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禮物】走進病患家 達成五全能

2013-02-19   | 劉建明╱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
慈濟居家往診以志工為主,是「全人、全職、全能、全隊、全體」參與,達到「五全能」照顧。(攝影者:黃滄課)
「我打電話給她,千拜託、萬拜託,她終於肯來住院。」照護小組去做居家訪視,其中一個長期照顧戶,也是醫院的病患,我們照顧她已五年了,現在也是環保志工。四十五歲的她命運崎嶇,先是罹患口腔癌,接著又發現患有第四期肺癌;尚稱年輕的她,治療後復元的情況還不錯,但她在需要住院的時候,都不願住院。

最近,腫瘤擴散,轉移到骨頭,讓她的行動更加不方便;我打電話給她,千拜託、萬拜託,她終於肯來住院。住院後,身體情況有了改善,但改善幅度沒有達到預期;出院後,只要稍微一痛、不舒服,就請她的兒子帶她來急診,急診後又堅持要她住院,但她還是覺得不舒服。

這一次,我們讓她身體感覺再好一點才出院,而後與志工、社工到她家,看有什麼可以幫忙。我們以志工為主,是「全人、全職、全能、全隊、全體」參與,達到「五全能」照顧。

這位病患在志工的鼓勵下,已經由手心向上、接受幫助的人,轉成手心向下、幫助他人的人。她還在當地社區裡成立資源回收中心,樓層的回收工作都是由她管理。

回想五年前,剛開始為她看診時,她常常到門診跟我說「想要自殺」,後來轉介到精神科,但藥物改善的力量不大。過程中,志工來關懷、陪伴、鼓勵她,甚至住院中,她有幾次想不開,都還好有志工的開導,漸漸引領她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做志工。

兩年前,培訓受證成環保志工,她的心境才大幅改變,學會正向思考;看到照顧過她的志工,她會很親密地抱著志工說:「這是我的重生父母。」

此外,社工有跟她分享過,我們對於身體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因此她也簽署了捐贈大體、捐贈器官的同意書,還高興地說:「我對社會還可以盡分力量,是有用處的!」

從她的家中望出去,可以看到公園,住家附近的環境很不錯,家裡也整理得很好,沒有堆積雜物等地方。她與兒子相依為命,兒子也非常孝順,但白天要工作,只好留她一個人在家。

因此居家訪視時,全體人員來陪伴,為她唱祝福、感恩的歌,她就非常高興,接著幫她做健康檢查,結果還算不錯。可是,看她家桌上、地上擺的都是藥,便問她:「藥怎麼會堆到這麼多?」她帶著一臉抱歉的模樣說:「劉醫師,我相信您,但我不見得都聽您的話。」原來她會挑藥吃,甚至只要她覺得不舒服,她不只吃醫院門診的藥,還到附近診所掛急診拿藥。

當天我們也請藥師、社工,幫她做藥物資源回收處理,分成四大種類,只留必要的給她吃,並且提醒她──人不舒服的時候吃第一種,腸胃不適就吃第二種,頭昏吃第三種,疼通加第四種。在我們的關懷下,她感覺精神好多了,大家也承諾會定期回來看她。

其實,醫療能做的還是很少,若有些患者沒辦法控制用藥,或是照顧上有困難,我們都要深入了解,才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因此,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走進病患的家裡,做深入了解與訪問,膚慰病人。

證嚴上人開示:
病患曾有輕生的念頭,好在有慈濟人長期鍥而不捨來照顧,一直陪伴、關懷她,她用感恩心投入環保,卻還是在消耗藥物資源。在我們的社會上,像她這樣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希望志工菩薩要多用一點心,多幫忙醫護人員,協助開導。

(摘錄自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志工早會分享 整理╱邱蘭嵐)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