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30周年 跨入AR與VR元宇宙

2023-10-06   | 文史處文宣室
「造血幹細胞捐贈元宇宙」平台系統,讓捐贈者可以藉由親臨實境的感受,了解捐贈幹細胞的過程與相關醫學知識。(攝影:文史處文宣室,地點:花蓮慈濟靜思堂)
「以前就算我很認真跟人家解釋,幹細胞捐贈是怎麼一回事、它又如何幫助人,但總會擔心自己不夠專業。現在有了這個平台,幫助真的很大。」10月6日,花蓮慈濟靜思堂舉辦「造血幹細胞捐贈元宇宙」平台系統與《豐生髓起》新書發表會,慈濟志工鄭紓戴上VR眼鏡,進入慈濟虛擬醫院,循線體驗整個捐贈流程,她的滿足感都寫在臉上,因為志工之後,就可以藉此招募幹細胞捐贈者。
 
30年的努力  近6500生命獲重生契機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今年滿30周年,全臺灣慈濟志工動員超過10957天的努力,累計超過46萬8千筆志願捐贈者建檔。這座全臺唯一、也是非公立的造血幹細胞資料庫,截至今年7月,已提供全球31個國家,完成6494件移植案例,為近6500多個生命與家庭找到重生契機。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慶祝30周年,10月6日舉辦「造血幹細胞捐贈元宇宙」平台系統與《豐生髓起》新書發表會。(攝影:鍾懷諠,地點:花蓮慈濟靜思堂)


發表會上,慈濟慈善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副院長吳彬安、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梁、慈濟志工林雪珠等人,與共同開發這套元宇宙平台的團隊:南臺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教授張華城、健康醫療暨人工智慧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萬榮、AIoT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陳銘哲、佐臻公司總經理王獻章,全都親臨與會,共同見證這一頁關鍵歷史。
 
「造血幹細胞捐贈元宇宙」平台系統,結合了AI與VR技術,讓捐贈者可以藉由親臨實境的感受,了解捐贈幹細胞的過程與相關醫學知識,對此,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高度肯定,表示「醫學藉著不斷地進步,來傳遞人類古老且重要的愛的價值。而現在又可以借助科技,讓這個過程更加溫馨!」
 
捐髓之愛 《豐生髓起》紀錄30年的堅持
 
慈濟慈善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則細數30年來,造血幹細胞捐贈中心如何從無到有的艱辛歷程。1993年,臺灣還不能進行異體移植,臺大醫院陳耀昌教授陪同來自美國的血癌患者溫文玲博士,來到花蓮向證嚴上人求助,證嚴上人在確認「骨髓捐贈,無損己身」之後,隨即義無反顧,號召慈濟志工成立骨髓資料庫。「為了建立資料庫,每一場募集到的血液都得趕在24小時內,送達美國做檢驗,我們每一場都是在飛奔緊張中度過」,回顧這段過往,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有感而發表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是藉助眾人無畏施所打造的愛的銀行。

 
初創期,慈濟志工騎著單車,背上貼紅單寫著「你的血中有我,我的血中有你」,穿梭街頭巷尾,向人宣說骨捐的迫切。(攝影:慈濟慈善基金會)

 
《豐生髓起》記錄了這30年來,跨越了3個10年的紀錄發展,第1個10年是起創期,慈濟志工騎著單車,背上貼紅單寫著「你的血中有我,我的血中有你」,穿梭街頭巷尾,向人宣說骨捐的迫切。醫師們則埋首在醫院與實驗室進行研究。第2個十年慈濟完成了第1例的親屬周邊血捐贈移植。第3個10年,挑戰最大,因網路不實言論攻擊,讓慈濟志工為募集血液,難上加難。
 
而今,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免疫基因(HLA)實驗室精準的檢驗策略與執行能力已大幅提升移植成功率。慈濟骨髓捐贈,是愛的流通與實踐,無論國籍、無論種族,甚至無論年齡。10月7、8日,花蓮慈濟靜思堂,相見歡活動中,13位受贈者與家人,將見到期待多年只盼見上一面的救命恩人,其中年紀最長的受贈者已71歲,年紀最小的只有10歲。且兩位受贈者來自海外。他們都是慈濟愛的見證者。
 
(文:文史處文宣室,2023/10/06,花蓮報導)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