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好點子不孤單 慈濟找業師相挺

2020-12-22   | 柯玲蘭
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左一)參觀「手愛心視障生活關懷協會」展示攤位,袁佳娣(右一)介紹他們活動中的小遊戲和顏執行長互動。(攝影者:羅景譽,地點:臺北華山文創園區,日期:2020/12/12)
「買藥要問藥劑師,買輔具應該也要問治療師,才正確。」一群專業職能治療師共同成立「窩新生活照護」提供一站式的輔具服務,希望有需要的人一次就買對他們所需要的輔具,提升自理能力。
 
他們的理想在「Fun大視野‧想向未來——第三屆青年公益實踐計畫」的培育下成功孵化,是2020年入選的十三個團隊之一。12月12日由慈濟主辦、Impact Hub Taipei協辦的成果發表會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熱鬧登場。
 
青年公益實踐計畫是慈濟為鼓勵年輕朋友投身公益並關注慈善議題而推出,透過提供相關的協助,讓青年公益計畫更容易付諸實現,為世界挹注更多正向影響力。該計畫除了資金的協助外,還有提供業師的專業輔導。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頒發感謝狀向業師們致意,表達特別感恩業師們一整年付出專業、付出時間,還有關心。(攝影者:羅景譽,地點:臺北華山文創園區,日期:2020/12/12)

業師陪伴 團隊專長發酵
 
發表會上,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頒發感謝狀向業師們致意,感恩業師們一整年付出專業、付出時間及關心。國立政治大學EMBA黃國峰執行長代表業師們致詞,表示所有業師都一樣,是「終身保固」,而且都是敞開心胸,鼓勵所有團隊好好利用這樣的資源,在新創的事業當中持續的發展。
 
「窩新生活照護」有了業師指導,突破了自身的限制。共同創辦人陳建宏說:「我們只懂得輔具跟設計,沒有資訊底子也沒有做商業的底子,所以這次計畫對於團隊來說有很大幫助。」
 
陳建宏表示,業師告訴他們怎麼去改善研發系統,並幫助他們到很多地方做這相關方面的交流;另外他也說,「獎金的幫助也很大,「這樣我們才有辦法找到很多顧問,去建置系統內的東西。」
 
陳建宏很感謝放大視野的這個計畫,讓團隊今年能夠完成居家擴增實境翻轉長照無障礙APP。他們將傳統的評估流程增加了擴增實境(AR)技術的APP來輔助,讓等待時間由二週能縮短到二、三天。
 
「傳統的作法是,當有人需要輔具中心或治療師到家裏做評估時,通常要寫一份長達十九頁的報告書提出申請。」陳建宏說:「就連像是簡單的扶手之類,每一個案從申請到收到報告書,可能都需要兩週的時間,而在這過程中可能有些人會再次跌倒、或是有其他二次傷害的事件會發生。
 
而報告書下來,還有兩個的階段要做,陳建宏表示最終目標是幫助民眾看懂報告書的內容,將所需要的東西的廠牌、規格、型號都寫上去,讓需要者不用花時間拿著報告書到處去找、去問,減短購買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買到真正適合的輔具。
 
「窩新生活照護」共同創辦人陳建宏成果發表,團隊今年把居家擴增實境翻轉長照無障礙APP完成了,很感謝放大視野的這個計畫。(攝影者:羅景譽,地點:臺北華山文創園區,日期:2020/12/12)

放大視野 為限制求新解
 
「她說我之前跟人家講都覺得人家聽不懂,可是這一次終於有人瞭解我們想做甚麼!」發表會上「手愛心」視障生活關懷協會」創辦人袁佳娣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遇到懂自己,而且能提供實質幫助的人,讓袁佳娣和另一個創辦人邱雅雲獲得極大的信心。尤其是業師莊友欣的支持,莊友欣說:「『手愛心』協會送身障講師進偏鄉,帶領孩子發現不同的視野與想像,講師和孩子兩方面都能得到幫助,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視障者就只能夠從事按摩業嗎?」袁佳娣,從出生即視障,職業範疇包含客服、業務、行銷、教育等。她希望能夠透過在活動中「置入」理念,慢慢地扭轉大眾對視障者以往的刻板印象。
 
袁佳娣表示他們協會要做的是,有感溝通,而同理、創意,幫忙大家開發其他感官,就有機會用不一樣的視角去認識這個世界,讓心更開闊,而能聽到不同聲音,也能有創意;同時讓身障的朋友有更多就業機會。
 
手愛心共同創辦人邱雅雲表示,幸運得到慈濟這個計畫的補助,確實有幫助更多視障者走出來,不管是去企業工作,還是去企業做教育訓練,或者去偏鄉演講。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副署長王育群專程蒞臨鼓勵:「感佩慈濟基金會,每一年都會精進、都會放大視野,每一次都會有創新、不同的作法。」他呼應黃國峰執行長致詞時提到的,業師的角色可能不是一時的,以後都可以長期的來協助他們。【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柯玲蘭 臺北報導 2020/12/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