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遇見愛 母女亦師亦友

2015-01-12   | 林秀琴
曾經因為面對破碎的婚姻,暴躁易怒的胡媛甄對待女兒的方式相當嚴厲。如今,亦親如友的大女兒劉竹育,時時敲醒媛甄的心。(攝影者:王芮雯,地點:新竹竹北靜思書軒,日期:2012/04/28)
「妳看,這相片很美喔?」某天,胡媛甄喜滋滋地將手機照片與身旁志工分享,照片中一棵壯碩的銀杏樹,樹葉泛黃一片、襯著藍天和宏偉寺廟,猶如一篇大自然與建築間的對話。嘴角掩不住笑意的胡媛甄說:「這是大女兒竹育在北京拍的,怎麼樣?」連忙話鋒一轉又說:「嗯,人文真善美少不了她了,耶!」目光閃露著一股堅定氣息,同師同志,那是母親對孩子心心念念的企盼。

然而,胡媛甄以往對待女兒的方式,卻不如這般溫柔。未走入慈濟之前,只要聽到風吹草動,胡媛甄不明究理、劈哩啪啦就開罵,將所有責任與過錯都歸咎在自己孩子身上。面對破碎的婚姻,暴躁易怒的胡媛甄禁不住紅了眼眶:「我們三個在外面,我很不希望人家看不起我們。」卑微的「自尊」是為人母想為孩子牢牢守護的堡壘。

大難來時各自飛 形同陌路

九二一大地震,對臺灣人而言是慘痛的人間記憶,一道抹滅不去的傷痕也深深烙印在胡媛甄心中。當夜大地狂醉顛盪,驚恐中,同住之家族們早已攜家帶眷在外邊覓得安穩處。偌大的房子裡,獨留媛甄三母女在房間內,被震醒的大女兒竹育睡眼惺忪地問:「媽媽,剛剛怎麼一直搖?」看著睡得酣甜的小寶貝,媛甄安撫著受驚嚇的竹育,心想:「反正我也沒辦法一個人抱著兩個女兒,就這樣吧!」
影中一棵壯碩的銀杏樹,樹葉泛黃一片、襯著藍天和宏偉寺廟,猶如一篇大自然與建築間的對話,這是胡媛甄的女兒劉竹育在北京的拍攝作品。(攝影者:劉竹育,地點:北京,日期:2014/12/01)

透過窗,耳邊傳來大夥在外頭熱烈討論的「新聞」,裡邊夾雜著一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聲音——麻將聲,它聲聲刺進心坎裡,讓心中醞釀已久的念頭愈來愈強烈,「離開」的意念發酵似地膨脹了起來……

打麻將,對夫家來說與其稱作休閒娛樂,不如說是固有「傳統」,起初為了快速適應婚姻生活,媛甄也曾努力說服自己配合與接受,但隨著孩子慢慢成長,她試圖改變那如大染缸的生活環境,惡性循環的隔閡與溝通不良,卻讓另一半索性不歸,成天見不著人影,距離也愈拉愈遠。

苦於心事無處宣洩,徬徨的心又等不到答案,怒火在心中燃燒,個性強悍的媛甄好不容易逮住機會,非得問個究竟:「好呀!你講呀、你講呀!有種就講出來,希望我搬出去,你就講嘛!」曾經的深情瞬間灰飛煙滅,兩人分道揚鑣成了陌路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先生終於耐不住性子氣得大吼:「好呀!妳給我搬出去。」

守護卑微的自尊 不被看不起

堅毅的母親想牢牢守護的只是那份卑微的「自尊」。幾經協議下,心灰意冷的媛甄帶著兩個稚女離開傷心地,謝絕了娘家溫暖的臂膀,但獨立堅強的決心卻敵不過心中無形的壓力,她說:「那時候脾氣真的很暴躁、心情也很差,真的常常打她們出氣。」

二女兒昱亞說:「那時候我穿睡裙,就打小腿,有時候也用棍子。」這段話讓媛甄想起曾經因訓斥大女兒竹育而咆哮:「妳給我出去!」沒想到女兒竟然奪門而出,心急的昱亞哭著央求媽媽要去找姊姊,最後在樓梯轉角處聽到哭聲而尋回。

