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玲端姊 揮別親人爭吵生活

2010-04-23   | 陳麗雪
張玲端和先生,從年輕至今都是以務農維生。因為走進慈濟做環保,告別了爭吵的生活。(攝影者:王建興)
近十年來,每週星期一、星期四兩天,台中環保志工張玲端用完晚餐後,就會開著車到社區載回收,再送到大雅環保教育站。玲端過去經常為了錢,再加上與先生個性不協調,爭吵不休,曾想離家、離婚、自殺。幸好從環保當中,懂得惜福,不再那麼重視物質,家庭也因為自己的改變,和先生不吵架了,與孩子間也能有較良性的溝通。


曾經為錢而活 家庭不睦起自殺念頭

清明時分,田裡的秧苗放眼望去一片翠綠。此時,張玲端和先生正在田裡耕作,夫妻倆才四十多歲,從年輕至今都是以務農維生。在這個年代,也算是少見。

玲端早婚,不到二十歲就走入家庭做羹湯,育有兩子一女,夫家務農,夫妻倆努力打拼,從秧苗培育、耕田種稻,蔬菜、芋頭、玉米……無所不種,一有收成,就採收到處兜售。玲端形容過去的自己:「錢是我的生命,在我臉上只有看到一個『錢』字。」她認為有很多錢、很多地,就會受人注目,那就是人生的價值。

玲端的勤儉個性,卻碰上了花錢不會算計的公公,這樣一來,夫妻倆的努力等於做白工,這讓她心中難以平衡。她的不穩定情緒,也連帶的影響了親子關係,經常說不到兩句話,就想要發脾氣,還會動手打人。玲端形容過去孩子被打的慘狀:「他們經常被我打到趴在地上哭,我還是照打。孩子會跑到厝邊隔壁躲,我就拿著掃把在後面追……」

玲端經常為了錢,再加上與先生個性上的不協調,因而怒目相對、爭吵不休,曾經想過離家、離婚、自殺,幸好只是想,沒有勇氣付諸行動。


一個善念成志工 《靜思語》轉變人生觀

投入環保後,張玲端不論颳風、下雨,甚至身體很不舒服,堅持出門做回收。(攝影者:游金隆)
2000年,玲端看見膝蓋手術還在做復健的姑姑——張素梅,竟然騎著摩托車四處收資源回收,心裡很不捨。心想,姑姑年紀大了,而自己年輕又有車,因此主動提議是否能幫忙?從此,就和素梅一起做環保。

玲端經常利用和素梅做環保的時間,向她傾吐心中許多不愉快,姑姑安慰她要換個角度來看待事情,並送她《靜思語》及證嚴上人開示相關書籍給她閱讀。

喜歡看書的玲端,慢慢在上人的法語當中,發現到了自己的盲點,讓她對生活的意義,人生的價值有了不一樣的詮釋:「原來能真心付出,不求回報是一種快樂。人會迷失說穿了就一個『錢』字,為了錢反目成仇,爭的你死我活,何苦?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只會使問題更嚴重。」


日耕農地夜護大地 做志業兩全其美

有玲端加入環保回收陣容後,成了素梅很大的助力,需要出去載回收時,就會打電話請玲端開車過來幫忙。鄰居或朋友知道玲端在做慈濟環保回收,都願意把資源留給她去收。

但久而久之,家裡農忙需要人手時,而玲端卻經常出去做環保不在家,因此,造成先生不悅,開始反對玲端做環保。玲端不願就此斷了她的環保志業;最後,她想到了兩全其美的辦法:白天幫忙農務,環保回收工作改在夜間進行。一眨眼,已經將近十個年頭。

張玲端加入環保回收陣容後,鄰居或朋友都願意把資源留給她去收,也接引了更多人參與慈濟。(攝影者:游金隆)
張玲端說:「環保是我的最愛,不論颳風、下雨,甚至身體很不舒服,我還是出門做回收。現在繳功德款給我的人,大部分也都是因為載回收的因緣,而加入慈濟會員的。」

近十年來,每週星期一、星期四兩天,玲端用完晚餐後,就會開著車到社區載回收,再送到大雅環保教育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務農的玲端並不適用,晚上,她還要繼續做一位守護大地的園丁。

【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撰文者:陳麗雪 台中報導 2010/04/12)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