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一抱 圓滿母女緣份

2013-02-27   | 吳秋瓊
山田與靜芬兩人晚上出來碰面,被周父與周母撞見。(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在艱困環境中成長的養女,不在乎自身物質的匱乏,仍然傾其所有熱心助人……;大愛劇場〈水返腳的春天〉是汐止山上一個礦工家庭養女的人生故事,2月27日晚上八點正式上映。

人生就像歷經風雨的樹

製作人甯宜文表示,「水返腳」是汐止舊時地名,劇名〈水返腳的春天〉除了呼應地名,也暗喻故事主角的生命歷程:即使歷經風雨,只要勇於付出,終究盼得春天來臨。

戲中主角周靜芬的養父母在礦場工作,劇組特地找到廢棄礦場來營造當年礦場的工作樣貌。周家的住屋與院落則在平溪找到;製作人一開始就被紅磚屋門口的那棵樹所吸引,刻意以樹木的四時變化,呈現出枯枝、發芽、新綠與滿樹翠綠等不同階段,豐富劇中的時間轉換。

平溪的氣候與汐止相似,常年雨霧,拍攝時期就曾一連下雨八十天,工作人員與機器長達幾個月都幾乎泡在水裡。初春的天氣非常冷,說話時都會冒出霧氣來;但是,製作人仍堅持在這麼嚴峻的天候和環境中拍攝,就是為了拍出汐止的雨水。正如周靜芬的養女人生,看似在風雨中,但門口那棵樹代表的象徵意義正是:只要捱過寒天,盼到了陽光,終究會發出新綠來。

無從表達的母愛

在小靜芬的懇求下,周母帶著小靜芬去找親生母親。(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周家除了在礦坑工作的養父母外,還有一位阿嬤;靜芬從小跟在阿嬤身邊長大,遇到不懂的事就去問阿嬤。她對於自己是養女這件事充滿疑惑:原生家庭把她送走,表示生母不喜歡她,養母又待她十分嚴厲,動輒怒聲斥責,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她呢?

阿嬤告訴靜芬,養母在煤礦場像男人一樣辛苦工作,所以脾氣差、沒耐心,只是不懂得怎麼和小孩說話,並非不喜歡她;生母則是希望靜芬過更好的生活,才會將她送到沒有小孩的周家。靜芬當時只有一歲多,養母為了照顧她,非常小心呵護;現在她上小學了,懂事了,要體會養母的辛苦,而且「養育的恩情大過天」。

這些話靜芬都記住了,卻無法減少她對養母的畏懼。小小年紀的她,從早到晚都努力幫忙家務;只是她不懂,為何養母總是發脾氣,大聲罵她,甚至還會動手打她。

周家養母由郎祖筠飾演,並親自演唱片尾曲〈春天〉,以嘹亮清朗的歌聲,唱出劇中人渴望愛與擁抱、卻無法主動的矛盾心情。郎祖筠表示,愛的表達是需要學習的,在那樣重男輕女的時代,養母的成長過程或許就沒有學習到母愛的表達方式;加上她的工作場所都是男性,言談舉止很自然地趨向男性化。無法生育讓她更為自卑,也不知要以何種態度去對待那個永遠怯生生、畏懼自己而不敢靠近的養女。

然而,她也渴望像別人一樣,和女兒手拉手上街去買東西,只是她不知如何開口。看到丈夫疼女兒,買紅豆餅偷偷放在書包旁,一見女兒就催她去收書包;小女孩見到紅豆餅,開心得又叫又跳;因為羨慕,她才會酸溜溜的說,這樣會把小孩寵壞。

小靜芬一早便要到遠處提水供家裡使用。(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郎祖筠認為,養母不是個壞人,只是舊社會觀念的犧牲者;為了好好養育女兒,家裡就算沒錢也要起會供她讀書,給她穿漂亮衣裳,帶她回去見生母。表面看起來是她為人的義氣,但內心裡還有一個好強的原因:她不能生孩子是事實,但不能讓人家說她不會教孩子;而在她僅有的成長經驗所學到的,管教孩子就是打罵,罵了會聽、打了會乖,殊不知打罵教育讓孩子躲得更遠了。

