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助人旺旺來 麥擱燒紙錢
2014-08-13 | 徐麗華「有啊!今年的夏天特別熱,熱咻咻,熱嘎不知影麥跑到哪裡去?(閩南語熱到不知道要到哪去躲之意)」「對啊!愈燒愈熱,地球暖化愈嚴重。」「不過,阮(閩南語我的之意)阿公阿嬤有交代,七月時啊,不行太隨便!」志工以閩南語詮釋劇情,也道盡民眾對農曆七月拜拜的迷思。
灰燼飛揚鋪張拜 驚覺轉念護大地
家中開設機械製造工廠的江祐賢,每次拜拜如果是開工大吉之日,先生總要燒七大綑紙錢,還要放長長的鞭炮。除此之外每天早上、晚上都要燒紙錢祈求平安,到了初一、十五更要燒,而且要燒更多,因為他們相信這麼做才能讓家中大小平安,生意才能旺旺來。
「以前一早開門就要清香三柱,加上一疊壽金,祈求平安;打烊時也要清香三柱,再一疊壽金(紙錢的一種),感恩諸神佛的庇佑!初一、十五就更厚禮了,除了三疊壽金、金銀紙外還要加『紙頭』。每年開工先生得開小貨車去採購紙錢,壽金十小疊為一支,五支為一捆,我們就這樣燒了七捆共三百五十小疊,其它還有金銀紙得用三個金爐一起燒才能燒完,我們認為就是要這樣誠意才夠!」江祐賢分享著過去拜拜的習慣。
她明白燒紙錢產生濃煙會讓氣溫上升,而且真的很熱,灰燼漫天飛揚,也污染左鄰右舍,除了很不好意思,心裡還怕會引起火災,得不時灑水降溫,江祐賢真覺得有損人不利己的感覺。
自從接觸慈濟,也擔任社區志工後,夫妻倆經常收看大愛電視臺節目,驚覺環境氣候異常的現象,於是開始轉念,漸漸改變拜拜鋪張的習慣,也從中發現家中一切平安,生意依舊,漸漸的她在減少紙錢的當下,把利用省下的紙錢來布施,除有環保意義外,也為子孫種善因。
剛開始減量時,江祐賢也會擔心諸事不順,或對不起諸神佛的情形,而受到懲罰。但結果幾經嘗試紙錢減量後,她深刻感受:「真的很感恩菩薩慈悲,我也提醒自己要把買紙錢省下的錢,捐給社會上需要幫忙的人。」
種善布施盡孝道 七月原是孝親月
「人生短短幾度秋,行善行孝莫蹉跎……」現場民眾隨著螢幕播放,唱誦著。藉由光目女救母的故事,大家感受光目女力行孝道的願力,感動龍天護法,才讓母親永遠得以超度,成為解脫菩薩。
第一次參加祈福會的程子芳透過劇情感受到,「這樣的氛圍讓人覺得很歡喜、溫馨,光目女救母親的故事讓我知道孝順是最重要的,沒有孝道什麼都不用說了,七月原來是孝親月!」
影片中,證嚴上人講述的「兄弟異報」故事,讓民眾了解因果輪迴,以及人的一生中,要善用父母給的身體,好好修行且布施行善,那才是盡孝道,也不枉費此生,得來不易的人身。
除此,在農曆七月時,上人更希望大家能明瞭,「信仰要有『智信』,不要用燒紙錢來求平安,溫室效應提高,人們一點也不平安,大地汙染,子孫福氣也影響。既然要超度,就要救倒吊懸的眾生,要齋戒、不要再殺生,將紙錢化為功德金,行善積福才是報恩,護生才能結好眾生緣。」
家家戶戶皆平安 婆婆媽媽祈護持
坐在臺下聆聽上人開示中的話語,志工曾淑珍回想當年,她就是因為聽到上人呼籲大家要「齋戒護生,正信保平安」的理念,於是自己便朝這個方向開始展開行動。
「三年多前,每當到了中元普度,我們「新境大樓」家家戶戶都自行拜拜,各個主委達成共識後,我事先向住戶宣導,一起將供品拿到一樓騎樓拜拜,共聚善念,合和力量大。」曾淑珍分享著。
趁著婆婆媽媽在等待香柱嬝繞中,身為義消的曾淑珍藉此機會,便先為住戶複習防火防災逃難的知識和步驟,然後再循序漸進地推廣素食護生、虔誠齋戒、環保護大地及紙錢化作功德金的意義。
推動至今,少部分的住戶會自行購買紙錢,其餘都能配合素料、水果、乾糧祭拜。大家將原本要買紙錢和牲禮的費用,化作慈善捐款的收據;如果有運用公款買大米、油品拜拜後,在一一發送到每個住戶家中,但總有人會因為家中不需要而再捐出來,管理委員會就會再把這些物資轉送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善行延續。
剛開始,許多人為了燒紙錢這件事,心中都有疑惑,主委們都備感壓力,也建議曾淑珍乾脆停辦好了。但她堅定信念,支持繼續舉辦,她說:「因為唯有如此進行,大家才不會私下再買一大堆紙錢去燒,消防警鈴也不會常常因為燒紙錢,而嗡嗡作響。」
眾聲祈福存善念 百善竹筒歡喜受
「智慧的信仰,要尊重生命,愛護生靈,表達一份虔誠,心安自在,虔誠上達諸佛聽,才是真正的祈求平安。」眾人齊聲誦念證嚴上人祝福信籤,同時也為最近接連發生的復興航空空難意外及高雄氣爆事件祈福。
大家在祈福晚會上為罹難者祈禱,更為全球的人祈福。活動尾聲,民眾在佛前虔誠發願,並在百善竹筒區,歡喜地接受志工贈與的新竹筒。從事房屋仲介的陳炳隆說:「就像證嚴上人說的︰『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心肝若好,風水免討(閩南語),相信人只要心存善念,月月是吉祥月,根本不需要迷信、看地理風水。」
「拜拜,不燒紙錢怪怪的,看完證嚴上人對普度的解釋後,讓我知道信仰的正確態度,以後有正當理由不燒紙錢了!」陳炳隆的太太蘇素瑩也分享著。大家在彼此祝福聲中,圓滿這場「歡喜吉祥月‧齋戒功德大‧結好眾生緣‧環保種善因祈福會」。【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徐麗華 臺南安平報導 201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