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多頭燒 職業婦女更亮

2012-10-08   | 曾慧瓊
隨著尋根日子逼近,中和區培訓志工林麗芬(右一)的心情,緊張中帶著興奮,近鄉情怯的感覺,好像是離家很久的孩子要回家。(攝影者:張家欽,地點:雙和聯絡處,日期:2012/09/23)
「心裡緊張中夾雜著興奮,近鄉情怯的感覺,好像是離家很久的孩子要回家了。」為了讓培訓的慈濟志工在十月的花蓮尋根之旅,能夠清楚了解當天的行程與細節,9月23日培訓組團隊在雙和聯絡處,用心規劃一整天的課程,讓學員將所學習到的行衣、住臥、食禮儀進行演練,展現彼此的人文之美。

八十二位培訓學員、隊輔四十人,今日共有一百二十二人參與。其中的課程,由培訓組慈濟志工郭美玲為學員們分享「國際志工寮房使用說明」,其中包括行儀、規範、注意等事項也一一提醒著大家。另外,慈濟志工林雪芳也提醒學員,要把無形的精神,落實在有形的「言談舉止」之間。

克服困難 分享慈濟人慈濟事

培訓學員林美惠表示,每次參與志工活動時,就像身上注入新的生機,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她說:「之前以為做志工是年紀大的人,或是閒著沒事做的人才會參與。自己正值壯年,家庭、工作擺第一,不會考慮將時間花在做志工。」直到親人在四十一歲時突然往生,同一年自己的父親也意外中風,才讓她警覺生命的無常。

孩子長大終究會離家,不想以後做個倚門望兒的孤獨老人,在麵包店上班的林美惠,有緣認識慈濟志工開始做慈濟,進而改變自己的心念,從而人生變得豁然開朗,更找到生命的價值。

從參與社區志工到募款,過程中,對內向且不善言詞的林美惠是一項考驗,還好先生鼓勵她:「妳為何不好意思?這也是鼓勵別人做好事的方法啊!」雖然有著先生的鼓勵,但終究還是要靠自己克服一切困難。在多次的磨練後,她已學會對身邊的親朋好友以及店裡的客人,分享社區內推廣的各項活動以及參與志工的心得,大家不但欣然接受,有些人甚至願意一起做志工。
9月23日的課程中,培訓學員把握機會演練寮房內的寢務整理,展現慈濟的人文之美。(攝影者:張家欽,地點:雙和聯絡處,日期:2012/09/23)


林美惠開心地分享:「證嚴上人曾開示『志工與義工不同之處?在於志工把做善事當作是自己的責任。』做志工之後,生命充分地被使用,因此我也更加珍惜生命,慶幸自己有著健康的身體,因為能付出就是福。」

改變自己 拉近親子疏離感

身為朝九晚五的職業婦女,常常自喻是「蠟燭兩頭燒」的培訓學員之一林麗芬,除了上班之外,下班後必須把晚餐準備妥當,還需照顧好孩子的功課。她表示,有時與孩子相處不順心時,自己很容易動氣,就會用權威及壓迫性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也因此造成親子間的關係疏離。

這幾年參與慈濟之後,為了能得到家人的認同,她用心學習且認真修正自己的習氣,用不同的方式與孩子們互動,將傳統權威性的方法與強硬的個性稍做調整,在培訓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林麗芬也會運用在與家人間的互動,希望可以慢慢拉近彼此的疏離感。

先生對父母非常孝順卻不善於表達情感,近來婆婆身體微恙,她建議先生將婆婆接到臺北全程照顧,因為林麗芬的父母已往生,自己沒有機會再行孝,因此希望先生不要有遺憾,父母在世時要把握機會孝順他們。

林麗芬說:「以往假日常會跟朋友聚會閒聊,現在放棄與朋友聚餐、逛街的機會,把多餘的時間去做志工。」如今,不但得到先生的認同,林麗芬一旦出門做慈濟,先生也會在家幫忙照顧孩子。

隨著十月份到花蓮尋根的日子逼近,林麗芬的心情與全體學員相同。她說:「心裡緊張中夾雜著興奮,近鄉情怯的感覺,好像是離家很久的孩子要回家了。」【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曾慧瓊 新北市報導 2012/09/2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