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中風後 仍無法捨最愛
2016-03-17 | 顏玉珠 羅秀娟有子陪做環保 父親感謝
七十二歲的吳國榮說:「忙著做環保,就沒時間去賭博了!」平時為回收更多的資源,他於機車後面綁個大籃子,到住家附近收集環保物,並先堆放在自家的庭院;每兩週貨車才來載一次,導致家人進出不方便,又於週末、假日,偕同就讀中學的兒子一起外出收集環保物,而引起太太的怨言。
「放假,我一大早就叫兒子幫我,一起去小販中心收環保物,孩子很乖都會跟我去,但太太擔心孩子難得放假,應該休息。」因而引起太太不悅,夫妻倆曾因環保而時有齟齬,但吳國榮感謝兒子一路的支持和協助,兒子未曾埋怨或抗拒。
中風後,許多陳年往事,吳國榮大多已忘記或是漸趨模糊;在言談中,時而抱著頭試圖去喚醒過往的記憶,時而對於逝去的記憶束手無策,只能說聲抱歉。投入環保約二十年,隨著時間的更迭,初發的歡喜心始終存在,鼓舞他克服身體的病痛,持續沉浸在環保中,精神有所寄託。
做回收是好事 不畏髒臭
吳國榮五十多歲時,轉行從事電話清潔服務工作,剛好「上橋製衣廠」是客戶之一,透過慈濟志工林玉招的接引認識慈濟,同時借給他慈濟出版《渡》系列的錄音帶。當時,聽到錄音帶裡志工們分享各自的故事,深具生活的道理,讓他越聽越歡喜。天天開車到處工作,一邊開車、一邊重複聆聽。之後,受邀投入環保,自此下班後,環保成為他生活的重心。
每逢星期二的夜間環保日,吳國榮一下班直接前往當時「上橋製衣廠」裡的環保站,駕環保回收車載著志工外出收集資源。由於過去環保觀念不普及,只能靠志工們主動出擊找尋回收物,於是沿路開車看到有垃圾就去翻、去找。
「看到垃圾桶很高興,常常伸手進去一一搜尋,有時還會摸到糞便,但大家習以為常,不覺得辛苦,還越做越高興呢!」前往組屋收集資源,則需一層一層爬樓梯去找尋和宣傳環保觀念,更需要耗費較大的體力,從各樓層搬扛回收物。
載滿物資的回收車,一個晚上可以來回二趟;經常下完貨,已經深夜或是凌晨。當時工廠的老闆也是慈濟志工劉濟雨和簡慈露夫妻倆,一到半夜十二點,他們即響起聲聲的催促聲:「趕快回去休息。」大家才警覺時間已晚。吳國榮回憶說:「下班就直接來做環保,做到半夜也不曾感覺疲累,只想環保變賣所得,可以做好事,自然開心做得忘記時間。」
回收後,需將車上的資源用繩子綑綁固定,有次因為繩子斷裂導致他從車上跌落;剛好一位志工及時接住他。但這意外並不減他對環保的熱忱,心中卻想著,「幸好!我有做環保、做好事,所以轉危為安。」真心付出,全心全意做環保,不只是捨棄惡習更讓他培養正向的信念。
遇中風不退轉 努力傳承
五十五歲時,吳國榮突然身體右半部中風,導致右腳無力必須靠著支撐器行走,因而從職場退下,在家休養身體。無法做環保,但他內心卻一直牽掛著;在家,自行努力做復健,約七、八個月後漸漸康復,他感恩地說:「我復原情況良好,算很快!長期做環保,身體真的比較強健。」
康復後隨即投入環保,並回到職場擔任停車場的守門工作,由於輪班性質,有時需上夜班;但具有貨車司機執照的志工很缺少,為了圓滿每星期二的夜間環保回收任務,吳國榮總是想盡辦法與同事換班;直到六十多歲,已增添幾位具有駕照的志工,因而把十幾年的駕駛任務交棒給新人,自己轉為隨車志工。
六十多歲時,又面臨第二度中風,但身體並無大礙,因此吳國榮隨即又投入環保中。然而,七十二歲的他,二年多前在家意外跌倒,傷及手和腰。自此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手腳無力,也無法久坐、彎腰,更無法舉抬手臂,只能緩慢地行走,因此被迫在家休養。
回憶過往,吳國榮笑著說:以前,我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睡覺。太太曾經賭氣地對我說:「以後長眠有的是時間,怕睡不夠嗎?」孩子們也擔心他會自暴自棄甚至患上老年痴呆症,因此鼓勵他出來做環保。
「看到他去做環保,我很開心,晚年還可以去幫助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真好!」太太林桂蓮高興說道。
克服行動不便 身心無礙
現在一週中,有三天至五天,吳國榮自行緩慢地駕車,前往約二十分鐘路程外的「喜捨環保教育站」做環保。原本負責協調塑膠類區的工作,現在交棒給志工陳光福負責,吳國榮說:「現在我能做多少,就盡力去做。」
由於身體受限,許多動作如起身、彎腰、搬抬,對他而言顯得吃力,為了能順利拿到一袋袋的資源做分類,他特地請朋友做了一支耙子,讓他能從座位上順手往資源集中區一伸即能耙回一袋資源,再自行於位置上做分類。
初期,手、腳無法使力,久坐所引起的腰酸背痛,以及駕車的問題,吳國榮都一一克服,從未放棄他最愛做的「環保」,他笑笑地說:「我賺到滿滿的歡喜,而且也當是做復健,現在身體比初期更舒暢了。」
右手無力,還有左手;右腳無力,則有助行器,約二十年的環保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吳國榮說:「我不知道怎麼講、也不會形容,我只知道做環保很歡喜、很開心!」行動不便,讓他更珍惜環保時光。【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顏玉珠、羅秀娟 馬來西亞報導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