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一生難題「玩」出圓滿

2014-07-13   | 鄭雅嬬
高雄分會十九周年慶活動,為防止活動音量過大,張吉雄等人沿著朝山路線,每十公尺裝設一個音箱,避免干擾到社區居民。(攝影者:鍾文英)
「事情總是要解決。」這一生,家人給予張吉雄的試煉幾乎沒有消停,練就他一遇到困境,就反射性思考如何面對。一如承擔音控志工,他專心處理螢幕、音效、連線傳輸等突發狀況;拆解難題之後,也才發現,廣結善緣更重要。

2013年底,證嚴上人行腳至高雄靜思堂,志工張吉雄代表剛成軍半年多的靜思堂音控團隊,在會客室向上人報告團隊解決了困擾已久的音控難題。

正當在座志工歡欣共享好消息之際,張吉雄話鋒一轉,對眾談起自己的家庭背景,並感恩妻子的不離不棄:「我的爸爸有輕度智能障礙、媽媽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妹妹罹患小兒麻痹,弟弟與妻子離婚、欠了一筆債,兩個小孩交由我們夫妻扶養。我的三個女兒當中、小女兒也有中度智能障礙,而我十八歲開始有坐骨神經痛,已經超過三十年……我和太太兩個人,扛起全家上下十個人的生活家計、醫藥費和債務……」

大家聞之嘩然,但是五十多歲的張吉雄,言談間表情淡默,說話不疾不徐,唯有幾次語氣停頓和遲疑的片刻,旁人才可感受得出他略微壓抑的情緒。

長子肩頭重擔

張吉雄有記憶以來,家裏就負債累累以及充斥著病的氣味。身為長子,他在七歲開始幫忙家務,記帳和照顧弟妹;初中打工分擔家裏的債務,「小時候很討厭放假,因為要打工賺錢、還錢。」

他在夜校半工半讀,主修電子科學得又快又好,習得一身好技藝,當兵前一年終於償還債務,換得無壓力的自由日子。然而好景不常,退伍前兩個月,張吉雄又接獲弟弟積欠五十萬的噩耗。

債務問題一波接著一波,他從起初的抱怨和悲嘆,慢慢地練就出問題一出現,就反射性的思索解決之道。哭過嗎?他淡淡地說:「曾經哭過兩次,就不再哭了。因為事情還是要解決!」
張吉雄發揮電機專業,仔細維修音控設備的故障零件,延續物命。(攝影者:林炎煌)

事情要解決,所以他在弟弟生活失意逃避現實時,一肩挑起債務,並扶養他的兩個孩子。

事情要解決,所以當妹妹嫁給同是患有小兒麻痹症的丈夫,定居臺北,生活遇到不便、新生兒無法照顧時,他南來北往奔波,還將孩子帶回家幫忙扶養好一段時間。

事情要解決,當媽媽因為憂慮弟弟而身心俱疲、消瘦到僅剩二十七公斤,醫生宣布要放棄治療,並發病危通知,他將媽媽接回家裏照顧,直到她奇蹟似的再度恢復健康。

事情要解決,當年發現三歲的小女兒有中度智能不足的狀況,開始接受治療,了解孩子長處、多花時間陪伴……

移路扶持度難關

或許是長年學佛的陶冶,讓張吉雄面對逆境多了些處之泰然,但他終究不是全能的超人,妻子王美珍一路從旁支持和協助,才難行能行、關關度過。

「以我們家的情況,誰嫁來,誰倒楣!」張吉雄自我解嘲的背後,有著對妻子的歉疚與感恩。「她要照顧這麼多孩子,店裏、家事也要顧,又把公婆當作自己的爸媽在孝順,生病了也都是她陪著看醫生。真的是很辛苦!」