長久生活在暴力環境下,竹育因此比一般孩子顯得敏感,但對當時的媛甄來說,一個人奔忙於事業還得照顧家庭,一支蠟燭雙頭燒的壓力下,無暇察覺孩子的轉變。她只要聽到有人反應孩子的不是,不顧三七二十一就將所有責任與過錯歸咎在孩子身上,嘴一開便劈哩啪啦的直罵:「今天是怎樣?你們到底是做了什麼事?」
二女兒劉昱亞,協助歲末祝福福慧紅包的製作,母親胡媛甄改變後,昱亞也歡喜與母親同行。(攝影者:王芮雯,地點:新竹靜思堂,日期:2014/10/04)

小小屋室裡,凝結的空氣裡只有打罵與哭鬧聲。有一天,大女兒竹育再也受不了那莫虛有的誣賴而委屈反駁:「為什麼您總是相信別人,卻不肯相信我們?」後來,胡媛甄查清楚後才瞭解,之前的「聽說」都只是「聽說」而已,再多的千言萬語也消除不去孩子心裡那道一次又一次被割裂的傷口。

媛甄禁不住紅了眼眶:「我們三個在外面,我很不希望人家看不起我們。」

入慈濟 找到「重新呼吸」的方式

尋求宣洩的出口,將精神需求滿足於物質上。媛甄幾乎天天到日本舶來精品店報到,試著以豐裕的物質生活,彌補心中的遺憾與填補空虛。老闆娘是慈濟志工古和珍的會員,正巧當時在招募回花蓮靜思精舍參訪的「慈濟列車」,因緣順勢之下,胡媛甄結識了生命中的貴人古和珍,也找到「重新呼吸」的方式。

初訪花蓮,在證嚴上人親臨之聯誼會中與最愛的「手語」相遇。初學手語時,手語動作多再加上走位,只要腳一往前跨,手就會忘記該擺哪兒,動作僵硬得像個機器人,只得在家中一次又一次的苦練。「媽媽,這段聽好久了,可不可以換一段?」女兒們抗議的請求,卻換來無情的回絕:「不行!」

臺上溫柔婉約和臺下的爆躁易怒簡直判若兩人。一回,女兒在公開的場合觀看〈跪羊圖〉演繹後,感動孝道之餘,請求媽媽在家再次表演劇中之手語片段,媛甄聽了心生歡喜:「怎麼樣?有沒有別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呀?」 「脾氣改一改啦!」竹育犀利的回答,讓媛甄聽了好氣又好笑。

胡媛甄對於紀錄、拍照相當認真投入,她認為這是很有趣也是很重要的留史工作。(攝影者:王芮雯,地點:新竹靜思堂,日期:2014/03/23)
歲月溜煙似的過去,孩子長大了,媛甄在佛法的薰陶中也逐漸卸下心防。曾經在教案討論會上,一位不知情的志工忍不住好奇地問:「你家師兄怎麼受得了妳?」當場瞬間鴉雀無聲,這句話無情地挖開深埋在心裡的不堪回首。她反思自己直心的脾氣,不僅自傷也常無心傷到別人,這前所未有的改變,讓熟絡的志工讚歎不已:「不容易耶!妳進步了,竟然會開始自我檢討。」

同師同志 對女兒最深切的祝福

改變怎可一蹴可及?眾生素質參差不齊,聽見母親對不平之人事的批評與憤怒,竹育總會來句當頭棒喝,「碰到事情自己要知道如何解決,這是妳自己選擇的路,不能只是一昧的怪別人,上人給妳的話,您到底有沒有在聽?」

想起皈依的那一刻,自上人手中領受的「想師豆」卡片上頭寫著「自愛就是報恩」,媛甄對於總是為己操心的父母無緣接觸佛法而耿耿在心,竹育也能一語道破:「想想看,是不是您改變不夠的關係?」亦親亦友的對話,時時敲醒媛甄的疑惑。她決心要做更多利益眾生之事、徹底改變自己,希望父母也有因緣接觸佛法。

一本本寫得密密麻麻的行事曆,是媛甄十五年來走過的慈濟足跡。2014年中,媛甄開始過著清樸簡單的退休生活,更是全心注力在志業上。

人生總有挫折,仰首回眸來時路,所有的磨練與碰撞都將化為綺麗風光,猶如那棵堅韌挺拔的銀杏樹,立於濛濛秋色中卻鋪灑滿地的輝煌。【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林秀琴 新竹報導 2015/01/04)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