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補人生 阿心姊不以為苦
2016-02-20 |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成年之後,阿心姊的人生路一樣不平坦,從面對人生低潮和身體病痛,到如今堅持當志工,為無助的人縫補幸福,助人的路上,任勞任怨。
裁縫師人生 縫補生命的價值
阿心姊生於1944年,今年七十二歲,自1997年開始投入慈濟志工行列,至今已將近二十年。
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的阿心姊,八歲那年失去了母親,當時最小的妹妹才剛滿月,連母親葬禮的錢也是借來的,生活非常艱辛;父親是紅豆冰小販,獨力撫養六個兒女長大。而喜歡上學讀書的她,九歲才有機會上幼稚園,讀到小學四年級又被迫輟學。
十八歲正式投入裁縫師的行業,阿心姊憑著自力更生的信念,努力不懈地開啟了她的縫補人生,從小受父親的顧家、有責任感和好客的個性影響,她樂於助人,遇到鄰居有困難,一定挺身相助。
與楊國銘結為夫妻之後,原本以為阿心姊可以開始穩定的過日子,直到五十一歲那年,丈夫肝硬化送院,卻被醫生診斷為無法治療,折騰了半年左右,丈夫最終不治病逝,留下了她和六個兒女。
丈夫的離去,讓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缺了一角,這是阿心姊人生最黑暗低潮的時期,帶著喪夫的悲痛,獨力撐起家庭的生計,她每天從早工作到晚,早上開店做裁縫生意,晚上結束工作後就回家打理孩子和家務事。
有時工作很多時,往往需要連夜趕工至清晨才休息,日子過得非常艱苦,內心也十分煎熬,每當一靜下心來時就會想到逝世的丈夫,眼淚就會不由自主地落下,回憶那段艱苦的生活,阿心姊說:「日子再辛苦,為了孩子,還是要堅持。」
喪夫之苦痛 走出小愛獻大愛
在阿心姊最艱難的時刻,當時一位慈濟志工慈鑰,也是她裁縫店裡的常客,看著她一直走不出喪夫之痛,曾多次地邀請她一起參與慈濟的活動,後來阿心姊漸漸放下悲痛,終於願意走出來做環保。
從回收環保開始做起,後來也加入了慈濟志工的訪視團隊,當時距離阿心姊的丈夫逝世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將喪夫之痛慢慢地放下的她,用行動來勉勵自己,「做就對了!」
「先生往生後,在家也只是一個人,孩子都有自己的事,那我出來做善事,做得開心。而且在慈濟裡,有許多師兄師姊,好像一家人一樣,感覺很開心。」在慈濟的大家庭中感受到愛與溫暖,讓阿心姊不再悲傷。
「之前如果哪裡有災難我都會去的,因為我感覺到有能力幫助別人很幸福。」用愛投入志工工作的阿心姊,也經常把握因緣參與國際賑災的活動,其中包括了到緬甸賑災;此外,每個月都會向社區菜市場的鄰里小販們勸募善款,有些民眾十多年來都一直持續捐款。
不畏己身病 堅定行善不辭苦
當了將近二十年的志工,訪視已經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個月的第二和第四個星期日是訪視日,十多年來,阿心姊都會跟其他志工一起去探訪照顧戶與居關戶,每當接到新的個案時,也會跟組員一起去進行調查工作。
新個案的調查工作,一點也不可馬虎,阿心姊說,「慈濟的善款是來自十方大德的捐獻,因此我們需要嚴格謹慎地把關,問得詳細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個案的情形,也更能真正地幫助案主。」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用真情來陪伴,阿心姊對待照顧戶就像關懷自己的親人般,與他們之間也建立起了家人般親切的感情。「知道照顧戶有病痛,我們都會關懷他的病情,用心聆聽。有時會跟他說說笑話,讓他開開心心地,也會暫時忘記了自己的病痛。」
「看到那些老人無依無靠,想到自己老了也是一樣,孩子可能也不在身邊
,所以現在可以幫忙就幫忙,時間不夠了,盡量能做就做。」阿心姊曾在十年前患上乳癌,近期也因為長年的辛苦勞作而患上了頸椎病。
不過身體的病痛不但未讓阿心姊生起退心,反而促使她更加快行善付出的腳步,她說,「我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做到最後一口氣,如果生生世世可以在慈濟裡面更好。」
在生命的轉折之中,阿心姊得以豁然開朗,體悟自己是有福的人,從小愛到大愛,從家庭到社會,靠著毅力和勇氣縫補生命的不幸和裂痕。單純助人的信念,無私無悔地付出。
(文:慈濟基金會宗教處提供 馬來西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