王美珍從小生活很單純,備受家人疼愛,嫁給張吉雄以後的生活,超乎她所能想像,「結婚後才知道他們家的狀況,跟娘家差很多。不過遇到了,就是去面對。我比較浪漫,但是他很實際,我們也因為觀念不同而常吵架。」婚姻走過二十七個年頭,張吉雄的固執和拚命經常是他們爭吵的導火線,不過王美珍想了想轉念說:「這其實也是他的優點。」

放下家業擔志業

2013年3月,為了讓啟用六年的高雄靜思堂,面對大型活動與突發狀況時,音控設備與人手能順利運作,來自社區的四組志工緊急成軍音控團隊。家中經營電器行、在社區道場當志工十多年的張吉雄,此時也擔任救火隊,發揮音控領域的專長。
音控室中,張吉雄為志工講解器材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鼓勵大家不要對機器產生恐懼。他也期待透過不斷的傳承以及列出一套操作流程表,讓人人都可以在音控室當志工。(攝影者:林炎煌)

張吉雄暫請妻子照顧生意,與另一名音控志工陳耀雄開始盤查靜思堂每個空間的音控設備和線路。「跑遍機房、貓道、地板下,將系統和線路地毯式檢查過一遍,至少看過上千條。線路脫落、插錯或是設備汰舊,都要一一確認。」張吉雄翻開筆記本,裏頭密密麻麻寫滿線路記錄。

在陳耀雄的印象中,張吉雄總是跑進跑出、爬上爬下,「他是過動兒!停不下來,就算身體停下來了,嘴巴也會說個不停。但是能力很好!」

為了支援農曆七月吉祥月,每天動輒千人的大型活動,張吉雄在活動前兩個月幾乎天天都前往靜思堂,「在音控室測試、檢查,如果志工在活動或共修時遇到音控方面的問題,也要隨時處理和指導。」他也將靜思堂內多個空間與講經堂連線,讓更多人能觀看到場內實況,同步參與活動。

專業和志業的結合,讓張吉雄做得投入也衝得很快,快到身體幾乎跟不上他的意志力,好幾次忙到忘記喝水、休息,導致中暑;感冒虛弱又操勞過度,最後到醫院吊點滴;坐骨神經痛夜夜折磨,睡眠時間和品質大打折扣;但他依然在隔天回到崗位,繼續未竟之志。

「幾個月下來,他瘦了很多,三十一腰的褲子要改成二十八腰才能穿!」王美珍語帶擔心地說,但她明白,平時個性閒適的張吉雄一旦認真要做一件事,誰都擋不住。

病痛不斷也無所畏懼,並非張吉雄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只是想把握機會植福,「大難不死,就要知天命,就算累也要繼續做!」

有所求到無所求

張吉雄尚未進慈濟之前,雖信仰佛教,但不明白因緣果報,時常跟佛祖討價還價,「媽媽生病的時候,我跑過很多間香火鼎盛以及時常布施的寺廟,覺得自己過去做那麼多,佛祖應該要保佑。」他一直擲筊、拜懺、磕頭,儘管得到好的回應,還是覺得沒有安全感。

「以前,媽媽會拉攏我一起恨爸爸、恨祖先、恨自己的遭遇……」張吉雄看到媽媽大半輩子都在怨嘆和記恨,向佛祖祈願時萌生了一個念頭:「請求佛祖讓媽媽醒過來,將恨放下,再將她帶走。」後來在張吉雄和王美珍輪番照顧下,媽媽的健康竟出現契機,兩年後恢復生氣。

「2001年,我們夫妻就陸續加入慈濟,在志業和事業彼此互補。愈來愈知道今生的劇本是上輩子寫下來的,就很甘願的接受,然後積極做志工。」張吉雄說。
學佛後的張吉雄,釋懷少時的辛苦和怨懟,學習從不一樣的角度欣賞家人的優點;他與妻子王美珍開設電器行養家,也把握時間陪伴父母共享天倫。(攝影者:林炎煌)

