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送愛到偏鄉獨老 受益良多

E-mail 列印
「老」,是人不可抗拒的歷程,在辛苦一輩子後,本應含飴弄孫,老有所終,但社會變遷、少子化,及城鄉資源差距,造成許多老人獨自生活,尤其在鄉下,獨居老人眾多。

3月13日清晨七點三十分,高雄靜思堂大愛廣場齊聚大批志工,準備到大旗山地區,訪視獨居老人。志工不僅自行開車前往,還自行攜帶炊具就地取材,除為了不打擾小鎮的安寧, 更力求環保不為地方留下垃圾。這次的訪視獨老活動是由高雄社會局轉介二千件個案,慈濟基金會高雄區承接四百七十五件,三民本館和氣承擔五十二件,分布在中洲里和大山里,出 動志工六十人。大家犧牲假期及睡眠,領物資、搬東西人來來往往,熱烘烘的現場與大片綠意竹林相映成趣,也為傳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開啟關懷獨居長 者之行。

◎熟悉身影穿梭著 下田種蕉身硬朗

歷經過了八八水災,旗山地區看到一群籃天白雲並不陌生,當志工穿梭於長街小巷,迎來的多是一些肯定的眼光,此時寧靜的小鎮瀰漫一股著詳和但又親切的氣氛。一位好奇的民眾趨 前問志工做什麼?志工表明來意,他笑了起來說自己也快到了獨居老人的年紀,志工打趣的說到時再來拜訪你,他說有需要,笑談間多了親切感。這位先生感嘆地說因為鄉下地方只能 務農,謀生活不易,年輕人又不願務農只有往都市發展,老人又喜歡住鄉下,形成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他的孩子也是在外地工作。

當志工來到林蔡阿嬤的家時,林蔡阿嬤的衣服上沾滿了蕉漬,剛從田裡工作回來。她一見志工來訪,臉上燦爛的笑容,就像見到自家兒孫一樣和藹可親,也不斷遞給志工自己種的香 蕉、蕃茄。育有三男三女己八十五歲的她,因兒女多遠居北部,先生逝世後便獨居於此,一切生活自理並將房子及田地整理的井然有序,平常若有病痛仰賴鄰居的照顧。志工七嘴八舌 的賴在阿嬤身邊談話,時而哄堂大笑,如兒女般親切的問候,更讓阿嬤笑開懷,佈滿歲月痕跡的臉也更慈祥了,志工也將帶來的伴手禮一一介紹並簡略說明食用方法,並告知將會替阿 嬤家加裝安裝緊急通報系統,並會定期來探訪她。

◎仙風道骨愛閱讀 姑嫂相伴感情好

志工幾經尋覓終於來到陳老先生租屋處,家門窗是緊閉著,敲門沒有回應。隔壁出來一位太太熱心地說阿公在家,她從窗戶邊拉動一條繩子,裡面竟有鐵鈴鐺鐺響的聲音。一會兒門開 了,阿公看到慈濟志工請大家進屋坐。志工表明身份且是來關懷他,陳阿公搖搖頭說沒聽到,從桌子上拿了一個寫字板請大家用寫的,就這樣一寫一答劃開彼此間的隔閡。已九十六歲 高齡頂著一大把飄逸的白鬍鬚的陳阿公,像是一位仙風道骨的長者,雖然極度重聽,但身體還很硬朗。志工不厭其煩的以手寫板一問一答,手寫過程中曾也笑料百出,但志工誠懇的態 度令這位歷經勦匪抗戰的老兵非常感動。阿公屋中滿是四書五經,他告訴志工,他知道慈濟,他有在看大愛臺,還說他每天都看書報紙。志工誇他飽讀書詩,學問好,他客氣的說沒什 麼。志工送結緣品且解說食用方法跟阿公合照留影結束訪談,他也祈盼志工再度來訪。

離開陳阿公家時,志工特地詢問隔壁李小姐陳阿公的狀況。李小姐說:「他自己一人住,很早睡且凌晨兩三點就起床了,因為隔音不好,所以他起床的聲音都聽得到。還有他有看報紙 的習慣,早上報紙有沒有拿也會注意。還有這裡會淹水我們也會擔心他,本來有裝警鈴,可是因為沒有經費就被拆了。」志工們聽著李小姐的分享,感受到遠親不如近鄰,還好有好鄰 居照應著陳阿公。

住在中洲里中洲路的柯張阿嬤八十歲,剛開完寬關節手術行動不便,耳力也重聽,年輕做美髮到老。茹素四十六年,孩子在外地工作,請了一位外籍看護照顧她,志工關心的慰問並送 給她結緣品。

