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業記者 到慈濟留史者

2015-12-06   | 林秀淑
在美國一待十多年的周芳苑,從志工到職工,2015年返臺受證委員,工作人員拿靜思語小卡與她結緣。」(攝影者:簡宏正,地點:臺中靜思堂,時間:2015/11/21)
外面的工作,讓你跌跌撞撞,只剩下滿身的傷痕;在慈濟卻是從眾多的考驗中,學到很多經驗。」在美國一待十多年的周芳苑,從志工到職工,在返臺接受證嚴上人授證的時候,心裡特別有感觸。

從快樂志工到承擔職工

十幾年前還在臺灣《工商時報》工作的周芳苑,因為好同事的母親是資深慈濟委員,假日經常跟著好朋友穿起灰衣,做個快樂的人文真善美志工。後來臺灣媒體生態改變,讓周芳苑動起到美國的念頭;姊姊移民美國,周芳苑休假就往美國跑,到美國,就那麼水到渠成。

輾轉到了美國,恰巧紐約的《世界日報》有缺額,於是周芳苑只能暫別西岸的姊姊,一個人隻身到紐約赴任。單身的她,很快就適應紐約的生活,行有餘力之際,她想,要做對人群有意義的事,也要找自己熟悉的團體,也因此,在臺灣中斷的慈濟因緣,在美國重新接線。

在紐約的日子,周芳苑在工作與志工生活之間,過得相當愜意。快樂志工五年後,遠在臺灣的父母希望她能夠回到臺灣,但其實紐約的一切還吸引著她,於是,慈濟紐約分會剛好需要一位能寫文章的人,讓她繼續留在美國。

原想安心待下來的周芳苑,卻怎麼都想不到在新的工作環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斷地掙扎與抗拒,她每天都告訴自己,明天就要離職。幸好同事勸她好好考慮,至少留一年,讓她念頭一轉,也想試看看自己有沒有辦法挑戰自己,一年過去了,周芳苑也看到自己心靈裡從未出現過的瑰麗風光。

才剛調整好心態,卻遇到「桑迪」颶風來襲,每天從早出門勘災,到文字與簡報的呈現,完成幾乎已經凌晨,隔天一大早再繼續一天賑災的行程。體力極度的挑戰,主管的要求,讓周芳苑完全爆發,曾經告訴自己絕對不能哭的她,在忍不住流下委屈的眼淚之後,擦乾淚水,才發現自己的能力,同時承擔越來越多的功能。

願持專業 培植留史人才

對周芳苑來說,文字是老本行,文章寫得再多都不成問題。沒想到有次活動,活動幹事要她主持。不喜歡在人群面前展現自己的周芳苑,臨時接過麥克風,卻沒想到穩健的臺風,讓大家頗為讚賞,也在後續的活動中,成了當然的主持人,「最多是追思會,她們都喜歡找我去。」

光鮮亮麗的「紐約慈濟」,草根菩薩卻反而比較多。這些資深的志工,可以如數家珍地分享慈濟的因緣,但對於拿筆的人文真善美,卻讓大家視為畏途。幸好這是周芳苑熟悉的工作,她一肩扛起,也讓志工們對她肯定之餘,期望看到她有更多的承擔。原本師姊們遞來的推薦信,她左手拿過來,右手就順勢一扔,那時的她,總覺得這一切只是工作,不認為自己有什麼目標。

只是在承擔越多責任的同時,看到證嚴上人年紀越來越大,才決定2015年培訓並且回臺灣受證。

返臺之前,適逢慈濟美國總會二十五週年的紀念活動正在籌備,周芳苑應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葛濟捨的要求,努力搜集資料,彙整成企劃稿,在當時,她心想,這份文件交出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合用。沒想到,離週年紀念越來越近的時候,這份企劃案被拿出來重新討論,而周芳苑順理成章成了負責人。

「說『總監』不敢當,我只能算是專案聯絡人。」認為自己不是喜歡被人注意的個性,但遇到事情還是會承接的她,這回還是接下任務,開始規劃活動的細節。

悠遊於文字領域,周芳苑調整自己的心情。就算人文真善美讓大家抗拒,為了留下慈濟的歷史,她還是希望自己可以找出方法。

「我曾試著要幫他們上課,但可惜他們還是很害怕。」期待受證之後能在紐約帶動更多志工的周芳苑,雖然看到人力的問題,但她仍然期許自己能發掘出志工不願意碰觸人文真善美功能的原因,讓更多人加入寫歷史的隊伍。【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秀淑 臺中靜思堂報導 2015/11/1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