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七十的志工李富郎,做起粗重的工作絲毫不輸年輕人。(攝影者:李素月,地 點:高雄市鳳山區新強環保站,日期:2016/06/24)

從職場退休的李富郎,年逾七十歲本應是好好頤養天年的時候,他卻把所有精力投注在慈濟志業上,勇敢地承接起環保志業。

 

幼年困苦 勤勞打拼

 

有著勤奮打拼、不畏難精神的李富郎,1943年出生於高雄縣美濃鎮(現為高雄市美濃區)農村家庭,在他一歲多時,父親被徵召到南洋從軍,從此一去不回,母親童氏阿招肩負起養家的重責大任,天天早出晚歸,無怨無悔地為這個家付出。

 

在困苦家庭中長大的李富郎,感受到金錢的重要,覺得沒有錢萬萬不能,從小就養成節儉勤勞的習慣。初中畢業後,他選擇照相為職業,在堂兄開的照相館當學徒,一年後自覺讀書的重要,考取了高雄高工電工科,再次踏上求學之路。

 

1966年退伍後,李富郎任職於亞洲航空公司,在臺南機場維修越戰的飛機;1971年因越戰結束,亞航不再風光,於是轉職到高雄縣消防大隊,當時被分發到鄉下六龜,過著公務人員的生活,業餘時間種菜、種香蕉、養豬補貼家計。

 

辦公、煮飯、下棋,日子清閒,李富郎覺得年紀輕輕就這樣等著退休,毫無意義。在消防隊待了兩年後,考進高雄加工區一家電子公司當管理員,從事電子零件生產的工作,業餘時間則沖洗相片補貼家計。

 

年輕時即養成高空作業膽量的李富郎,對於攀爬高處總是一馬當先。(攝影者:李素月,地點:高雄市鳳山區新強環保站,日期:2016/06/24)

1976年考進中國鋼鐵公司負責廠房高空照明工作,天天在屋樑上爬來爬去;1979年被派到公用設施處──水處理場工作,負責用水的調配及處理。

 

業餘時間,李富郎在小港開了一家水電行,並將鄉下一些沒工作的年輕人,聘來工作,也算是幫助一些年輕人免於游手好閒,直到1986年,因在五甲購屋才結束營業。如此多元全能的專長,讓他日後在志工服務上,發揮了很大的功能。

 

節儉自律 體會無常

 

對於金錢有著保守觀念的李富郎,絕不輕易浪費一絲一毫。在任職中鋼時,見到同事間不少人在邀互助會,甚至有人因此而借錢度日,簡直無法相信,何以薪水不低的公司裡,竟會發生此種現象?

 

追其根由是一天到晚離不開吃喝玩樂,這讓李富郎內心感觸良多,心想為什麼不把那些浪費掉的金錢及時間,用來服務人群、利益眾生呢?

 

1994年當同事的太太向李富郎提起慈濟,邀約他加入會員時,李富郎二話不說馬上捐款助人。四年後參與慈誠培訓課程,隔年不巧發生土耳其及九二一大地震,在參與賑災募款過程中,李富郎深深體會人生的無常及證嚴上人的悲心,內心充滿說不出的法喜。受證後,李富郎利用上班之餘投入志工行列。

 

李富郎認為,陪伴環保志工為大地保護盡一分心力,可印證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是疼惜地球的具體行動。 (攝影者:張鈺尚,地點:高雄鳳山環保站,日期:2008/01/02)

承擔環保 努力推動

 

李富郎說:「環保幹事是重責大任,就是將上人的妙法用在環保站,以最真誠態度的來帶領可愛而又純真的環保菩薩們。能放下身段,以繫緣修心、藉事練心、隨處養心的心情,讓大家一團和氣。所謂『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而且要推廣愛護地球的使命,讓小菩薩在小小的心靈中,種下守護地球的愛苗。」

 

環保志業除了負責資源回收分類的環保志工外,還需要開環保車的志工,而慈誠志工們八成以上都是上班族,只有晚上及假日才有時間參與。李富郎為了加強推動慈誠隊員參與夜間環保,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七點半到十點左右,每天三部環保車出勤,每車三位志工到環保點收資源回收物品,載回環保站。

 

五甲地區約有五十個環保點分布在各個社區裡,而李富郎負責照顧的三個環保站,每天約有六十位左右的環保志工默默在付出。李富郎認為,陪伴環保志工為大地保護盡一分心力,可印證上人與地球共生息的理念,是疼惜地球的具體行動。

 

李富郎認為,志工只要方向對,永遠都可以走到目的地,問題是如果方向不對,就會愈走愈遠,而且走得愈快的人,就愈偏離正軌。無論濟貧或推動環保、做資源回收,都要從改變生活態度開始,先在生活實踐,久而久之,更深層的價值觀也隨之改變。【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吳中化 高雄報導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