孩子量身改寫淺顯易懂的懺悔文;錄製完畢後又增加了動畫和特效,成品令人震撼。

製作之初,林維儀的腦海已預想了一定高度和品質的戲劇格局,「從現場演出變成錄製DVD,鏡頭不可能只拍全景,勢必要有特寫和分鏡,這樣一來演員的表情、眼神和動作都會看得很清楚,也需要熟悉臺詞。」一旦戲劇出現太多破綻,就會導致觀眾「出戲」,「觀眾都來看戲了,如果不能吸引他們、影響他們,那真的會很可惜。」

然而四年前第一次歷經如此高規格的「公版戲劇」製作,志工尚不能理解林維儀的期待和腦海裏的想像,溝通產生諸多落差,「磨合期很長,突發狀況很多,感覺最後壓力都回到我身上。」

籌備拍攝和錄影期間,劇團幾乎處於低氣壓,林維儀時常自問:「我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到底還要不要再拍下去?」

個性直率的李鈴宥是道具組相當有創意的「大將」,面對林維儀對道具的期待和要求,常覺得難以達成,直說:「不做了!不做了!」但轉個心念還是使命必達。

「孩子,媽媽的腳被子彈打到,跑不掉了,你快跑吧!」「嗚……媽媽,你不要離開我啊!」臺中兒童劇團演出均事先配音,充滿聲音表情的錄音檔也提供社區親子成長班、兒童精進班現場演出使用,讓各地志工可以粉墨登場。(攝影者:顏霖沼)
最近她道具做得心煩意亂時,便拿出「人有許多難,有心就不難」的靜思語鑰匙圈掛在包包上,「聽著上面的鈴鐺叮叮叮響,就提醒自己趕快去做道具吧!」

具有表演天分的陳意琇曾在舞臺上指導演員演戲,有次陰錯陽差被林維儀的脾氣波及,「當下我覺得難過又委屈,好端端的怎麼突然被罵了?」情緒過去後,她寬解釋懷,前年還接下副導演一職輔佐林維儀。現今她有感:「劇團有個很好的特色,不會去記從前的不愉快。」

兒童班的班主任高季慧看著林維儀為了製作戲劇,一路學習劇本寫作、影片剪接,還有更新錄音器材設備,心裏很是讚賞;多是靜靜傾聽,陪伴她的低潮,「她需要的是發洩壓力,等她平靜以後,她都知道怎麼做。」

「導演」的頭銜看似威風,林維儀始終認為意指:「劇團裏頭走在最前的人」,她放下本位思考,修正自己的脾氣,學著和工作人員討論與協商。

《王者之劍》殺青以後,大家本想暫時不會再拍戲了,「當然要繼續拍下去!」林維儀心裏很篤定。經歷過考驗,她對於長年閱讀的《金剛經》裏頭談到的「無我」,有更深一層的感受,「自己受什麼苦都無關緊要,把壓力和痛苦都放在後方,就看著前面的目標,一步步往前走。」

用心  讓業餘接近專業


雖說「用心就是專業」,然而志工在戲劇製作的領域中,諸如攝影、導播、剪輯、後製等環節,仍是不嫻熟和不在行,林維儀笑說:「用心只能接近專業。所以能夠請專業人士協助處理的部分,我們就交由他們指導。」

不過在「接近專業」的過程中,可以確定的是,「用心」是劇團裏最根本而迷人的風景。

高玉全是人文真善美志工,從前就在兒童班協助戲劇拍攝,前後總共參與了七部戲劇的拍攝,沒有一次缺席。他的個性嚴謹認真,會出席每次正式錄影前的排練日,架設機器從頭跟拍到尾,找到合適的拍攝角度,熟悉演員的走位,為的是做好萬全準備。即使後來有專業人士協助大半工作,他還是抱著求知的態度從旁請教學習。

圖為錄製「精靈寶石」中「邪眼」的特寫鏡頭。劇團除了有志工組成的各功能組,還加入專業的攝影團隊,細膩的特寫、分鏡畫面,使得觀賞效果更有張力和說服力。(攝影者:顏霖沼)
擔任多年燈音控志工的邱芳池,一肩扛下每齣戲的燈光和播音。他在正式錄影前會聽完當天要播出的聲音檔,在劇本上頭註記密密麻麻、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播音秒數,方便錄影聽候導演的口令作業。待在相對於舞臺有些冷清的音控室中,他還是面帶微笑,保持愉悅的心情。

李鈴宥習慣一到排練現場就光著腳丫子、捲起褲管,狀似要下田種菜。她有創意、反應快,與道具組的曾靜華等多位志工,聯手將生活中回收或是便宜購得的素材,加入巧思,變化出各式道具。

將黑、灰、咖啡色的紙張揉搓出凹凸不平的皺褶,貼在淘汰的屏風和點滴架撐起的骨架,就成了城堡、城牆、山洞等大型布景;用不織布包裹安全帽,縫縫補補增加裝飾,即是「阿布」和「鹿王」的頭罩;回收紙箱凹凹摺摺加上綠葉就長成了大樹;懸吊和擺盪數條白色、藍色的長布,象徵波濤洶湧的海嘯;用風扇和乾冰,營造出河水流動和水量豐沛的效果;利用睡衣和舊衣物車縫滾邊、加上領巾就成了演員的戲袍……

