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志工 從洗廁所開始

2013-10-11   | 慈濟基金會
曾榮泰穿梭在多家在多家慈院之間做志工服務。圖為他在花蓮慈院輕安居關懷病人。(攝影者:謝自富)
開著加長型的高級進口轎車接待外國客戶,為了事業奔波往返兩岸;休閒時就載著球具在果嶺快意揮桿,十八洞不過癮再飛到東南亞打三十六洞,這是白手起家、掌管數百位員工與上億資產的曾榮泰。穿著藍天白雲的制服前往環保站,揮汗整理可回收的物資;或是套上土黃色志工背心,穿梭在多家慈濟醫院之間服務病人與家屬,這是退休後全心投入慈濟的曾榮泰。

往昔商場上叱吒風雲的董事長,被慈濟特有的人文給「迷倒」之後,完全服膺證嚴上人的慈濟精神。現在的他戒掉小白球,連車子也不開了,縮小自己,響應上人提倡的節能減碳,賺到的是心靈富足。他說:「加入慈濟之後,我從『零』開始,什麼『長』都沒有了,只剩下一個『家長』;現在的我只有一種身分--慈濟志工。」

1935年出生的曾榮泰是臺中人,爺爺是日據時代的「保正」,相當於現代的村長,家中有許多田地。富裕的經濟環境加上身為家中長孫,讓曾榮泰得以就讀「小學校」,那是當時日本人念的貴族學校。無奈戰火頻傳,他讀到二年級時便開始躲空襲,從早上八點就響個不停的警報讓課業難以繼續。

曾榮泰後來選讀機械工程,出社會之後靠著自己的力量開設貿易公司,經營食品加工機臺的整廠輸出。為了拓展事業版圖,他很早就赴大陸投資,在當時尚屬封閉的對岸開疆闢土。

一絲不苟 堅持成就事業


伴著心愛的妻子,擁有加長型豪華轎車,事業有成的曾榮泰非常自豪。(照片提供:曾榮泰)
勤跑業務的他,對於服裝儀容十分重視,穿著如同氣候一般四季分明,在家、上班、出國都有不同的款式;襯衫西裝褲沒有燙線、不穿,皮鞋髒了、不穿。

曾榮泰在外過夜時,一定會隨身攜帶小型吹風機,好吹整他的頭髮,只因「大風量的用不習慣」。從容不迫、一絲不苟,凡事必定提早做好準備,務實的性格反映在事業上,他的公司旗下有兩百多名員工、累積資產上億。

為了維持高水準的生活品質,曾榮泰在退休前幾年開始培養運動嗜好來保養身體,高爾夫球與網球就是他的選擇,尤其是高爾夫球更是他的最愛。白天用來接待重要客戶的BMW七系列豪華轎車,下班後往返於各大球場,搖身一變成為載運球具的好幫手。

臺灣打不夠,朋友找他去菲律賓、泰國打三十六洞,曾榮泰一口答應、搭上飛機,連太太也帶著過去,「她們去購物、我們去打球」,過著愜意逍遙的自在生活。

感動入心 想做就可以做

幾十年來醉心於事業經營與運動養生,即便妹妹和大女兒都是慈濟委員,曾榮泰仍舊不清楚「慈濟」究竟是在做什麼的。只知道每年到了某一個時候,妹妹就會提醒他:「大哥,功德金喔!」他不變的回答是:「好,妳去找妳大嫂拿。」

卸下事業的重擔後,曾榮泰一如往昔,車子開了就去打球。有一次,在臺中慈濟醫院的院慶活動中設有藥物諮詢的攤位,太太跟他說:「我們去看看好不好?」走到攤位上,慈濟志工以半蹲的方式為他們奉茶,讓曾榮泰大受感動,心中大為驚歎:「哇!世界上哪有這樣子的團體!」他以前也參與同濟會、獅子會和扶輪社等社團,更曾經當過會長,卻都未曾感受到如此的人文氣息。
相當早就起步到大陸投資的曾榮泰,在對岸擁有相當大的事業版圖。圖為他在大陸廠區留影。(照片提供:曾榮泰)

