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嚐盡 做志工最甘願

2013-11-06   | 王鳳娥
「做慈濟、說慈濟、唱慈濟(歌曲) 」是梁林秀蘭(左一)和兒子(左二)一家人共同的幸福語言。〈照片提供:梁信一,地點:家中客廳,日期:2013/09/1)
「冬天晚上泡在海水中,讓人冷到全身發抖,我就必須用力咬牙、繃緊身體來驅寒,時間久了,胸口就痛起來……」

現年七十二歲,一頭銀絲、清瘦身影的梁林秀蘭,回想起當年為了生活不得不去做撈魚苗工作,總是一言難盡的苦。但現在的她,卻是一天不出門做慈濟志工,就渾身不舒服,在家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每次參加慈濟活動結束,她就迫不及待問別人:「明天還要做什麼?要去哪裡? 」……

堅忍撐起一個家

1942年出生在臺東,十九歲嫁給在花蓮務農的先生,原本生活拮据的夫家,為了改善生活,先生借錢僱工將承租的四甲國有旱地部份改作水田,其他則種花生和地瓜。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辛勤耕枟,一有收成就要還債;有時遇上天災、病蟲害欠收而血本無歸,就變成債上加債,生活更加困難。

在入不敷出,連吃米都要賖帳的日子裡,梁林秀蘭夫妻倆最後只好放棄務農,出去打零工。然而,愛喝酒的先生,酒醉的日子遠比工作時間多,賺的錢也都拿去喝酒花光了。面對生活重擔和扶養二子二女的責任,梁林秀蘭只有擦乾眼淚,咬牙堅強地一人撐起這個家。

為了生活、為了還債,她做過碼頭零工、到海邊撈捕魚苗、賣魚賣菜、在餐廳洗碗、為人幫傭、當保姆……只要可以賺錢,再辛苦、再累的工作她都去做。
經過《水懺》演繹的成長和因果的體悟,梁林秀蘭的心靈除了歡喜滿滿,生命也昇華了。〈圖:王嘉彬提供,地點: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日期:2012/03/04)

海中搏浪求生活

那年她三十出頭。夏天,是撈捕虱目魚苗的季節,不會游泳的她,為了賺錢,白天頂著酷熱太陽,整天泡在花蓮港海水中,天黑才回家;冬天,夜黑風高的晚上,則是烏魚和饅魚苗出沒時間。她身著青蛙裝,後背蓄電池,胸前掛水桶,一手拿長柄探照燈,一手緊抓魚網,在寒風呼嘯和洶湧浪潮的險境中,努力搜尋魚兒的踪跡……

有時遍尋不到魚苗,只好先上岸休息打旽一會兒,再繼續下海。她不敢回家睡覺,深怕躺在溫暖的被窩裡會起不來,錯過撈魚苗時間。曾經有一天晚上,她來來回回海裡和岸上,卻只撈到一條小魚苗。

「冬天晚上泡在海水中,讓人冷到全身發抖,我就必須用力咬牙、繃緊身體來驅寒,時間久了,胸口就痛起來……」梁林秀蘭說到當年的苦,真是一言難盡,她望著窗外藍天沈默了一會兒,又繼續說:「後來不撈魚苗了,就到大飯店餐廳洗碗,一洗幾百桌是常事,雙手天天浸泡在清潔劑中,手都洗到龜裂了,還是要忍著做……」
梁林秀蘭(前排左)和兒子梁信一(前排右),同臺參加2012年3月《水懺》演繹,圖為正式演繹前母子二人認真在排練「妙音」情景。〈圖:王嘉彬提供,地點: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日期:2012/02/19)

母愛給安全避風港

看到梁林秀蘭天天早出晚歸拚命地工作,童年時期的長子梁信一很心疼母親,除了照顧弟妹,也會挑水、煮飯、洗衣服,讓梁林秀蘭可以安心工作養家。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家裡一直是欠債的。民國六十年時,有人告訴媽媽可以向慈濟功德會申請救濟金,但媽媽堅持再苦也要靠自己。」梁信一記得小時候家徒四壁,最多的東西,就是下雨天接屋頂漏水的容器。他說:「雖然吃不好、穿不好,但母親給我們的愛,像安全的避風港,讓我們能平安無憂地成長。」

為了減輕梁林秀蘭的負擔,二位兒子國中畢業均選擇讀軍校。梁信一從中正預校讀到政治作戰學校,畢業後軍旅生活穏定,也買了房子,就將母親梁林秀蘭接到臺北奉養,此時,梁林秀蘭其他三位孩子也都在外成家立業了。

2010年,因為孫子要讀花蓮慈濟小學的因緣,梁林秀蘭和兒子梁信一全家又再搬回花蓮定居。
梁林秀蘭常常到老人安養中關懷老人,並以慈濟手語歌和老人快樂互動。〈圖:梁信一提供,地點:老人安養中心,日期:2012/03/16)

「做慈濟」 就是幸福人生

原本「家」是梁林秀蘭的世界,每天守著家料理三餐,等著兒媳、孫子回家吃飯。2012年3月,花蓮慈濟教育、醫療志業體和慈濟志工,在花蓮小巨蛋分別演繹一場《水懺》。因為慈小邀家長參加演繹,已在做環保志工的梁林秀蘭遂和兒子一起同臺參加二場《水懺》演繹。經過演繹《水懺》的成長和因果的體悟,梁林秀蘭的世界改變了,她開始走出「小」家,踏入慈濟大家庭。

因為苦過,梁林秀蘭參與個案訪視時,看到「苦境」的家庭,因同理心,她常忍不住掉眼淚;到老人院關懷,有和她年紀相仿的老人孤獨、寂寞地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讓她感到非常不捨。所以她說:「現在啊!我能做慈濟,實在很滿足又幸福,要趕快多做!」

侍母極孝的梁信一笑著說:「媽媽是我們家的火車頭,這幾年她接觸慈濟、做慈濟,給她找到快樂的人生舞臺,加上有其他志工陪伴,讓我們做子女的非常放心。」母子情深,聽到兒子這麼說,梁林秀蘭臉上閃過一抹幸福的笑容。

「法身大士,慈悲菩薩,其心禪寂,常在三昧……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在《無量義經》讀書會的「妙手生華」單元中,梁林秀蘭神情專注和大家一起走入〈德行品〉經藏;這時,她的心靈除了歡喜滿滿,生命也昇華了。

過去被生活重擔壓得喘不過氣,鮮少有笑容的梁林秀蘭,現在做慈濟天天笑容滿面,常常看到她穿梭在慈濟各種活動中──福田、環保、香積、營隊生活組、醫院志工、老人院愛灑、居家訪視等等;總見她神采奕奕,不見疲累的樣子。

有一天,她突然心絞痛急診住院,躺在病床上卻憂心著:「怎麼辦?我好擔心躺下去就不能做慈濟了。」等到病情一穩定好轉,她就急著要出院,「我好了,我要去做慈濟。」不想空過時日,把握當下可以付出的機會,就是梁林秀蘭最期待、最快樂的一件事……【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王鳳娥 花蓮報導 2013/11/0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