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全球共善 救拔苦難」募得款及使用情形成果報告

2022-01-26   | 慈濟基金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110年「全球共善‧救拔苦難」

勸募活動所得暨財物使用情形(屆滿十二個月)報告

 
一、目的:
 因應全球氣候急難、天災人禍頻傳、全球糧食短缺及社會人口結構改變等慈善關懷需求,本會預計募款三十億元,持續於臺灣及海外進行、重大天災、人禍援助、長期慈善援助、防災、減災、備災,及因應臺灣新型冠狀肺炎(COVID-19)疫情進行各項防疫與紓困工作,並推動慈善創新服務,發揮「全球愛心日不落,救拔苦難共善行」之全球慈濟行動力,關懷海內外災民與受難者。
 
二、期間:
    核准勸募活動期間: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0年12月31日止。
    募款活動財物使用期間: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1年6月30日止。
 
三、許可文號:
  衛部救字第1091364558號
 
四、收支報告:
   110/1/1~110/12/31勸募活動所得暨財物使用情形如下:
項目 金額 說明(支出款項陸續核銷中)
收入    
募款收入 3,516,565,901元  
利息收入 68,049元  
勸募活動之必要支出 -1,893,772元 專案捐款手續費及收據列印費
淨收入 3,514,740,178元  
支出    
新型冠狀肺炎疫苗採購:
採購捐贈BNT德國原廠疫苗
2,832,242,456元 執行區域:全臺
執行成果:感恩各界發揮大愛共善精神,以仁心善念共同護持本會採購捐贈500萬劑BNT德國原廠疫苗。
由台積電、鴻海、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1,500萬劑BNT疫苗(各捐贈500萬劑),首批載運93.2萬劑輝瑞BNT疫苗的班機,於臺灣時間9月2日上午7時抵達桃園中正機場,累計至12月30日合計到貨1,333萬6,200劑,皆由指揮中心統籌運用,加速提升臺灣疫苗覆蓋率。
9月22日起BNT疫苗開始在全臺展開為國中、高中學子施打。10月4日起,陸續提供BNT疫苗給符合施打條件的民眾做第一劑接種。10月29日起,提供BNT疫苗已接種第一劑間隔滿4週以上的學子與民眾做第二劑疫苗施打。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快速蔓延,BNT同步作為民眾第三劑之施打。
備註:不足數由本會慈善經費支應
重大災害援助:
台灣
2,460,666元 「災害援助,慈悲行動」:
社區急難事件關懷
  1. 執行區域:全臺
  2. 執行成果:
意外事件關懷:185件/724戶
動員志工:逾8,106人次
應急慰問金發放:362戶
物資捐贈:賑災毛毯300條、熱食等
  1. 於全臺21個縣市,進行地震、水災、火災、風災、車禍、公安意外、船難等185件社區急難事件關懷,包含:台北市萬華區青年新城社區國宅火災、琉球籍漁船觸礁船難關懷事件、新北市三重區中正北路火災、高雄市鳳山區北門里大樓火災事件、彰化縣溪湖鎮鐵皮工廠火災意外、圓規颱風氣流挾帶豪雨事件、高雄市鹽埕區「城中城」社區火災、花蓮美崙工業區火災、北市樹林區福興街市場火災等,在現場、醫院等定點關懷,並視需求持續家訪陪伴。
  2. 移民署賑災毛毯捐贈。
重大災害援助:
國際人道救援
3,897,838元 因應馬來西亞風災水患及疫情關懷需求,採購1,446張福慧床應急,提供賑災及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醫療院所使用,讓災民可以有乾燥、潔淨的床可以睡覺,讓醫療院所有足夠的替用。
「安穩家園‧美善社區」慈善扶助:
台灣
597,738,292元 因應弱勢家庭結構關懷需求、高齡化與少子化,推動節慶關懷、教育扶助、長者關懷等慈善扶助方案,直接、即時、務實提供照顧,達到「安穩家園‧美善社區」的目標。五月,臺灣疫情日趨嚴重,本會捐贈快篩試劑,並針對弱勢家庭及及機構提供疾疫紓困補助。關懷行動重點如下:
(一)教育扶助
1.「新芽助學,教育脫貧」專案
  1. 執行區域:全臺
  2. 執行成果:18,890人次
  3. 志工動員:38682人次
  4. 關懷行動:
  1. 以助學金補助就學中的弱勢家庭學子,包含學雜費、住宿費、交通費用、書籍費等,讓學子安心上學去,讓家長安心拚經濟。
  2. 以新芽獎學金頒發,鼓勵弱勢家庭學子,提升他們自信心,助其圓夢。
 
2.「陪你發光」兒少專案
  1. 執行區域:全臺
  2. 執行成果:94,409人次受益
  3. 志工動員:11,085人次
  4. 關懷行動:進行青少增能培力、偏鄉學校教育資源補助、課輔班服務及營隊成長班,提供多元學習資源,縮短城鄉差距,補充家庭結構不完整的學習環境。
 
(二)長者關懷
1.長者社區安全改善專案
  1. 執行區域:全臺
  2. 執行成果:2,113戶
  3. 志工動員:6,927人次
  4. 關懷行動:以「整鄉推動,連區改善」方式,擴大關懷弱勢與獨居長者,提升高齡社會防跌觀念,讓長者安心生活。
 