內在喜悅才有真心笑容

成年後的靜芬為了幫助家計,到附近的小紡織廠工作;受到老闆娘影響,她開始素食。養母誤以為女兒要出家,嚇得趕緊幫她找對象,母女為了要不要結婚而爭執起來。靜芬不想太早結婚,想在家裡多留幾年,多孝順父母、多陪陪阿嬤,這個想法卻不被父母理解,又引發了母女之間的衝突。

在劇中飾演笑臉迎人的周靜芬,高慧君坦言,一開始真的好難!除了本身個性不像靜芬那麼樂觀開朗之外,又濕又冷的拍攝環境,實在讓人笑不出來啊!

要如何真實詮釋內在陽光的人?高慧君認為,必須先排除「演技」,打從心裡就是開心的,才能表現內心的正面意念。因此,她回家做了很多功課,要讓自己先做好「快樂建設」,先不管天氣有多糟糕、工作時間有多長,每天收工時或早上起床時,她都會對自己說:「妳做得真好,繼續加油!」慢慢的,心境轉換了,更能體會周靜芬樂觀正向的人生態度,也才會有「出自內心的笑容」。

陳熙鋒(左)在劇中與高慧君飾演夫妻,兩人是第一次合作;為了培養更好的默契,彼此一有空就對臺詞。(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高慧君表示,靜芬習慣付出的個性,是她非常可貴的人格特質;雖然小時候受到養母嚴厲管教,她心中卻沒有任何仇恨,反而一心想要回饋,想讓養父母過好一點的生活,但養母卻逼她嫁人,讓她非常不解。

還好有阿嬤的勸解,要靜芬不要固執己見;有孝心固然很好,但如果嫁給一個懂得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人,等於多了一人來孝順父母,不是更好嗎?

聽了阿嬤的建議,靜芬終於答應去見相親對象,那個在鄰里間以孝順出了名的陳山田。

孝順從生活中做起

現代型男陳熙鋒,這回要演出木訥老實的水電工,得先從外表開始做起。在與本尊相見歡時,陳熙鋒發現山田師兄皮膚黝黑;於是,開拍前他刻意把膚色晒黑,讓外表看起來更具說服力。

陳熙鋒表示,山田老實憨厚,娶老婆的本意是出於孝順;然而,他去女方家裡也不會掩飾,加上脾氣火爆,凡事又很「頂真」,說穿了就是大男人個性。陳熙鋒在劇中與高慧君飾演夫妻,兩人是第一次合作;為了培養更好的默契,彼此一有空就對臺詞。飾演父母的馬如風和易淑寬等資深演員,會適時提點大家臺語發音,解決了年輕演員容易被劇本的國語臺詞框住的問題。

劇中有一場背媽媽看醫生的戲,陳熙鋒背到定點後才剛放下來,就調皮的直說「媽媽妳實在真重」,惹得易淑寬笑罵搥他,戲裡戲外都很有母子的親切感。陳熙鋒表示,從小就離開父母到國外生活,拍這齣戲時,從山田與父母的互動中,才學習到親子間的緊密關係原來這麼動人。

小山田離家到外地去當學徒,陳父陳母與大哥依依不捨。(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山田雖然寡言,但個性嚴謹,說一是一,非常有原則;靜芬則粗心大意、老是忘東忘西,常惹得山田生氣,夫妻之間偶有磨擦。但是,靜芬對不愉快的事過眼就忘,從不記仇,公婆看在眼裡,非常欣賞。

