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種成蔭 聚福世間
2017-09-30 | 慈濟基金會救地球 身體力行
早會時間,證嚴上人談到「八七水災」對老一輩的臺灣民眾來說,是一場難以忘懷的大災難;臺中陳滿師姊,幼時就是「八七水災」受災戶,後來投入慈濟,力行省電、省水,帶動兒孫響應,隨手關燈、關電器;煮沸開水存在保溫壺,全家晚間集中在兩小時內洗好澡、關電熱水器等。
「她在生活中如法修行,點滴累積,恆持初發心。地球環境愈來愈告急,更需要人人戒慎虔誠,遵循著道理而身體力行。不只節約資源,更要茹素,緩和極端的氣候。」
8日,與臺中慈濟人溫馨座談,上人肯定大家積極推動「七月吉祥月」活動,勸素不殺生,以實際行動淨化身心與環境,「帶動人人建立環保觀念,同樣生活在地球上,不問自己力量大小,總是要盡一分責任。」
科學家也呼籲人們多節約、少吃肉,以減輕全球暖化。上人表示,大家有共知、共識,只是口欲難斷,所以難「共行」;慈濟人要以身作則,時刻把握因緣向大家分享素食的好處;向內自我淨化,向外才有力量推廣、感化。
有福者 付出力量
志工也用心推動「竹筒歲月」,鼓勵人人日存點滴行善。上人肯定表示,善心善力要長久累積,這也是一股自我祝福的力量;「感恩能夠平安過生活,有福之人更要共同伸出援手,照顧普天下貧病苦難人。」
九二一大地震重創臺中市霧峰區花東與太平區自強兩村,部分原住民因房屋毀損,迄今居無定所。臺中市政府與慈濟共同擬定援建計畫,市府提供土地,由慈濟協助興建永久住宅,在7月24日(2017年)舉行簽約儀式。
上人對臺中志工說,慈濟借重大家的愛心力量,幫助這群原住民與後代安居,「敬天愛地聚福緣」不是一時的口號,要長長久久,帶動善心、凝聚善力、廣結福緣。
一把米 成就善種
2008年納吉斯風災後,當時在緬甸播下的慈濟種子,已經萌芽茁壯;除了在最大城市仰光有慈濟志工,勃固省也有新進志工;慈濟人運用靜思語教導居民中文,寺院法師亦同來學習。
昂特帝寺院學校創辦人烏阿伽達摩法師非常喜歡靜思語,希望帶回學校與學生分享。他在偏遠地區辦校,照顧失親及貧困失學孩童,人數日增,教室空間不足,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在今年5月前往緬甸關懷時,與當地志工合力搭建四間簡易教室。
9日志工早會,上人讚歎法師幫助失學孩童,引導他們行善助人。勃固省志工帶動六十位家庭主婦響應「米撲滿」,烏阿伽達摩法師鼓勵學生日存一把米行善,定期收集大家所存的米,捐給慈濟投入救助。
「不是有錢人才能行善,只要啟發善心,一個銅板、一把米,都可以行大善。一個近百戶的村莊,每戶每天存一把米,每個月就有將近五百公斤,可以供應將近二十戶貧苦家庭。」
上人表示,人人發揮一點愛,積少成多,就能凝聚不可思議的力量。行善不但不能少我一個,日常生活也不能認為「不差我一個浪費」,「改善氣候,讓大地平安,需要每一個人發揮愛心、改善行為,敬天愛地聚福緣。」
【靜思小語】生在地球村,不問力量大小,但求善盡責任。
上人開示於8月7至9日《農閏六月‧十六至十八》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611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