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安擁福 度法結善

2017-11-03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中肯地說:「我們慈濟在臺灣,看到人人從慈善一直做到陪伴醫療、接近病患,到現在是長照,社會所需要的,慈濟人都是這樣地勇於承擔,付出而且無所求,享受了人與人之間的歡喜、法喜、快樂,這就是人生的目標。」(攝影者:曾東勝)
【證嚴上人11月3日志工早會開示】
「今天的氣候,濛濛地下著雨,有一點涼,有個(丹瑞Damrey)颱風在海面上,雖然不會登陸臺灣,但是影響到臺灣的氣候,水氣多,涼涼的,現在也應該是涼涼的時刻;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農曆)九月十五日,深秋了,天氣不穩定,有時候涼,有時候氣溫就回升,感冒的人也不少,請大家還是要多注意。」

天地之災可留意 人心造作不可測

11月3日的志工早會進行之際,戶外正嘩嘩啦啦地下著雨,證嚴上人叮嚀眾人值此秋涼時節應留意氣候變化,也關注到天地間四大不調,災情偏多的現象,但更令人擔心的是人心不調造成的災難。

據媒體報導,1日印度西部傳出爆炸意外,在一場婚禮儀式進行中,變壓器突然爆炸,造成至少十三人死亡。同樣在1日晚間,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家賣場發生槍擊暴力事件,也造成人員傷亡。「這都是很遺憾的事,在瞬息之間……總是看到了讓人心裡擔心。」

不論是颱風、豪雨、火災、地震,面對四大不調,人人應提高警覺,戒慎虔誠。上人開示,「人生總是苦難偏多,如何才能真正地安穩樂處?《無量義經》就已經這麼說了,我們要用愛,愛心要打從內心裡的發心、立願。雖然年紀大、身體有病,只要一念心,他也可以克服;雖然老,他還是有健康的心,就會有健康的身體。」

長者志工做訪視 如寶妙法樂分享

上人提及苗栗縣慈濟志工陳梅芳,已高齡八十二歲,她還是跟著年輕的慈濟志工投入訪視工作,翻山越嶺去關懷一群年紀比她小的照顧戶,與照顧戶長期互動中,彼此培養出很熱絡、很熟悉的感情。

「看看她到他們的家裡,就像到自己的家,帶去的佳餚,一進去廚房就開始張羅,帶來炒米粉……展開了她們的好手藝,也是老人家帶頭做;這就是一家人,到別人的家裡,像自己的家裡一樣。看到她這一大把年紀還是這樣地活潑,見人就抱抱,實在不簡單,就是這樣才能走入人的心坎裡去。」

同時她也用軟實力與照顧戶互動,就像對待家人一樣。有一位照顧戶,長期下來養成愛買東西的不好習慣,小包小包買了很多,都囤積一堆變成了垃圾。「她就會輔導他,好言好語地勸導,不聽的話,她會對他發脾氣,訓他一頓。」她與照顧戶相處,就像家人般沒有生疏的感覺。

此外,她帶領比她年輕的一輩,也有一套。在前往訪視照顧戶的途中,把握機會傳授老人的功夫;「她會指導他們這是什麼花、什麼草、什麼菜,不管她看到什麼,總是機會教育。」上人感佩地說:「沒有錯,一老如一寶,她身上有取不完的法寶。」

勤做付出囤善緣 隨處結緣擁輕安

慈濟人間菩薩平常投入社區,當有困難需要協助時,就會有眾多好的因緣匯集,幫忙度過難關。上人舉南投縣埔里鎮慈濟志工劉秀美,家中不幸遭到祝融肆虐,這時候慈濟志工及時投入關懷;「法親的陪伴、付出,因為她平常也投入關懷海巡署,海巡署當中常跟慈濟互動的一群中年人,他們也請假來幫助,這叫『做來囤』,結好緣,一旦有了事,有這麼多人的關懷付出,大家都說她的人緣好。是啊!人緣好是因為平常有付出。」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上人勉示,人間菩薩要多行六度萬行,隨處與眾生結好緣。

臺中慈濟醫院與社區也結了很好的緣,上人提及臺中慈院的輕安居,在長照方面發揮了很大功能。「輕安居為老人家、重症的照顧,不是他們來了,不能恢復,永遠不能回家,不是。我們的護理之家,把它命名為輕安居,跟我們花蓮的輕安居一樣。不過,臺中慈院不一樣的是,讓重度的老人來到這裡,可以受到照顧,變得有希望,會真正地照顧到他可以恢復,還可以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家裡的人都會很感恩。受照顧的還可以回家,那一分的感受,可想而知。」

原本頸椎受傷、四肢癱瘓的林哲賢,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被送到輕安居,親友認為只要有人照顧就好,不抱任何希望時,沒想到照顧後,他竟然可以慢慢恢復到可以復健;上人也同感驚喜,「他復健到可以走路過來與我見面,來跟我互動,這都是很重症的,本來已經是人生最後一站……」

永恆善法隨處現 用心投入成專業

事實上,臺中慈院的輕安居於10月26日增加日間照護中心,讓一般的老人家來到這裡,可以感受到身心輕安、自在。「這個地方真正是老人快樂的天堂,讓他們緩和老化的地方,也安排得很好,重新設計過了。」啟用當天,百歲人瑞、慈濟委員蔡寬正在慈院當醫院志工,也參加了這場啟用典禮。

上人讚歎蔡寬有一雙萬能的巧手,「她什麼都可以做,功能、良能,實在是看到蔡寬,真的是很慚愧,沒有辦法跟她比,比不上;我非常地佩服,這我們要學習。」上人打趣著說:「有機會的人應該要學習,我就沒有機會了。」

「所以,沒有機會的人就『無法度』。有機會的人,法是永恆的。我自己常常說,法是永恆,無處不在,無人不成佛,只要你肯用心、投入,任何一種的巧能、巧工,都會永遠存在,不會失去。」

誠如人間菩薩走過的足跡,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記。上人中肯地說:「我們慈濟在臺灣,看到人人從慈善一直做到陪伴醫療、接近病患,到現在是長照,社會所需要的,慈濟人都是這樣地勇於承擔,付出而且無所求,享受了人與人之間的歡喜、法喜、快樂,這就是人生的目標。」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