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診見責任 貧困無薪醫加入人醫

2020-01-02   | 莫三比克營建團志工
莫三比克營建團志工趁著聖誕假期,邀約曾參加五月義診的醫護人員到辦公室共度佳節,邀請他們組成人醫團隊。(摘自莫三比克營建團第八天簡報)簡報)
2019年3月伊代熱帶氣旋橫掃東非,慈濟基金會援助莫三比克進行大愛村與學校重建,2019年12月17日起慈濟營建團隊抵達貝拉市,除推進援建相關工作,也招募本土志工及人才。
求職困難 堅持理想

時逢聖誕節假期,慈濟志工團隊邀約先前救災時舉辦義診所結識的醫療人員來共度佳節。受邀的有歐今尼奧醫師(Eugenio)、文森醫師(Vincent)和雷歐納多醫師(Leonardi)等三位醫師和護理師伊莎貝拉(Isabel)。這三位醫師從畢業以後就一直都沒有拿到政府醫院的工作,所以都是以義務性質在醫院服務。而護理師伊莎貝拉也是義務為天主教大學的愛滋病門診服務。

文森醫師畢業四年一直找不到工作,政府告訴他,目前的醫療著重於傳染疾病而不是口腔衛生,讓他想要放棄。參與了慈濟的義診後,看到偏鄉地區的村民口腔衛生很不好,所以決定要堅持。(摘自莫三比克營建團第八天簡報)
三十一歲的文森是一位牙醫師,當初因為想完成助人的心願,向政府申請獎學金修讀牙醫系。但是畢業四年來卻一直找不到工作,政府告訴他,目前的醫療著重於傳染疾病而不是口腔衛生,讓他一度很灰心,想要放棄。
 
參與了慈濟的義診後,他發現政府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他看到偏鄉地區的村民口腔衛生很不好,所以決定要堅持。
 
可是文森醫師家境並不好。他居住在貧民窟,他的住家屋頂因為伊代風災而破損,至今還沒有能力維修;他的父母已經年邁,還有姊姊往生後留下的三個孩子要照顧;原本一家人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如今卻還要依靠媽媽的縫紉工作賺取家用;不過他仍然答應在周末的時候,來當慈濟志工。
 
不分貧富 視病如親

 
伊莎貝拉發願要當一名對眾生平等的護士,不管富有貧窮都要盡力去幫助。所以即便現在她的護理工作沒有收入,她還是願意留守崗位。(摘自莫三比克營建團第八天簡報)
願意在周末投入的還有護理師伊莎貝拉,她今年27歲,一年前剛從天主教大學畢業。自小就出生在貧困的家庭,沒能力接受教育,十五歲那年就在教會打掃賺錢,因此認識了教會一名年長的女傳教士。
 
傳教士對伊莎貝拉非常照顧,也常帶著她到偏鄉服務,還贊助伊莎貝拉的護理系學費,讓伊莎貝拉埋下善心。
 
有次伊莎貝拉跟著傳教士到偏鄉醫院服務的時候,看到一位婦女懷孕來到醫院求助,雖然情況緊急,可是醫護人員卻堅持要她排隊,除非付錢打通關,最後傳教士自掏腰包把錢付給醫生,婦女才馬上被送入手術室,母子均安。
 
這件事帶給伊莎貝拉很大的震撼,發願要當一名對眾生平等的護士,不管富有貧窮都要盡力去幫助。所以即便現在她的護理工作沒有收入,她還是願意留守崗位;空檔的時候,她靠幫人編織頭髮賺取家用,但並不夠負擔生活費,還好有姐姐幫助。
 
歐今尼奧和雷歐納多醫師雖然也很希望能付出,但兩人都在希莫尤擔任義務醫生,到貝拉市需要三個小時的車程,而且,他們需要維持穩定的義務性工作表現,才能在政府聘任新人力時有較好的機會錄取,只好期待未來能有好因緣。
 
團隊瞭解他們的難處,也看得出他們目前是有心無力,所以正商量如何幫助他們,希望能夠好好栽培這一群醫護人員,未來可以在社區或者學校帶動衛生教育甚至義診。

(整理自:莫三比克營建團簡報 2019/12/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