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承諾 陪他長大
2015-04-25 | 彭薇勻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主任鄭敬楓說,五、六年前,他告訴住院的周小妹,要她好好照顧身體,如果能小學畢業,他一定會去參加她的畢業典禮。
對待病人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的鄭敬楓,獲得由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主辦的第六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中的「中流砥柱獎」,同樣服務於花蓮慈院的楊尚憲醫師則獲得「兒科新銳獎」。「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所肯定的對象包括在兒童醫療有貢獻的前輩、中生代與後起之秀醫師。
當自己的女兒 充滿期待鼓勵
在臺北土生土長的鄭敬楓,1995年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照顧整個東部小兒心臟患者。1999年,鄭敬楓榮獲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資格,前往美國從事醫學研究。再次回到花蓮,鄭敬楓榮重拾臨床醫學,積極推動「花蓮縣學童心臟病篩檢」,為花蓮縣國中小學童進行心音、心電圖全面篩檢。
鄭敬楓曾經為了鼓勵罹患罕見疾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周小妹,在周小妹的小學畢業典禮當天,從花蓮搭乘火車到鳳林車站,再轉搭計程車前往萬榮鄉。那天,鄭敬楓放下手邊的工作,就是要參加他照護將近十年的小病人,履行與周小妹的約定。
單看周小妹的外表很難分辨出是一名需要長期照護、罹患罕見疾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孩子。鄭敬楓表示,周小妹三歲時,檢查發現心臟旁邊的肺動脈非常大,心臟長期受壓迫下,影響到她的行動、作息、呼吸及上課等,從確診至今,曾住院治療十七次,有六次是住進加護病房,讓人感到心疼。
「我一直把她當成女兒,我覺得我給她的是一個承諾。」鄭敬楓說,對於跟自己女兒同年的周小妹,他希望她能繼續升學唸國中,因此對她充滿了期待與鼓勵,而周小妹也在家人及醫師的照護下,很努力的活著。
光陰無價,鄭敬楓雖然從醫師哥哥變成醫師叔叔,再進階成醫師伯伯,但在與小朋友的相處當中,他覺得能讓他永保年輕的心情。鄭敬楓笑著說,當了二十幾年的小兒科醫師,覺得小兒科醫師跟其他科醫師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幾年過後,再看到這些小朋友就會不認得,因為他們都健康長大了,也是小兒科醫師最欣慰的事。
完成孩子的夢 製造難忘回憶
而獲得「兒科新銳獎」的楊尚憲醫師,戴著眼鏡、斯斯文文又一臉稚氣,總是一抹微笑相隨,給人鄰家大哥哥般的親切與信任感,難怪能收服一個個小病患。回首十九年前,原本就要歡喜自大學畢業的楊尚憲,突然放棄學習四年的控制工程,重考醫學系,楊尚憲說,雖然他的大學念了十一年才畢業,不過這也完成了他人生的一個夢。
一路在花蓮接受醫學教育的楊尚憲,從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後,便繼續留在花蓮慈院服務,接受完整的住院醫師訓練。楊尚憲說,在住院醫師學習期間,第一個月就被分派到照顧罹患癌症的孩子,也遇到了人生中許多希望能效法的重要典範,因此走進較少人選擇的小兒血液腫瘤科,成為花東唯一一位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
在兒童癌症領域中,血癌是小兒內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楊尚憲陪伴許多小朋友一起走過抗癌歲月。看到年紀小小的孩子因為生病而必須暫停學業,長期住在醫院忍受打針、治療的辛苦,讓他感到相當心疼。
為了幫孩子製造難忘的回憶,彌補因治療而無法上學的遺憾,楊尚憲與病房護理師常常幫住院的孩子策畫慶生會,為完成治療的孩子舉辦「畢業典禮」外,他還會定期舉辦兒童癌症病友會,邀請小病友與家長回娘家,分享同心對抗病魔的歷程,做為彼此強而有力的支持系統。
