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3日,證嚴上人應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之邀,於台中新民商工演講。清早出門,見夜市收攤後,街上卻留下大量垃圾。演講結束,看到大家用雙手熱烈鼓掌,便說:「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用在撿垃圾、掃街道、做資源回收,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
上人一句輕輕的呼籲,住在台中豐原的楊順苓小姐隨即起而行動,在鄰里之間推動「資源回收,贊助慈濟」。同年9月上人再度行腳至慈濟台中分會時,楊小姐向上人說明落實環保的點滴。於是,慈濟人自此紛紛響應環保的善舉,從社區出發,在社會各角落從事資源回收,身體力行闡揚「惜福愛物」的觀念,並帶動左鄰右舍共同愛護地球。
慈濟環保志工,不分年齡、階層、背景,人人視街頭為修行道場,不畏髒亂、不辭辛勞,低頭彎腰,為愛護地球環境而無私付出;為此,上人尊稱他們是「環保菩薩」、「清淨菩薩」,「擁抱地球的菩薩」、「呵護大地的菩薩」或是「常不輕菩薩」。
與地球共生息
慈濟除了環保志工的投入外,在各項建設中更融入環保概念,所有建築特色,皆以愛護環境大地為優先考量。早年在尋覓慈濟醫學院校地時,曾有人願意提供花蓮鯉魚潭附近土地,上人婉拒了,理由是:山水極美,不忍破壞。
1999年九二一地震過後,證嚴上人不斷宣導一個觀點:「地球是一個大乾坤,人體是一個小乾坤。」大、小乾坤道理相同,假如人體血流不止,就會危及性命;挖山鑿洞就像開腸剖肚的手術,挖到水脈如傷及血管,都會讓大乾坤生態的健康一寸寸受到破壞,美好大自然被人為無限制地開發,好比健康者遭受無病開刀,讓人不忍與擔心。
森林是地球的肺部,人的肺部若是濁氣排不出,氧氣吸收不夠,健康就會亮紅燈。種樹是為保護大地之母的肺部功能,樹木納垢吐新,可平衡空氣及維持萬物生命;亦能涵養水分,根部可抓緊地表土壤不被沖刷,是水土保持的重要關鍵。
人的皮膚能在炎夏正常排汗、宣洩體熱,寒冬吸收熱能,自我調節。大地亦同,若地表都被水泥及柏油覆蓋,水分不能回流入土,地底熱氣無法向外宣洩,就無法發揮呼吸、排水、散熱的功能。
為此,在慈濟建築中,必定會大量植栽草樹,鋪設連鎖磚,讓雨水滲透入土,讓大地呼吸,同時水資源也能獲得循環再利用;另外,設置雨水回收系統和各項節水設施,以應用太陽能輔助裝置的熱泵系統取代傳統鍋爐設備,使用太陽能路燈等,以達到節約能源之效應。再則,建築物配置上,重視自然採光與通風,節約電燈耗能,減少或不用冷氣,讓人與大自然相處,也與地球同生息。
善護大地淨心靈
證嚴上人說:「救世要先救心;想影響天地,則先影響心地。」人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亦盼天下無災難、風調雨順,這一切都需要從自我心靈做起;環保就是調養大地、修行心地的功夫。「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身行環保,保護生態,作大地的農夫;不受欲念束縛,知福、惜福、及時造福,作心地的農夫。人人用心照護大地與心地,才能平安與地球共生息。」
從大地環保到心靈環保,慈濟倡導健康飲食,多吃蔬果,少葷食,使用公筷母匙,注重餐桌禮儀,推動「心寬無煩惱,素齋疾病少,食物重環保,儀禮氣質好」(心素食儀)的生活觀。將生活基本需求的飲食,提升到心靈精神層次。
環保意識落實日常生活,深印在思想觀念中,常存對大地的疼惜之心,為降低溫室效應,上人遂呼籲大眾生活中減少「碳足跡」,倡行「簡約」的生活,提升道德觀念,積極推動「克己復禮」運動。
「克己」,就是克服自我欲念;若是人人不能克制自己享樂的欲望,處處浪費資源,不僅損害個己的身體,也對地球造成損傷。「復禮」,人與人之間美在哪裡?就是「禮」,有禮才能表達出自我的修養,朝向有禮的社會邁進,提升人文氣質,復興尊師重道、孝道等傳統禮儀。
若能如此,相信未來的生態定會改變,人人愛心共聚,溫室效應、異常氣候,都會慢慢地緩和,社會也能一片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