2.社區部落長者共餐專案
  1. 執行區域:花蓮、臺南、高雄、屏東等
  2. 執行成果:92,169餐
  3. 志工動員:逾24,500人次
  4. 關懷行動:除了慈濟志工外,同時結合部落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邀約愛心媽媽共同關心社區長者,讓他們有熱騰騰的餐食、有一起吃飯的伴。
 
(三)節慶關懷-冬令圍爐暨發放:
  1. 執行區域:全臺
  2. 執行成果:25,971個家庭受益
  3. 志工動員:117,344人次
  4. 關懷行動:因為疫情,無法以圍爐方式陪伴弱勢家庭提早過春節,除了原有的冬令物資發放,同時發揮創意改以「熱食送到家」的服務方式,尤其針對獨居長者或單親家庭,讓他們也能熱呼呼過「心」年。
 
(四)臺灣防疫與紓困關懷行動
  1. 執行區域:全臺
  2. 關懷對象:受疫情影響、家庭弱勢之家庭或機構。
  3. 執行成果:
  1. 疾疫紓困金:發放紓困金或物資卡共12,836件
  2. 安心生活箱發放111,874戶次
  3. 健康蔬果箱發放93,987戶次
  4. 快篩試劑提供501,150劑
 
補充說明:2021年度在臺灣各項援助累計超過437萬件,包含呼吸器、製氧機、快篩試劑、防護面罩等醫療防疫物資援助267萬件,及疾疫紓困發放167萬件、提供筆電、線上學習資源等之安學計畫推動超過24000件,並在社區建置25座篩檢站、提供35處靜思堂作為疫苗施打站。其餘由本會慈善經費支應。
「安穩家園‧美善社區」慈善扶助:
海外
124,601,898元 (一)「救急解困、營養供給」關懷行動:
  1. 執行區域:南非、賴索托、辛巴威、史瓦帝尼、莫三比克、波札那、獅子山、菲律賓、海地、宏都拉斯、聖馬丁、多明尼加及瓜地馬拉等13個國家
  2. 關懷對象:提供貧困、殘疾及天災人禍受災等之家庭。
  3. 執行成果:合計送出7,160公噸臺灣援外愛心米。
 
新冠疫情、天災、人禍的衝擊下,讓原本貧窮的人更窮了,飢餓問題也更為嚴重。
 
在海地,慈濟志工克服困難,4月為太陽城的貧困居民發放來自臺灣的愛心大米,讓他們免於斷炊。通貨膨脹嚴重、物價飛漲等問題惡化,讓民眾面臨嚴峻時刻。12月,慈濟志工再次在太子港進行發放,為拉薩林區、太陽城貧困居民送上來自台灣的大米,讓居民們得以溫飽。8月14日海地,發生規模7.2強烈地震,多處房屋坍塌損毀,造成嚴重傷亡。8月16日又遭遇熱帶風暴葛雷斯(Tropical Depression Grace)侵襲,引發暴雨和大風,讓重災區民眾遭受更多苦難。9月1日起,慈濟志工組成賑災團隊來到海地,展開援助行動,在「慈幼會綜合學校-萊凱職訓中心」舉行物資發放,為校區附近的帳棚區災民送上即時所需。每個家庭都可領取37.4公斤的物資,提供6到8個人家庭食用一個月,除了大米,還有糧食袋包含豆子、玉米碎、義大利麵、通心粉、大米、油、鹽等。
 
在莫三比克,2021年年初接連遭遇強烈熱帶風暴夏朗(Chalane)、熱帶氣旋艾洛伊斯(Eloise)重創,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讓災民的生活雪上加霜,慈濟志工投入中期援助關懷。9月,慈濟志工在雅瑪郡進行第三次發放,完成艾洛伊斯風災接近一年的援助。因為疫情,莫三比克有許多店家倒閉,人民失業,生活陷入困境;慈濟志工持續在社區關懷,了解到感恩戶生活比從前更困難,因此展開大米援助,10月在馬普托30個社區進行發放,幫助居民度過難關。
 
在史瓦帝尼,經歷6月的暴動,又受南非暴動的影響,基本食物的漲幅高達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民眾生活更辛苦。慈濟第二批送往史瓦帝尼的臺灣大米,也受暴動影響,7月底才順利抵達。8月初的第一週,本土志工幹部們立刻展開貧困本土社區的大米發放。而發放之際,正值寒流,本土幹部們在只有七、八度的低溫下,穿著厚厚的外套與禦寒毛帽,走在極偏郊的鄉間關懷病患。
 
(二)印度疫情關懷行動
  1. 執行區域:印度
  2. 關懷對象:貧困居民、醫療院所。
  3. 執行成果:
  1. 於鹿野苑及周邊共30個村莊進行防疫紓困關懷行動,完成900戶次糧食包發放,6,694人次受益。
  2. 與藏人健康衛生協會合作,進行防疫醫療物資捐贈,合計捐贈15項物資22萬6577件物資,提供印度7個地區藏族社區醫療院所使用。
  3. 與印度靈醫會合作,於17個省分,提供醫療援助包(含防疫物資與快篩等)糧食、生活用品及教育補助等合計援助70,501戶次(242,136人次)
補充說明:其餘各項防疫與紓困援助包含呼吸器、氧氣槽等之援助及疾疫紓困等費用,由本會慈善經費支應。
慈善創新與永續發展:
行動慈善關懷專案
0元  
慈善創新與永續發展:環保倡議、蔬食行動專案 0元  
支出合計 3,560,941,150元  
結餘 -46,200,972元 不足數由本會慈善經費支應
 
捐款芳名錄
支出明細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