一對姑嫂,大姑九十三歲弟媳八十五歲,兩個住附近感情很好,互相結伴做手工。九十三歲的阿嬤看到慈濟人感動得哭,阿嬤也告訴志工有看到慈濟人援助南非的好事。

◎算數獨腦筋清楚 生活簡單知天命

來到旗山中洲大山里文和巷蘇阿公的家,九十一歲一個人坐在門口寫數獨,耳朵雖有些重聽,臉上皮膚紅潤看不到皺紋,不用戴眼鏡令大家佩服,問他如何養生?他說喝茶只喝白開 水,飲食清淡生活正常,天天算數獨腦筋才不會退化。前年老伴走了,外勞留下來繼續打理他的日常生活及三餐,費用由兒女們分擔,今天假日外勞休假出去,阿公說也要讓人家休 息,感覺他是一個會為人設想的人。他說以前受日本教育初中畢業,曾任職中油公司高雄煉油廠,退休後回來耕種,兒女都在外地偶而會回來看看他,一個人住鄉下比較自在空氣又 好。

隔壁住的是蘇阿公的弟弟八十九歲,他不在家喜歡出去找朋友泡茶聊天,到中午時他己回來,看到志工來訪像彌勒一般的笑臉迎人。他說剛回來煮好飯,每天三餐都自已煮,他招呼大 家坐下來聊天,他說他們家共有七個兄弟,老大一百歲還健在,他們的基因很好,兄弟都很長壽又健康。他育有三個女兒,兩個嫁人,一個沒結婚打算搬回來跟他住。二十年前他的太 太從高處跌下來,傷到脊椎不良於行就坐輪椅,長期由他照顧,太太過世後他自己照顧自己已習慣了。為了醫治太太的病,將田地賣掉所以他沒有農保,曾靠政府補助後來大女兒收入 較高就被停止了,現在女兒們會寄錢回來給他生活費。志工和這些老人家互動當中,感受到他們都有一顆單純的心,生活簡單樂天知命的性格,這都是志工學習的榜樣。

◎深入且關懷獨老 訪視中學習良多

參與此次訪視的志工羅曲娥,說明這次訪視的因緣,高雄社會局人力有限,有四百七十五件的獨居老人個案在大旗山地區,需要慈濟高雄分會去追踪探訪。因此3月13日高雄區志工 啟動大愛列車,三民本館和氣一口氣認養了五十二件,兩個里一個是中洲里、一個是大山里,並以互愛做主導,灣子互愛是大山里,本和互愛是中洲里並早兩個禮拜前進行前置作業。 「跟那些阿公阿嬤互動時,他們真的很可愛,都八、九十歲了還那們硬朗,很欽佩,也啟發我們老了就是要動,有一位阿嬤常常出來做環保,所以她還蠻硬朗的,雖然有糖尿病,可是 她也控制的很好在110左右,讓我覺得要活就要動。」

呂羽婷第一次參與家訪,她說看到可愛的老人,他們都八、九十歲了,卻很開朗還能自理,雖然自己住但是他們很知足惜福,真的很感動。媽媽吳阿秋說:「這次獨居老人家訪,跟女 兒說要不要參與,後來她也願意來。上人說家長是孩子的模,不敢說以身作則,大概是潛移默化吧!孩子自己會看會去感受,平常她自己也會跑去社區做環保。」

結束家訪後,志工在旗山區中洲社區活動中心一同享用午餐,香積志工們借用老家在旗山區的志工郭明飛家煮食午餐,利用煮午餐時間訪視志工趕緊繕打及寫訪視紀錄,等記錄完成, 餐桌上已擺上麵食、魯料、蔬菜什錦湯、甜點與水果。

午齋過後,合心訪視志工張嫦嬪主持個案討論會議,這次旗山獨居老人個案訪視共有五十二件個案,其中四件個案列入長期追蹤,一件個案還要進一步家屬聯繫細節。

討論過後,資深志工施宏典分享訪視心得。他很感恩參與獨居老人家訪,因為在每位長者的身上,看到不同的故事,讓自己對於人生有不同的體會。比如說,有位阿公待人相當和氣, 不說人長短,雖然家境並不富裕,倒也自得其樂,知足過活,是值得學習的長者。

天氣陰陰涼涼的,天空偶而飄些細雨,走在鄉間小路一景一物皆自在,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和植物都令人想再多看它一眼。正如在角落的這些老人沒有人發現他們,證嚴上人希望志工能 深入社區,去關懷獨居老人及苦難的人,當他們走不出來,志工要走進去,把愛送給每位需要的家中。
圖 : 利用煮午餐時間訪視志工趕緊繕打及寫訪視紀錄.[攝影者:劉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