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奉茶 展現傳承之美

2014-11-22   | 顏福江
奉茶後,師長們以竹筒回饋。(攝影者:顏福江,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4/11/21)
慈濟教育志業今年(2014年)恰逢二十五周年,11月22日至24日教育志業舉辦聯合校慶,透過動各項活動,展現慈濟人文教育豐碩成果。並提前於21日於花蓮慈濟靜思堂舉行聯合校慶開幕茶會,四校歷屆校長與近百名慈濟志業體工作的慈濟畢業校友齊聚,共同見證慈濟教育二十五載,人文興學與品德立校的堅持,在溫馨茶會的感恩奉茶活動中,展現慈濟教育師徒傳承之美。

辦學受期待 人文教育布全球

慈濟教育志業走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今年以「修慧養德‧再創輝煌」為主題,歡喜迎校慶慶典。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表示,回首1989年慈濟護專(現已改制慈濟技術學院)創校,一百零七位學子報到。在剛創校的年代,東臺灣的交通不便,卻有兩萬多人前來觀禮,顯示慈濟志工及會員對以「慈悲喜捨」理念注入教育的護持及期待。

慈濟興辦教育,培養醫護人員,守護後山及偏鄉,填補醫護人力短缺,畢業生至少三成以上守護偏鄉。改善花東地區就學、就業問題,培育原住民專班學生。另外,提倡「大體捐贈」、「解剖學人文教育」,帶動醫學人文教育風氣。同時推動人文、品格教育影響全球,而全球設有五十一所人文學校,遍布四個國家(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澳洲)。

慧命的工程 明辨事理步正道


教育是慧命的工程,也是人間的希望,校風的養成需要眾多在教育崗位的人辛勤灌溉,以才以德滋養下一代。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向學子們分享,學「生」不但要學習「生存」、「生計」,更要學習「生活」、「生命」。兼具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才能像翱翔天天空的蒼鷹,一飛沖天,俯瞰大地,裝上明辨事理的導航系統,才能飛在正確軌道上。

慈濟技術學院校長羅文瑞則指出,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於《人的教育》一書中說:「教育之道無他,愛與榜樣而已。」慈濟教育也始於秉持著「專業與人文並重」的理念,將慈濟人文融入教學當中,透過典範的學習,培育具有「專業知能」並兼具「人文素養」的專業人才。
慈濟教育志業今年二十五周年,11月21日於花蓮慈濟靜思堂舉行聯合校慶開幕茶會,四校歷屆校長、近百名慈濟志業體工作的慈濟畢業校友齊聚。(攝影者:許榮輝,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4/11/21)


不當第一名 要做自己的唯一

畢業於慈濟大學第二屆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的林惠茹,帶著感恩的心、回饋母校,發揮所長。目前返回慈大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當年的學生,如今也為人師表,林惠茹感恩地說:「慈濟大學曾經滋養了我,而我也應該回饋慈濟大學,這就是愛的循環」。

林惠茹很感謝當年教導過的老師、教授們,因為慈濟大學裡的每位老師們,都很願意給學生學習上的機會與發展空間。她回憶,1999年,慈濟大學剛成立,學生人數少,但能替自己製造機會的機率相對較高,且與老師們的感情都很好。

「感恩、知足」的心,讓林惠茹能保持開朗樂觀個性的重要秘訣,她經常與學生分享「我們不必做第一,我們要做唯一的自己!」保持一顆踏實、堅定的善心。鼓勵學弟、學妹重視課業之外,一定要把握各種機會,透過許多課外活動建立人際關係等,藉此培養自己。

首位男護理長 面是非持心寬


另一位慈濟校友,是花蓮慈院第一位男性護理長江國誠。江國誠原本考上臺南二中,在考量家庭經濟因素,希望能早點出社會就業協助家裡之下,決定捨棄二中,由於姊姊已在慈濟護專(現已改制慈濟技術學院)就讀,因此陪著姊姊一起來讀護專。

最初的就學日子相當清苦,也不敢給家裡多添負擔,幸好在花蓮仍有親情可相互扶持,靠著公費的生活費、打工、獎學金,順利取得護士證書,也堅定未來的護理路途,更練就了堅韌的心志。

退伍後,重新回到醫護現場的江國誠,從精神科開始起步,並從其中學習對病人的全方位同理心照護。在精神科工作四、五年後,有感於專業上需要再精進,決定進入二技繼續深造,並在二技的學習日子中,學習謙卑、縮小自己,當年在就讀二技時,田培英老師曾經告訴江國誠:「裝滿水的杯子,無法再裝下任何東西。」提醒江國誠謙虛以及終身學習的觀念,成就江國誠未來的精進態度。
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向學子們分享,學「生」不但要學習「生存」、「生計」,更要學習「生活」、「生命」。(攝影者:顏福江,地點:花蓮靜思堂,日期:2014/11/21)

江國誠曾說,如果問護理之路最有成就、最有價值的點在哪裏?他認為就是去幫助別人。他感恩護理這份工作,讓他有一技之長,讓他感受到家人的平安是一種幸福;而擔任主管職,讓他可以照顧更多病人、提攜更多護理新兵。對於未來,他說他還有很多想追求的,例如成為專科護理師、研究所進修,無論如何,每個抵達的終點,都是可以再出發的新起點。

江國誠謹記證嚴上人曾說:「逆境、是非來臨,心中要持一『寬』字。」依此保持正面能量,展現終身學習力,成為護理團隊中可靠的主管,帶領醫護新兵守護第一線生命。

二十五年來,已有超過一萬七千名學生投入社會、服務人群。社會各界評價,肯定慈濟教育出來的年輕人─-成熟、負責任、充滿愛,這是品德人文教育的成果,更對社會產生即定的影響力與貢獻。【更多內容,請參閱教育25聯合校慶專欄報導】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顏福江 花蓮報導 2014/11/21)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