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發 - 人間渡

2008-11-14   | 魏淑貞
經由他人之生命歷程,提供您一條尋回真純智慧人生的大道。 潮起又潮落的人生路

三十八度的高溫下,柏油路熱得燙人,台北市的一處頂樓,一位六十五歲的伯伯戴著斗笠正處理著防水工程。焊槍火燄和著攪拌機的吵雜聲中,他正一小塊一小塊地將舊有的地板除去,兩手不停地忙碌著,只能趁著空檔拉起袖子,拭去臉上的汗水。

他是陳新發,大安區和氣隊隊長。現在的他,和兒子一起從事屋頂防水工程,日子過得十分自在。以前經營龐大營造工程的陳新發,如果不是因為進入了慈濟,可能不會有心思體會什麼叫「輕鬆」。


一心只想賺大錢

陳新發總是帶領慈濟志工們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無論是裝貨櫃或是做環保,他都不忘鼓勵大家:「工作做完了,雖然汗流滿身,回家洗洗澡,喝杯熱茶,感覺很舒服。」看到隊長認真的身影,大夥兒總是開玩笑地說:「他二十九歲,我們三十九歲。」

然而,在走入慈濟世界之前,他將全部心思用在事業的打拚上,每天睜開眼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標到大工程?如何才能賺更多的錢?」那時候,一個月裡約有二十五天在應酬中度過,經常在半夜三更由友人送著爛醉如泥的他回家,甚至在花蓮老家的牆上還留著他因酒醉開車撞出的凹痕。

高中時代即跟著大哥學「泥水功夫」的陳新發,1969年在朋友的撮合下與許阿照結婚,婚後用五百元向鄰居鍾婆婆租下一間日式矮房子展開另一階段的人生。

學得一身技藝之後,他想要自行創業,卻礙於兩手空空,看著他長大的鍾婆婆,深知他凡事認真的態度,儘管自己的生活也不富裕,卻自願為陳新發做後盾,成全他創業的心願。
  
於是,從零開始,無論是一萬、五萬,甚至十萬元的工程押標金,鍾婆婆總是信守承諾全力支援,而陳新發也沒讓人失望,創業的十年間,幾乎是一帆風順,無往不利;他從小工程出發,漸漸地開始承包起以億為單位的大工程。就在創業的第三年,他已有能力買下了屬於自己的第一棟房子。當時,花蓮的賓士車不超過五部,而陳新發就擁有其中的一部。


人生豈能盡如人意

除了工作外,從小在花蓮長大的他,偶爾會幫在縣政府擔任機要秘書的堂哥跑跑腿,接送縣政府的客人到慈濟靜思精舍參訪;送客人抵達精舍時,他也不進去,就坐在車上休息。當時的陳新發,「滿腦子都是錢、錢、錢,雖然很早就知道慈濟人在花蓮做了很多好事,只是那時候沒有福報,不會想要求明師啦!」

人生豈能盡如人意,正當意氣風發時,一連串的工程意外,讓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挫折。

最重大的一次意外是發生於1982年間花蓮機場的機堡營建工程。約莫午後四點多,水泥車灌漿作業即將完工的工地突然間倒塌。工人們從四層樓高的地方跌了下來,紛紛受了重傷,醫藥費、賠償費及工程的損失高達七、八千萬,讓他遭受空前的打擊。

那時候,建築業正蓬勃發展,一心想要飛黃騰達的陳新發想到:「如果蓋房子能夠大賣,肯定可以讓我的事業再登高峰。」可是,當房子蓋好後,卻賣不出去。


好像走進死胡同

先前的嚴重虧損,加上後來資金的周轉不靈,沉重的經濟困境壓得他喘不過氣。就在1985年,陳新發終於宣告破產。由於擔心家人的安全,他讓妻子帶著三個年幼的孩子到台北投靠岳母及小姨子,自己則獨自留在花蓮處理虧損的二千多萬元債務。

一個人住在自己蓋的大樓裡,空空洞洞的屋子,就像他的虛空與無望。陳新發讓自己鑽進了死胡同。「那種感覺就好像是從二十五層樓高的地方重重摔了下來,粉身碎骨,沒經歷過的人無法體會那種痛苦。」原本非常有錢,一夕之間變成身無分文,他知道要從頭再來,是萬萬不可能的,心中有一個念頭蔓延著─只待與律師處理完債務,就要服下備妥的安眠藥,永遠離開這個讓他心痛的人間。