(文:彭薇勻 花蓮報導2015/04/24)
「我一直把她當成女兒,我覺得我給她的是一個承諾。」對待病人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的鄭敬楓,獲得由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主辦的第六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中的「中流砥柱獎」,同樣服務於花蓮慈院的楊尚憲醫師則獲得「兒科新銳獎」。「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所肯定的對象包括在兒童醫療有貢獻的前輩、中生代與後起之秀醫師。
當自己的女兒 充滿期待鼓勵
在臺北土生土長的鄭敬楓,1995年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照顧整個東部小兒心臟患者。1999年,鄭敬楓榮獲國家衛生研究院提供資格,前往美國從事醫學研究。再次回到花蓮,鄭敬楓榮重拾臨床醫學,積極推動「花蓮縣學童心臟病篩檢」,為花蓮縣國中小學童進行心音、心電圖全面篩檢。
鄭敬楓曾經為了鼓勵罹患罕見疾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周小妹,在周小妹的小學畢業典禮當天,從花蓮搭乘火車到鳳林車站,再轉搭計程車前往萬榮鄉。那天,鄭敬楓放下手邊的工作,就是要參加他照護將近十年的小病人,履行與周小妹的約定。
單看周小妹的外表很難分辨出是一名需要長期照護、罹患罕見疾病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孩子。鄭敬楓表示,周小妹三歲時,檢查發現心臟旁邊的肺動脈非常大,心臟長期受壓迫下,影響到她的行動、作息、呼吸及上課等,從確診至今,曾住院治療十七次,有六次是住進加護病房,讓人感到心疼。
「我一直把她當成女兒,我覺得我給她的是一個承諾。」鄭敬楓說,對於跟自己女兒同年的周小妹,他希望她能繼續升學唸國中,因此對她充滿了期待與鼓勵,而周小妹也在家人及醫師的照護下,很努力的活著。
光陰無價,鄭敬楓雖然從醫師哥哥變成醫師叔叔,再進階成醫師伯伯,但在與小朋友的相處當中,他覺得能讓他永保年輕的心情。鄭敬楓笑著說,當了二十幾年的小兒科醫師,覺得小兒科醫師跟其他科醫師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幾年過後,再看到這些小朋友就會不認得,因為他們都健康長大了,也是小兒科醫師最欣慰的事。
完成孩子的夢 製造難忘回憶
而獲得「兒科新銳獎」的楊尚憲醫師,戴著眼鏡、斯斯文文又一臉稚氣,總是一抹微笑相隨,給人鄰家大哥哥般的親切與信任感,難怪能收服一個個小病患。回首十九年前,原本就要歡喜自大學畢業的楊尚憲,突然放棄學習四年的控制工程,重考醫學系,楊尚憲說,雖然他的大學念了十一年才畢業,不過這也完成了他人生的一個夢。
一路在花蓮接受醫學教育的楊尚憲,從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後,便繼續留在花蓮慈院服務,接受完整的住院醫師訓練。楊尚憲說,在住院醫師學習期間,第一個月就被分派到照顧罹患癌症的孩子,也遇到了人生中許多希望能效法的重要典範,因此走進較少人選擇的小兒血液腫瘤科,成為花東唯一一位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
在兒童癌症領域中,血癌是小兒內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楊尚憲陪伴許多小朋友一起走過抗癌歲月。看到年紀小小的孩子因為生病而必須暫停學業,長期住在醫院忍受打針、治療的辛苦,讓他感到相當心疼。
為了幫孩子製造難忘的回憶,彌補因治療而無法上學的遺憾,楊尚憲與病房護理師常常幫住院的孩子策畫慶生會,為完成治療的孩子舉辦「畢業典禮」外,他還會定期舉辦兒童癌症病友會,邀請小病友與家長回娘家,分享同心對抗病魔的歷程,做為彼此強而有力的支持系統。
(文:彭薇勻 花蓮報導201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