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軒講座:費城美術之美及名畫饗宴

2010-10-26   | 林文典
畢卡所畫作,以立體派作品聞名--「茶壺與茶杯」。(攝影者:陳昭祥,地點:新舞台靜思書軒,日期:2010/07/17)
2010年7月17日(星期六)晚上7點30 分,台北市新舞台靜思書軒舉辦心靈講座,由歷史博物館高玉珍副館長主講,主要介紹她於2003年到美國賓州費城美術館所拍攝回來名畫作品,由於拍攝作品須經館方同意,故不用到國外能看到、聽到此次講座,實為千載難逢。現場參與講座的人,經過副館長的解說彷彿上了美術課程,對畫作的欣賞也更深一層。

美國三大美術館之一   心靈富足最幸福

此次心靈講座由法蘭瓷總裁陳立恆先生極力推廣主辦,而在北美館展出「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也頗受好評,有位名畫大師曾說:「什麼事都是美麗的,但妳要知道如何詮釋」,畫的表達都有它的意義存在。尤其經過高副館長的講解,介紹從「馬內到畢卡索-我看到藝術看之美」,說明了19世紀到20世紀的畫作風格的轉變。

享譽全球法蘭瓷總裁陳力恆先生講座中致辭。(攝影者:陳昭祥,日期:2010/07/17)
講座開始高副館長先介紹美國三大美術館,包括費城美術館、大都會美術館、華盛頓美術館,這三座美術館的建築大多以希臘建築風格為主,而費城於1682年威連潘恩所開墾,希臘文意思『兄弟之愛』的城市;費城美術館成立於1876年,擁有近22萬5千件藝術史上的代表性藏品,從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與雕塑、中國瓷器、建築裝置到當代藝術作品,其中又以豐富的印象派及後印象派藏品,以及畢卡索及馬諦斯的收藏著稱。由於費城美術館很多收藏是由私人捐助所以大多保留原私藏者擺設,也藉由高副館長費城美術館的說明,揭開了今天講座的序幕。

而所謂印象派的由來,是因為1874年莫內,「印象日出」畫作,被路易斯勒華批評是「印象」所以得名。而巴比松的畫作從室內走到戶外,也是印象派重視光彩及色彩變化的表現。而新印象又以秀拉為代表,又稱點描派。而莫內的畫作,在早期的「日落的海景」,遠近分明色彩而飽滿,但到晚年白內障筆觸跟以前不一樣,其中以「本橋的睡蓮」最為有名。

台北市新舞台靜思書軒,心靈講座會場坐滿聽眾。(攝影者:陳昭祥,日期:2010/07/17)
野獸派主要強調色彩與線條的運用,並表現個人主觀意識,例如馬諦斯的「早餐」、「坐在凳子上的裸女」等。而立體派代表人物是畢卡索,圖畫的重點以多角度視點及造形的解析為主,而畢卡所的「女人與小孩」畫的就是妻子賈桂林及女兒。講座的尾聲講到的是達達主義(dada)及超現實主義,有名的畫作有巴斯金的「在椅子上睡著的女人」及杜象「杜象的父親」。

最後,講者以一則小故事作為結尾,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對夫妻,賺了第一筆五十萬,就想要買房子,但發現錢還是不夠,就去賣車輪餅,研發好久發現,麵粉半小時過了就會不好吃,所以堅持麵粉糰不超過時間,所以他們賣的很好,賺到錢後,為了犒賞自己,反而不是買房子,而是去東京迪士尼樂園玩,心裡很多感觸,他們找到了幸福,回來後他們就打扮白馬王子的樣子賣車輪餅,主要是要讓小朋友快樂,而別人也問他們的女兒,覺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的人,這女兒回答說爸爸媽媽是最偉大的人,因為別人做不到的事他都做到了,那是一種幸福的感覺。這故事是要讓參與講座的會眾帶著幸福的感覺賦歸。

(文:林文典  台北報導 2010/07/17)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