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證嚴法師獲頒陽明交通大學雙博士學位

2024-05-12   | 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5月12日由林奇宏校長(左)頒贈名譽哲學暨醫學雙博士學位予慈濟證嚴法師(右)。(圖:慈濟基金會)
為表達對證嚴法師行誼及其倡導人心淨化、尊重生命之具體貢獻的尊崇與感恩,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五月十二日上午為證嚴上人頒予名譽哲學暨醫學雙博士學位。

 
證嚴法師把這份殊榮歸功於四大志業同仁與全球慈濟人,感恩陽明交通大學給予全球慈濟人的鼓勵。(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榮譽學位證嚴上人歸功所有慈濟人
 
頒贈典禮在浴佛大典結束後於花蓮靜思堂講經堂舉行,由林奇宏校長親自頒贈名譽博士學位證書授予證嚴法師,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代表宣讀學位表彰辭,感念證嚴上人於全球各地致力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對淨化人心、環保科技、醫療創新……等,帶來巨大貢獻。而證嚴上人則將這份殊榮,歸功於四大志業同仁與全球慈濟人,並對陽明交通大學給予慈濟人的鼓勵表達深刻感恩,上人感性說道:「感恩在座四大志業同仁,不知道要用什麼語言表達此刻的感恩。」
 
期勉社會有方向 人人有愛
 
證嚴上人表示,慈濟近一甲子走來,都是靠著人與人之間的清淨本性與無私大愛,點滴累積善業。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工具的發達,資訊大量流通,人與人之間的意念也越來越複雜,此刻社會更需要讓人人有共同的方向,讓人人有愛心,走入人間,讓人人能夠有希望,教育需要往善的方向努力、醫療要守護生命、慈善要更積極的施愛人間。證嚴上人謙虛說道,感恩陽明交大給予的勉勵,將讓他腳步更穩健地往前走。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5月12日頒贈名譽哲學暨醫學雙博士學位予證嚴法師,校長林奇宏校長宣讀表彰辭。(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愛與善的循環 當代文明典範
 
陽明交通大學林奇宏校長宣讀名譽博士表彰辭指出,證嚴上人將佛教的慈悲喜捨與現代社會的需求結合,讓佛教的教義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這種善與愛的循環,逐步成為當代文明的新典範。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5月12日頒贈名譽哲學暨醫學雙博士學位予證嚴法師,人文與社科院王文基院長宣讀學位證書。(圖:慈濟基金會)


證嚴法師的行動與理念,不僅在國內備受尊崇,也屢獲國際肯定。法師曾獲選英國廣播公司(BBC News)「2022年百大女性」、「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發明家院士,也曾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基金會(Ramon Magsaysay Award Foundation)社會領袖獎,以及艾哈邁迪亞穆斯林和平獎(The Ahmadiyya Muslim Peace Prize)和日本庭野和平基金會「第24屆庭野和平獎」得主,並且是美國《TIME》時代雜誌2011年世界百大影響人物。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指出,證嚴上人是一個實踐家,以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思維推動佛教的當代法門。(圖:慈濟基金會)


慈濟四大志業落實慈悲利他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表示,證嚴上人不僅是宗教家、慈善家、教育家、發明家,更是一個實踐家,上人將佛法生活化,並將菩薩人間化的思維與印證佛教的慈悲利他觀念注入各專業領域,將之實踐在慈濟四大志業落實,讓慈悲與利他的實踐,遍及全球五大洲。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指出,證嚴上人教我們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圖:慈濟基金會)


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則感恩證嚴上人開創花東地區的醫療志業之路,他強調,醫學有科技與人文面向,而證嚴上人發現貧困與疾病息息相關,於1972年在花蓮市仁愛街成立義診所,由此為慈濟醫療志業濟貧救苦的開端。後續為解決花東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證嚴上人成立花蓮慈濟醫院,教導弟子秉持以人為本、尊重生命,以此為核心理念發展醫療志業。
 
慈濟基金會表示,證嚴法師一生致力於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天下無災等人文關懷,帶領全球68個國家地區慈濟人投入人道關懷,愛的足跡已擴及133國。
 
(文:慈濟基金會文史處 花蓮報導 2024/05/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