靜芬深受公婆疼愛,反而是山田的脾氣讓她受不了。有一回山田加班很晚才回到家;靜芬體貼,想炒熱菜給丈夫吃,卻被山田嚴厲制止,怕炒菜聲會吵醒父母。靜芬深知山田孝順,但對於他的態度還是覺得吃不消。

學習如何表達關愛

從婆婆身上,靜芬看到不同於養母的另一種母性。例如,發現熟人在園裡偷菜,婆婆不上前阻止,竟拉著靜芬躲到暗處,生怕被偷菜人發現,日後見面會尷尬;又說熟人會偷便宜的菜,可見家裡有多困難,應該讓公公前去關心一下。婆婆如此為別人著想的用心,讓靜芬深深感動。

靜芬懷孕時,婆婆不僅尊重媳婦吃素的意願,還特意學做素食,好幫她坐月子時補身體。養母好奇的問靜芬懷孕是什麼感覺時,靜芬巧妙回答:「就是當媽媽的感覺。」這種不讓别人感到尷尬的體貼,正是靜芬從婆婆待人處世的態度所學得的智慧。

然而,靜芬還是有不足之處。她擔心養母吃成藥傷身,就直接將藥拿走,卻惹得養母大怒。這時婆婆教她,就像我們走路時,如果碰到牆壁就會轉彎,不會去撞牆;做事情也要有方法,不能硬碰硬,免得好意也變成失禮。

靜芬帶著兒子阿輝一起去關懷獨居的視障者周阿伯(李炳輝飾)。(劇照提供: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靜芬接觸慈濟之後,開始去關懷照顧戶,公婆也很支持;但是,山田不同意,他強調靜芬應該先把家庭顧好,不能疏忽照顧公婆的生活。兩人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也不同;山田認為,把小孩子生下來就有教導他們的責任,教孩子要有威嚴,不可以放任,否則會寵壞他們。

靜芬卻認為小孩可以慢慢教,口氣溫和的慢慢說;因為她從小畏懼養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同樣會怕爸爸。觀念不同、作法不同,夫妻的歧見日增;終於,山田有一天竟然說要「離婚」。靜芬實在不能理解,自己究竟做了什麼錯事,讓丈夫如此不滿?

放下才能成就圓滿

還好公婆力挺媳婦的作為,加上山田聽從父母的解釋,心中的不滿才慢慢紓解。靜芬究竟都外出做些什麼事、慈濟是個什麼樣的宗教團體,山田這才願意花時間去瞭解。

山田從一開始反對靜芬擔任慈濟志工,到後來竟然捐出全部財產;這個轉變不僅代表夫妻有了相同的價值觀,也是山田對人生有了不同的體會。原來,他有一回在下雨天騎摩托車,為了閃躲路上的一根樹幹而摔到田裡,僅一公分之差,躲過了被田裡尖竹刺瞎眼睛的危險。在這一刻,他深刻體會人生無常,認為錢財應該布施給更需要的人!

在夫家得到長輩的疼愛,靜芬也把這樣的能量傳達給養母。娘家與夫家距離不遠,靜芬經常藉故回家探視養父母;養母心裡歡喜,嘴上還是要叨念兩句:嫁到陳家要以陳家為主,別一天到晚回來,讓公婆說閒話。

靜芬其實是被婆婆鼓勵的,才鼓起勇氣親近養母。她真心誠意的對待別人,一點點小快樂就覺得非常滿足;更希望把這種快樂的心情分享給養母,希望與養母的關係更緊密。

只是,時間並不等人。養母因長年抽菸而感染肺疾;在臨終前,母女終於做到了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刻的擁抱。郎祖筠感嘆,養母終其一生,受到無法生育的壓力綑綁,沒有學會正確的表達愛,唯有在臨終前才脫口說出。

高慧君則認為,臨終前能把養母擁入懷中,讓母女的緣分在那一刻得到了圓滿,就像她演唱的片頭曲所描寫的「苦過的過往,回首時,溫暖盪漾」……

(文:吳秋瓊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報導2013/02/27)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