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聲齊揚 傳社區廣傳法

2016-07-11   | 洪乃文 李德美
慈濟志工為七月吉祥祈福會演繹做準備,在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辦〈勤行頌〉鐘鼓、肢體入經藏課程。(攝影者:洪乃文,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6/06/25)
「鼓不打不響,法鼓要有人敲,如同法脈也要有人傳,不是表演鐘鼓,是要用鐘鼓傳法。」在〈勤行頌〉鐘鼓、肢體入經藏課程,企劃志工呂秀英(慈悅)說明「靜思鐘鼓」的精神與意義;鐘鼓在古代是佛、寺、院或教堂必備的法器,代表和平與祥和,也是表達對人的尊敬與祝福。

鐘、鼓聲響,敲醒人人心中的戒律,進而聞思修,聽聞鐘鼓聲,煩惱輕。6月25日,慈濟志工在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辦〈勤行頌〉鐘鼓、肢體入經藏課程,為七月吉祥祈福會演繹做準備。

鐘鼓組 菩薩廣傳法

上午講師張毅、張美娟、蕭志傑精闢詳實解說各項動作,助教團隊示範演繹「鐘鼓肢體」的基本功,學員從正確握鼓棒開始學起,蹲馬步、跨弓箭步,動作轉換時,重心改變,因此暖身、伸展肌肉十分重要。隨著〈勤行頌〉的樂章,學員們的舉手投足力求整齊到位,道氣十足,攝受人心。

下午分「男鼓組」、「女鼓組」與「鐘組」,在三個場地進行演練。「鼓組」以肢體詮釋,需要大幅度伸張動作,考驗肢體柔軟度,也比較消耗體力,所以邀約各社區年輕人或慈濟人第二代參與;「鐘組」則是邀約資深、有生命閱歷之慈濟人或社區長者,最重要是要帶動更多人走入慈濟。

首次舉辦「鐘鼓肢體」演繹課程,來自全臺及海外學員共八百一十六位,都是未來各社區的演繹種子;有人為了興趣來學習、有人為了運動來參與,更有人為傳承法脈而來。
參加〈勤行頌〉鐘鼓肢體入經藏課程,有來自全臺、海外的學員,共八百一十六位,未來都是各社區演繹種子。(攝影者:鄭嘉裕,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6/06/25)


念無常 用心勤精進

明年(2017年)即將從職場屆齡退休的志工周水盛,自認已有年紀,適合報名「鐘組」,他說:「上人期勉以鐘鼓傳法,所以把握因緣報名,無論是手語或鐘鼓演繹,都是人生美好回憶。」

周水盛從2009年開始參與經藏演繹,汲取法髓用心行菩薩道。這次參加鐘鼓肢體課程,聽到眾人齊心唱誦〈勤行頌〉,歌聲震撼人心,領受上人的法不斷注入心田,人間菩薩如農夫必須努力耕耘,才能福慧增長。

從一位嚴父變慈父,使家庭更和樂;把握因緣不空過,周水盛白天上班,回到家必須父兼母職的忙碌,仍盡心投入慈濟事。1997年他受證慈誠,一路走來秉持「信願行」理念,付出無所求,但最後收穫最多的是自己,

1999年8月,當周水盛與慈濟志工正忙於為土耳其震災募款之際,突然接獲妻子車禍往生的噩耗,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悲慟萬分,幸有上人的法,讓周水盛的心很快安住下來,他深信因緣果報,不忍苛責剛退伍的年輕肇事者,就讓這場無常平靜落幕。

體悟人生無常,周水盛更把握時間付出,他在社區承擔精進組廣結善緣;承擔經藏演繹傳遞佛法。現在參與〈勤行頌〉鐘鼓傳法課程,期許回到社區和法親們一起說法傳法。

銀髮組 身段不輸人

「鐘鼓肢體」入經藏不落人後!銀髮志工勤精進,「活到老,學到老,我年紀雖大,但心不老,別人可以做,我也可以做,如果跟不上,別人用走的,我就用跑的,也要追上。」八十二歲的黃胡攏把演繹當運動,身段靈活不輸年輕人。
八十二歲的志工黃胡攏說,別人可以做,我也可以做,如果跟不上,別人用走的,我用跑的,也要追上。(攝影者:鄭嘉裕,地點:三重志業園區,日期:2016/06/25)


在黃胡攏的心裡永遠是二十五歲;之前在關渡園區學打大鼓三個月,第一個月有點跟不上,本來想放棄,經兒媳鼓勵把打鼓當運動,現在已能跟上進度,也越打越有興趣,這次擊鐘動作就難不倒她了。

從小就很想學打鼓,只是苦無機會,來自屏東,已經七十多歲,頭髮斑白的葉玲婉興奮地說:「整晚都不敢睡,深怕睡過頭,錯過學習的機會,清晨四點多就從屏東出發。一知道有機會學打鼓,還可幫上人傳法,我第一個報名。」

「大家都問我可以蹲馬步嗎?我就證明給他們看,上人說有心就不難,只要事先做好暖身運動,相信年紀不是問題,而且我們不只是打鼓,也是在傳慈濟法脈。」葉玲婉信心十足。

全體學員賣力演練〈勤行頌〉,整齊劃一地揮舞鼓棒,並齊聲唱頌:「悲智雙運無量心……實心誓願成佛道……」鐘鼓節奏聲齊揚,宏亮悠揚的歌聲與肢體演繹震撼人心,傳遞出鐘鼓聲蘊含的意義。【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洪乃文、李德美 新北市三重區報導 2016/06/2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