被「師姊」感動了之後,太太詢問服務臺要如何加入慈濟志工,但對方並不是很熟悉,後來直接前往民權路的慈濟臺中分會,就是這樣的一分「緣」到了,當天分會值班的志工與曾榮泰恰好住在同一個行政區。

原先彼此互不認識,直到談完後要留下聯絡資料,才發現他們原來是同里的鄰居。值班志工提醒他:「做慈濟要彎腰,你做得下去嗎?」他說:「我想做的事情,我都可以做!」當時他們約定在松竹環保站,要從那裡開始做起。

賣車戒球 大老闆的決心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已逾從心之年才真正認識慈濟、加入慈濟的曾榮泰,又有一分善緣等待著他。2008年,當時曾太太睡得不太好,早起後都會聽收音機,節目主持人提到有間安養中心經費不足、需要舊車等資源。

曾榮泰在太太轉知這項訊息以後,隨即向廣播電臺聯絡、求證以及詢問安養院的電話號碼。當他撥電話過去表明捐贈汽車,對方問他是哪一種車款,曾榮泰回答「BMW 735L」,讓安養院的人嚇一大跳,以為他是詐騙集團!2008年10月1日,曾榮泰與安養院相約在彰化的監理所辦理過戶手續,從此之後,惜車如金的曾榮泰瞬間變成了無車階級。

高中時期就開始駕駛私家車的曾榮泰,非常享受開車的樂趣。一般購入豪華轎車的大老闆都有專業的司機來打理行程;但是曾榮泰開車從不假他人之手,對於愛車更是保養得無微不至。那輛捐贈給安養院的車、車齡已有十年,開在路上卻是靜肅如新;因為只要一有異音,他二話不說立刻送回原廠處理,即使是與安全性無關的零件、有問題就換掉!

曾榮泰做志工時總是察言觀色、主動出擊,發現有人需要幫助時就會伸出援手,不必等到他人開口。(攝影者:謝自富)
「車子如果不捨掉的話,我今天還是在打球。」原來為了響應上人提倡的節能減碳,曾榮泰毅然決然將耗油的愛車轉化成愛心資源。「出去打一場球下來,油錢加上吃喝花費至少要一萬塊,再加上稅金、停車和保養等,你看我捨掉車子之後,可以減去多少碳排放與開銷!雖然遇到下雨、熱天或是距離遠一點的時候會感到不方便,但我還是忍。」曾榮泰的兒女曾經勸父親可以買一輛小車代步,他堅定地拒絕了,「如果再買車的話,我還是會去打球。」

縮小自己 從洗廁所開始

成為無車階級的曾榮泰依約前往環保站報到。念機械工程的他被分派到拆解區發揮所長,無論是分解摩托車,還是拆洗衣機都難不倒他。與他同一個環保站的志工孔秀英說:「他如果沒有來,我們就少了兩隻手;他很會清理。」每逢農曆年前、拆解區回收物堆積如山時,就是他最忙碌的時刻。

加入慈誠培訓時,曾榮泰做過茶水組,工作內容是準備茶水以及清潔洗手間。當時他才第一次參加,並不知道要負責洗手間;同組的志工跟他說:「師兄,等一下那邊的廁所要去洗!」他第一反應是覺得:「為什麼我要去洗廁所?」

想起不知道是誰跟他說過的一句話:「洗廁所很有福報。」又覺得說,既然來了,管他有沒有福報,就洗吧!以前的曾榮泰若是看到公司的廁所髒了,是會找負責人員過來責罵的;現在的他手套戴了、水沖了,「沒什麼啦!」他說。