2009年他們將電器行一隅布置成「人文閱讀中心」,成為志工聚會和接引會眾的場所,與善友來往,家裏漸漸地開始高朋滿座。因為債務過往與親友關係不睦的爸媽,也都相當歡喜支持。如今他因緣成熟加入靜思堂音控團隊,除了貢獻所長,也希望藉機會為智能障礙的小女兒多結善緣。

漸漸地,張吉雄發現自己從前與天討價還價的習慣改了,「現在都交給天,祂要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因此張吉雄能夠泰然的談起往事,偶爾還會自我調侃,幽默笑看一切。

做對事與結好緣

2013年10月高雄靜思堂的朝山活動,在張吉雄和陳耀雄兩人的腦力激盪之下,迸出了令人驚豔的音控改變。長達五百公尺的朝山路線,從前僅靠少數大型音箱擴音,「這次我們將每段線路圈成一綑,再將線路布置在朝山動線兩旁,然後準備許多三瓦的小喇叭,因應志工的需要,可以隨時安裝或卸除,機動性高,方便收納和布置。」張吉雄解釋,這樣的布置方式,可以解決朝山時因為音量大小不一,造成有的志工聽不到聲音、有的住戶卻被干擾的狀況。

一年多來,音控團隊時有進步;不過團隊對張吉雄寄予厚望,又或是情況緊急時,志工急切的催促聲,都曾讓他起煩惱心。

「單純做事很簡單,但是團隊合作會有人與事的問題,這就是在修行。」曾經張吉雄和志工在幾次溝通,仍舊沒有共識的情況下,轉身離開現場,獨自從靜思堂走回家,「我家在大社,走了快四小時。其實沒有在氣誰,但是也沒有更好的方法,就先走開,邊走邊沈澱心情。」張吉雄離開的動機,現場的志工不見得能即刻理解,但是都為彼此創造冷靜的機會,後來相互退讓,事情也就圓滿了。

之後張吉雄常自我提醒,到靜思堂當音控志工是在做志業,重點是要結好緣,其次才是把事情做好,「有一次音響主機燒掉,現場就開始有點騷動,那時候真的不是誰的錯,但是心急就容易起摩擦,只能讓自己靜下來。」當時他靈機一動,先拆除其他場地的主機做替換,雖然耽擱幾十分鐘,最後仍和平的把問題解決。

期待志工在音控室不只「做事」,還要言行如法,張吉雄與大家約定:「在音控室不能雙手插腰、抱胸及翹腳。拜經時,志工分內事情告一段落,也要跟著唱誦。」大家彼此提醒,音控室的人文也漸漸成形。
高雄仁武旗山骨髓捐贈捐髓驗血活動中,張吉雄帶女兒參與骨捐驗血活動。(攝影者:吳勇德)

放鬆去做別害怕

面對音控,張吉雄雖有認真盡責的一面,但平常與志工互動,他總是鼓勵大家放鬆「玩」,「很多志工看到複雜的機器操作就傻了,怕弄壞、怕搞砸。但是我都會跟他們說,我們不得奧斯卡,也不拿金馬獎,放鬆去做,不要怕!」

這樣的輕鬆氣氛感染了不少人,音控志工賴美惠說:「他平常說話幽默,空閒時喜歡說一些帶有寓意的故事。我們幾乎都是在片段的聊天過程中,才知道他們家的狀況,對照他平易近人的處事風格,就覺得他很不簡單!」

張吉雄感慨地說,這一年來在音控組成長很多,更知道自己要圓融要尊重;有了這一段試煉,回到家中,面對爸爸的固執、媽媽的憂慮,還有妻子源於關心的叨唸,也比過去更能包容和體諒。

或許就與志工珍惜物命的道理相同,即使音控設備有問題,找到關鍵部位維修過後,就能繼續使用很多年。習慣看到問題就解決的張吉雄,也不放棄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家人、法親的優點,珍惜每個人與眾不同的樣子,進而讓「家」即使不完美卻能更臻圓滿。

(文:鄭雅嬬 摘自:《慈濟月刊》第571期)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