就在這時候,帶著孩子在台北生活的許阿照,母子分隔三地居住,日子雖苦,她卻不怨天尤人,默默地承受起這一切。多年的夫妻情分,讓她感覺出了陳新發的異樣,每天晚上十點鐘,電話鈴聲總會準時在花蓮響起,她向陳新發說:「你不要做傻事喔!孩子還小,你走了,我怎麼辦?」「你把身體照顧好,我們重新開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一字一句道出了為人妻的善解與包容。


一切重新出發

妻子的話點醒了他,驚覺到一個男人怎可以如此沒有責任感?以前自己也是從零開始的啊!於是,他放下花蓮的一切,回到家人身邊,在台北重新出發。

在台北,許阿照走入職場,原本在花蓮即已是慈濟會員的她,在林金寶師姊的鼓勵下開始加入勸募慈濟功德款的行列,也想要把陳新發帶入慈濟,她默默地以丈夫的名義,一筆一筆地捐款給慈濟。就在過年前的某一天,她告訴陳新發:「我已經幫你繳了八十五萬元,你自己再補滿十五萬元,就可成為慈濟的榮譽董事。」

乍聽之下,陳新發大發雷霆,厲聲罵她怎可以在家裡經濟還不穩定的狀況下,就把錢捐了出去。然而,打定主意圓滿榮董的阿照,只是靜靜地坐著任由他罵,一句話也不回。到妻子如此堅決的態度,陳新發很快地想到:「能夠捐善款也是一件好事啊!」

剛巧手邊有一件軍事工程的標案,於是,他發了一個願,若能順利標得這項工程,就讓阿照如願。果真有願就有力,他以低價得標,而且順利完工,捐了錢外,還有盈餘讓他過了一個特別快樂的年。

慢慢地,陳新發開始出席上人開示的場合,也明白了慈濟人所做的一些事。


這條路要認真走下去

不過,真正要成為慈濟志工,則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起初,從事工程工作時,冰桶裡永遠裝著一大箱啤酒解渴的陳新發,要他謹守慈濟十戒,不喝酒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他甚至說了狠話:「要我進來慈濟,除非四支釘子釘下去(蓋棺之意)。」因此文山區的吳隆盛師兄常常藉機用上人的話鼓勵他:「堂堂五尺以上的男子漢,怎會輸給那兩吋的杯子。」

因緣巧合,在石碇有個照顧戶的房子需要整修,正好可以讓陳新發發揮所長;他帶著自己的班底,吳隆盛帶著師兄、師姊,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將房子整修完畢。這位感恩戶本身是個礦工,工作時受了重傷,沒有錢治療,只好將嚴重受傷的腿截肢,後來又因感染而過世,妻子也就此離了家,留下三個尚在就學的子女及一間破爛的房子。

當晚,師姊問這些孩子們:「房子修好了,屋頂不會漏水,床也不凹了,你有什麼感想啊?」

大姊說:「很感恩師姑、師伯的幫忙,現在弟弟妹妹不用去別人家裡做功課了,我會好好照顧他們。」

陳新發看到此情此景,再也忍不住潸然淚下,在心中不停自問世間怎會有這麼苦的人?這一次的工作,讓他真切地體悟到世間苦難的存在,也看到了志工出錢出力無私的付出,他立誓慈濟這條路要認真地走下去。


曾經起落終歸浪靜

曾經好長的一段時間,陳新發不願回到令他傷心的花蓮,可是現在因為承擔慈濟各項志工的工作,他卻常常來往於花蓮、台北之間。花蓮,不再是他生命中的低潮,每次因慈濟事到花蓮,心中無風也無浪,只有滿懷的虔誠,迎向後山第一道金色的陽光。

從風光地開著賓士車到以工程車代步,從喝酒交際到用上人「誠正信實」的法寶做生意。面對這一路的起起伏伏,陳新發告訴自己也和別人分享:「我跟隨上人走菩薩道,上人說『前腳走,後腳放』,我已經沒有把失意記在心裡了。」

現在只要有勤務,陳新發一定撥出時間盡心承擔,在力行的過程中,深入上人的慈悲濟世理念,對於那曾經如潮起潮落的人生,如今只成為過往雲煙。

【陳新發小檔案】
法號惟繕,1940年生,台灣花蓮人。現為慈濟台北大安區和氣隊隊長,1994年圓滿榮董,1996年1月受證慈誠,1999年12月受證委員。從事營造工程,因為事業失敗,舉家遷移台北重新展開新生活,而後又遇種種考驗與磨難。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