回憶醫療志工經歷裡最難忘的個案,發生在臺中慈院第一院區。曾榮泰在影像醫學科定點服務,與急診室以及住出院中心比鄰。當時有位病患在住出院中心辦理手續時喘不過氣、昏倒在地,當時剛好有一批輪椅要送回病房,他跟另一位志工趕緊推著輪椅過去將病患送進急診;如果那時沒有輪椅的話,極有可能來不及就醫。

賣車戒球後的曾榮泰輕安自在投入社會服務的行列。圖為他與慈濟志工參與關懷安養院的活動。(照片提供:曾榮泰)
曾榮泰做志工時總是察言觀色、主動出擊,發現有人需要幫助時就會伸出援手,不必等到他人開口。比方看到家屬在電梯前左顧右盼、露出困惑的神情,他會主動趨前詢問並給予協助,讓民眾感受到溫馨的慈濟人文。

國民外交  發揮專長

育有三男二女的曾榮泰,兒女們均有各自的工作,並沒有接手父親的事業。他將大陸工廠交給一起打拚的廠長繼續經營,收起臺灣的公司,把全部的精力與時間投入慈濟。2011年受證慈誠,曾榮泰堅持自己的步調,並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是一股腦地做個不停;而是將一整年平均區劃為四個部分、各約九十天,分別是家業、社區活動和共修、環保、醫療志工。

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行事曆上一格一格寫滿了要去哪間慈院做志工、參加社區讀書會,甚至包括預約看門診的日期,都安排得井然有序。花蓮、玉里、大林和臺中慈濟醫院都能看得到曾榮泰的志工足跡。他是有計劃性地在做慈濟,沒來做醫療志工的時候就在社區,可以保養身體、保養好了再出發。若是沒有與計畫好的行程衝突,遇上有臨時的勤務,他隨時可以補位,從沒說過一聲「No」。

久聞玉里小鎮的風光明媚,曾榮泰在某次的花蓮慈院志工服務裡,向領隊提出了前往玉里慈院的建議,獲得了採納。就在二度到玉里慈院做定點志工時,他遇見一位來自日本的自助旅人,手拿千元大鈔、說著日語,比手畫腳卻又無法表達來意。

通曉日語的曾榮泰(左)在玉里慈濟醫院巧遇日籍旅人新山廣之,與葉淑娥師姊接受新山先生的捐贈的善款,並帶著他體驗醫療志工。(照片提供:曾榮泰)
因為成長於日據時代的背景,加上從事國際貿易而通曉日語的曾榮泰,立刻上前了解狀況並協助翻譯。原來這位背包客新山廣之先生,曾經在三一一大地震時逃過一劫,棲身避難所時吃到的第一份餐點,就是慈濟人雙手奉上、仍有微溫的飯糰。「看到很多慈濟人來協助日本的時候,眼淚都流下來了。」新山廣之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奉獻回饋,以前就曾來臺旅行的他、因緣際會在玉里火車站下車,搭乘計程車來到玉里慈院想要捐款。

曾榮泰於是帶著新山先生在玉里慈院擔任一日醫療志工,回饋臺灣鄉親的愛。新山廣之返回日本兩個多月後再度來臺,前往臺中慈院,曾榮泰帶著他做環保、參觀靜思書軒,到大廳與候診室為病人奉茶,「新山先生願意撥出旅行時間來做志工,把握機會行善,這分心真的很難得。」

2010年,與曾榮泰相差二十多歲的么妹往生,讓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他在太太與子女的同意之下簽署了大體捐贈同意書,倘若往生之後就可以回到花蓮,不必勞師動眾、浪費土地來安葬。就像多數慈濟志工一樣,曾榮泰發願「做到不能做」為止,以一塵不染的服儀和心境,按照規劃好的行程來做慈濟。這位曾被慈濟人文「迷倒」的董事長,此刻正以充滿法喜的富足心靈,行走在志工菩薩道上。

(文:沈健民 本文摘自:《人醫心傳》116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