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悟因果 懺悔心安方吉祥
2019-08-23 | 李志成 蔡翠容「水懺不是神仙也不是菩薩,它是教我們懂得反省和懺悔,並且去修正我們做人處事的態度……」隨著引言結束,花蓮國新和氣舉辦的七月吉祥月活動,正式登場。
水懺說因果 演繹知反省
8月20日、21日兩天,在花蓮靜思堂舉辦兩場吉祥月祈福會不同以往,今年活動以戲劇呈現,由四十五位慈濟志工參與演繹,分別有現代音樂呈現〈意望深無底〉、古裝演繹〈悟達國師〉與手語〈懺悔果報障〉及〈至誠發願〉。
現代音樂劇〈意望深無底〉——「人生恰似一場戲,戲的劇碼叫貪欲,貪如深海萬丈谿,欲壑難填苦來襲……」隨著歌曲音樂帶動,舞臺上夫妻父子的溫馨畫面,繼而因為不斷地追逐名利、地位及種種欲望,終招致禍害、萬劫不復;而在追求名利地位的同時,又傷害了其他多少人,種下的因,將結下苦果。
今年自慈濟科技大學畢業的胡宇源,演繹〈意望深無底〉中兒子的角色,後來也承擔下來《水懺》周勃的角色,胡宇源說:「一開始心境上會轉不過來,畢竟我是年輕人,要演一個比較老的角色,遇到很多挫折;師伯教我如何去調整,到現在可以很沉穩的站在臺上,已經很開心。」
「我有點愧疚的是〈意望深無底〉戲裡的兒子很像我自己的狀況,我常跟我爸爸沒大沒小;我媽媽生病了,我不知道怎麼去關心。」胡宇源分享,從這部戲中,他學習到對家人要多一點的關心、關愛。「現在每天會打電話回家,去和爸媽聊天,最近和他們的感情比較好。」
對於另一個角色——周勃,他認為這個角色不但是一個很敢言的人,而且講話很有技巧,「我以前很會講,但是我不會修飾,常會讓人家生氣。」看了周勃的臺詞,胡宇源學習到雖然周勃很敢講,但是他知道怎麼去轉換語氣,讓皇帝更想聽他的建議。
悟達國師的故事告訴大家,冤冤相報何時了,不願意放下彼此之間的糾纏時,它會不斷在累世輪迴,編劇范壘說:「用袁盎這個故事告訴大家,惡緣是累生累世,直到有一天放下為止。希望藉由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不要和眾生結惡緣,要培養慈悲心。」
從事手機電子零件生意的劉建麟,為了事業常常大陸深圳與臺灣兩地跑,對袁盎與鼂錯的冤冤相報,印象特別深刻。「人還是不要與人結下惡緣,太可怕了!」
開美容院的志工王濟願,第一次演繹袁盎及悟達國師的角色,將兩位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背冗長的臺詞及演好角色,王濟願很用心的翻閱相關書籍了解整個故事的始末,及袁盎在歷史上的定位。
為了揣摩悟達國師長出人面膿瘡時痛苦,王濟願更努力想像那種痛楚,「我就是以恭敬心、專注力認真的態度投入。」他很慶幸能參與這場演繹,自己更深入了解佛法。他深信劇情裡的因緣果報,學習的心態就是法的示現,他說,演繹者的態度也是有因果,不可不慎。
手語說善法 行正結好緣
在舞臺中央,就讀慈小即將升上五年級的黃妤婕,站在一群阿姨、阿嬤間,神色自如地與大家演繹著手語「懺悔果報障」及「至誠發願」。
因為姑姑黃詩瑾的邀約,平常就喜歡手語的她,便一起參加。大約一個月的練習,黃妤婕不僅已經熟記歌詞,她並從中有所體認,「做錯事情要懺悔。」黃妤婕低著頭,懺悔地說著:「因為功課沒有寫完就去玩,怕被姑姑罵就說謊。」
黃詩瑾認為,慈濟歌曲或經藏樂音對孩子都會有影響,尤其手語要記歌詞及樂曲,手也要動,在思考邏輯上會運用更多;而且她自己也很喜歡手語,覺得手語是一個方便法門。「從小就讓孩子接觸,或許現在她不懂經藏,但是日後隨著成長,她就能懂。」黃詩瑾看到在這個暑假期間,黃妤婕突然長大了,變得懂事了,還會主動幫忙做家事。
女兒就讀慈濟幼兒園到小學,林慧美看到了慈濟辦教育的細心,老師們對孩子規矩的重視與訓練孩子生活的自理,孩子的心也比較沉靜;於是她今年參加見習,想多加了解慈濟的四大八法,才能與孩子同步。
「因為時間關係,只是演繹到精髓,但是有帶到重點,在最後大懺悔過程,讓整個演繹圓滿、大家的心放下了,我覺得這是很正面的。」林慧美覺得人與人之間都有善與惡,與同事、鄰居間或許會有不舒服,會想討回公道、爭一口氣;她開懷地呵呵笑說:「想一想,算了吧,為什麼要結怨那麼久,去傷害自己呢,好痛苦喔!」
藉由這次活動呈現提醒大家平時就要多注意,為人處世不論在職場上或生活上,一點點不小心就可能結惡緣。如果願意放下,互相就都能心平氣和、海闊天空,日日歡喜,月月吉祥。【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志成、蔡翠容 花蓮報導 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