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障 改變思維遊戲人間
2012-07-20 | 姚淑美 黃惠珠慈青發揮創意 棉被排圖騰
7月18日,全球教育年會的前一天上午八點,花蓮靜思堂道侶廣場已是麗日當頭,藍天白雲映照下,為了讓海外教育團隊回家更舒適、享有太陽味道的床鋪可以安眠,一群年輕人揮汗,將白色塑膠椅按照先前設計好的地標擺好,接著將一床床的棉被搬出來曝曬,伴隨著樹稍上蟬聲唧唧,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總務處同仁張孫榮規畫這次曬棉被的出坡行動,因為擔心年輕人忘了照顧自己,隨時出聲提醒不要在太陽下站太久;並且準備許多斗笠減少太陽熱情的威力,也讓孩子能夠避暑。
「雖然流很多汗,但卻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不怕流汗、只怕沒事。昨天傍晚花蓮下了一場大雨,還是很擔心若今天又下雨該怎麼辦才好?幸好天從人願,下午天一變黑,人人集大力將棉被接龍,竟能趕在下雨前十五分鐘,及時將棉被推回靜思堂,曬棉被的任務終於順利達成。」張孫榮黝黑的臉露出了笑容。
堅持原則忘本意 不如改變自己得大益
就讀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的黃大恩,利用暑假時間回花蓮參加營隊「充電」,參加完甫結束的慈青心靈成長營,他把握機會參加「出坡」(大眾一起參與日常生活所需的勞動工作)。在曬棉被的過程中,黃大恩跟著同組的團隊邊工作邊發揮創意,將棉被及枕頭排出「慈濟47、法船啟航」的圖騰。
當亮麗的圖形完成後,年輕人集合大家一起呼出「慈濟47,慈青有志氣,推動法船永相續!」提醒自己的使命感勇猛精進。黃大恩也從過程中感受到看似不起眼的曬棉被工作,都要按照事先規劃好的標誌守規守矩,才能將近1400條的上被及墊被,還有600顆個枕頭,一一的順利曝曬。
黃大恩回想起小學時曾經在參加過兒童精進班,學習了許多規矩,小小年紀在心裡面謹記著這些生活規律,但年紀稍長一些時,與同儕間相處會提醒朋友該守規矩,常為了別人不守規矩而生氣,甚至因為這樣開始不想參加慈濟活動。
黃大恩說:「直到讀大二時,遇見了當時同樣在兒童精進班的同學,由於他一直都有參加慈青社活動,所以當他盛情邀約時,自己終於走進慈青社。經過多次活動的磨合歷練,體悟到『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也才知道應先要求自己做好,讓自己更加精進在慈濟。」
半邊身體能用 還是要發揮全部良能
「妳會冷嗎?為什麼一直顫抖?」在全球教育年會工作室的一角,黃美勤辛勒地敲著鍵盤,完成一篇篇的採訪報導。第一次看到黃美勤的人,大部分都會這樣問。不由自主抖動的右手,讓黃美勤從十七歲那年開始學習與疾病相處。
7月17日清晨七點,黃美勤從臺南一路風塵僕僕到花蓮,途中暈車數度嘔吐,當火車抵達花蓮站時,已是身心俱疲。歷經六個多小時的長途車程,下車時本已顫抖的雙腳,一時無法行走,只能靜待片刻,讓血液循環暢通,再邁開大步趕往搭車,前往靜思堂擔任「全球教育年會營隊」人文真善美志工。
出生在臺南鄉間的黃美勤是家中長女,由於經濟拮据,食指浩繁,國中畢業後就在一家紡織工廠當女工。一年後,無常來襲,不知名的病症悄悄地找上她,右邊手腳漸漸無力、扭曲,並開始不停地抖動,甚至連冬天也常抖得滿身大汗。
幾十年來,家人遍尋名醫都束手無策,父母因自責、憂心及操勞過度相繼往生,讓她頓失依靠。當她對人生完全失去希望的時候,意外發現「慈濟環保站」。在環保站裡,志工們常與她閒話家常,真誠的關懷重新打開了她日漸封閉的心靈,也幫助她漸漸走出陰霾。
黃美勤決心從頭來過,照顧好自己,她靠著左半邊施力來維持身體平衡,再用左手來做事,在市場賣小餅乾維生,雖然拮据卻知足;雖然她書讀得不多,卻寫得一手好文章,因此在社區,她主動承擔人文真善美的文字志工,記錄美善的故事。這是她第一次來到花蓮,也是第一次承擔大型營隊記錄,她珍惜每分每秒,希望能把工作做好。
(文:姚淑美、黃惠珠 花蓮報導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