他們一雙雙像會變魔法的手,替劇組省下一筆可觀的經費,曾靜華說:「各社區要演出《阿布》的時候,我們還去分享『阿布』布偶的製作方式,總共作了六十多隻。」

還有看診之餘來擔任人文真善美志工、記錄幕後工作畫面的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建仲;在兒童班看戲長大,而後加入劇團成為副導、編劇和固定飾演反派角色的蔡友寧;總是帶著各式食物,為劇團補給體力的黃圓蓁和張芳蘭;百忙中抽空前來坐鎮、補位的兒童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高季慧、林月美、黃麗珍……

拍攝期間,他們各司其職、相互補位,聽候導演發號司令;也因業餘,他們自知身為志工,做事樸實節儉、待人包容善解。

舞臺上探索自我角色

道具組李鈴宥(前排右三)利用回收資源加工製作「點心」、「羊小排」和「熊掌」;身穿戲服的「蔬果精靈」小演員好奇圍觀。(攝影者:顏霖沼)
兩年前加入劇團的志工郭菊芬觀察:「劇團裏,孩子玩成一片,大人也很孩子氣,所以互動起來很幽默很快樂,我喜歡來這裏感染那種開心。」

陳雪虹在丈夫逝後百日,帶著兒子王宸澤參與《精靈寶石》的拍攝,劇團成為支撐他們的重心,在這裏他們被歡笑充滿,暫時忘卻悲傷。

因應角色的需要,劇組邀請了許多青少年演員參與演出。不知不覺地,劇團竟成為他們的支持系統,許多渴望舞臺、沒有自信、找不到生活重心、缺乏成就感的青少年們紛紛在劇團裏找到認同,嘗試站上舞臺扮演各種角色。

「我第一次演戲是飾演海盜船大副,那次簡直就像乾柴遇上烈火,激發我更想演的熱情。」徐明豐逗趣地形容從去年參與劇團以來,慢慢在舞臺上長出自信,「今年參加大學面試,本來很緊張,想到自己都可以很自然的站上舞臺,面對鏡頭後數不清多少位的觀眾,還有什麼好怕的?」

有的演員上臺演戲以後,可以面對數百人面無懼色的演講;有人則是確立自己要朝專業戲劇之路的志向;有人因此修復了與家人的關係;有的演員更篤定地實踐自己的夢想。

這是林維儀始料未及的,「我覺得青少年很需要父母以外令他們信任的長輩去支持他們,劇團有這樣的系統和因緣,就去做這樣的支持。」所以她必要的時候還得做為青少年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傾聽他們的心聲。

有次她聆聽一位青少年演員與母親的衝突過程,迸發了創作《阿布》第四集「幸福的按鈕」的靈感。

「我請她把她們的對話還原一次,我一字一句原封不動地抄下來,寫成一集劇本。」後來她聽到很多家長回饋該段看得很觸動、會想流眼淚,「沒想到一齣為孩子寫的兒童劇,其實也是在與家長對話。」

戲劇拍攝完畢後,劇團也會到部分社區做現場巡演公演,這是演員與觀眾近距離接觸並且感受到最直接地回饋的時刻,不論對於大人或青少年而言都是一大成就感。

謝幕

今年五月底,《精靈寶石》殺青,當天林維儀帶著全體工作人員面對佛陀謝幕,同時感恩製作過程一切的助緣和大家一路上的堅持與努力。

那一刻,林維儀內心浮現起《精靈寶石》最後一集,主角「男孩」、「女孩」雙手合十虔誠祈求的臺詞:「我們歷經了千辛萬苦,通過了每一次的考驗,終於找到了七顆精靈寶石。現在,請讓最後一顆精靈寶石,現身吧!」

一齣齣「公版戲劇」在全臺各社區播放完畢後,真正要發揮功效的是引導思考,劇團會製作簡報檔案,提供可以與劇中傳達的佛法相對照的當今故事,交由社區的志工各自發揮引導觀眾。

對劇團而言,那最後一顆寶石,是心念單純的孩子們收看戲劇後逐漸潛移默化,懂得環保節能愛護地球,反省過錯、懷抱善念,那一顆顆有如寶石般,清淨無染、散發璀璨光芒的心地。

臺中兒童劇團 歷年作品

◎王者之劍 亞瑟王子透過懺悔,去除貪婪、恐懼、無知、傲慢、偏見和憤怒六個印記;最後拔出石中劍,打敗黑女巫。主軸:《慈悲三昧水懺》

◎阿布  大玩偶阿布來到小米的家,協助一家人度過失業、失戀、生病等難關。主軸:《無量義經‧說法品》

◎海盜公主 逃出皇宮的公主,即使身處危機仍運用智慧助人,並獲得寶藏「召喚之心」,乘著海盜船四處行善。主軸:《無量義經‧十功德品》

◎精靈寶石 走進精靈世界的男孩與女孩,突破考驗和誘惑取得八顆「精靈寶石」,傳遞守護地球的信念。主軸:《八大人覺經》

大人小孩來看戲:
可至各慈濟分會詢問兒童精進班、親子成長班開班訊息。

(文:鄭雅嬬 資料提供:胡淑惠 摘自:《慈濟》月刊584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