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生命 是慈濟給我的

2014-10-03   | 許麗珠
「慈濟就等於給我第二次生命,沒有慈濟的幫忙,我無法走過這個關;畢竟這樣大的災難,我也沒有把父親帶回來,心裡特別難過……在大林慈院住院一個月,深深地感受慈濟大愛,對我的關心和幫助;一直陪伴讓我心靈受到撫慰;走出傷心最低谷時後,我很感恩慈濟。」今年(2014年)大陸志工參訪交流活動,9月30日前往臺北慈濟醫院參訪。隊伍中,來自山東青島叢雅玉(右一)頓時淚涔涔,難掩心中最難忘的痛楚。(攝影者:林宗賢 地點:臺北慈濟醫院 日期:2014/09/30)
「慈濟就等於給我第二次生命,沒有慈濟的幫忙,我無法走過這個關;畢竟這樣大的災難,我也沒有把父親帶回來,心裡特別難過……在大林慈院住院一個月,深深地感受慈濟大愛,對我的關心和幫助;一直陪伴讓我心靈受到撫慰;走出傷心最低谷時後,我很感恩慈濟。」今年(2014年)志工參訪交流活動,9月30日前往臺北慈濟醫院參訪。隊伍中,來自山東青島叢雅玉頓時淚涔涔,難掩心中最難忘的痛楚,她憶起三年前的一段意外。

走出悲情 迎向燦爛陽光

原本是一場美好人生的旅程,但卻造成天人永隔。2011年首次帶著父母來臺灣旅遊的叢雅玉,4月27日於阿里山發生小火車翻覆意外,三個人重傷後分別送醫,叢雅玉被送到大林慈濟醫院;傷重的父親卻於嘉義基督教醫院搶救三個月後往生,然而大林慈濟醫院卻帶給叢雅玉一生的轉折。

5月第二星期的浴佛節,叢雅玉尚在病床上,靜思精舍德旻師父送來祝福,她很感動,並當下發願:「如果我能走路時,我一定要好好做慈濟。」回到山東青島後的叢雅玉仍繼續住院,當地一位慈濟志工謝玉真常給予關懷,當叢雅玉能柱著柺杖的時候,便開始隨著謝玉真的腳步分享著慈濟大愛。

重回臺灣之路,叢雅玉已是位志工,她了解到證嚴上人一路從慈善到後來深深體會貧苦人因病而貧的苦,在慈善志業之後,上人又重新挑起重擔,要為缺乏醫療設備的花蓮、臺東地區要建一所醫院。

「今天我能隨著慈濟志工回來尋根,我覺得我好榮幸、好感恩!」來到臺北慈濟醫院參訪,叢雅玉心中一陣酸楚,所看到景物是如此地熟悉,她感觸著說:「特別是空中花園像家一樣的感覺,意外受傷那一個月,明月師姊天天為我彈琴吹笛子;簡守信院長、鶯英師姊與志工們陪伴我,是撫平我身心靈最好方式。」叢雅玉肯定慈濟是改變自己去付出的動力。

「我圓了心中的願,今年報了見習志工;明年這時候,會再回來(受證)。」2013年叢雅玉卸下身上的鋼板,開始歡喜投入志工參加活動。

「我們到社區關懷老人、有淨灘活動、訪貧、冬令發放,還有手語組我都參加。」露出笑容的叢雅玉表示,「以前我承擔的也很少,不像大家那麼有智慧;結果看我表演手語也挺好的,讓我變得很有自信!」叢雅玉自認以前喜歡跟隨別人,是個沒有主意的人;而原本失去生活重心的她,心裡也感到悲傷,但現在有慈濟、有了精神的寄託、有了家,讓自己走了出來!

「簡院長縫的,還挺好看的!」叢雅玉俏皮的指著自己的下巴;小小的傷痕還在,但心中的裂痕儼然已消失不見。
「這裡的醫院沒有藥水味,很寧靜!」魯翠萍(右二)從初入醫院的感覺表示,進來就不會很緊張;大廳的音樂也讓人心情放得下!志工很親切,來這裡感覺回到家一樣。(攝影者:林宗賢 地點:臺北慈濟醫院 日期:2014/09/30)

參訪醫院 發願當掘井人

臺北慈濟醫院國議廳內,正在播放花蓮慈院建院史,上海志工魯翠萍對於歷盡艱辛的建院史,紅著眼眶一一做筆記。「上人說自己甚麼都沒有,只有命一條;為了眾生,發願當掘井人。」讓魯翠萍內心深表讚歎。

「這裡的醫院沒有藥水味,很寧靜!」魯翠萍從初入醫院的感覺表示,進來就不會很緊張;大廳的音樂也讓人心情放得下!志工很親切,來這裡感覺回到家一樣。

有像回到家的感覺,也有在臺灣出生,來自青島的李舫葦。「雖然來來回回臺灣那麼多次,這次尋根,有那麼多的親人在陪伴,非常的感動。」雖然在臺灣也常聽到慈濟,李舫葦一直沒有因緣接觸,直到去年(2013年)認識謝玉真,參加讀書會才開啟慈濟因緣。

為了跟緊上人腳步,有空時李舫葦會參與當地薰法香。家中裝設衛星電視,收看大愛臺正向的節目,教人學習行善說好話;李舫葦很感恩《草根菩提》節目中,環保志工們清淨無染的本性,對於從事教育事業(英文補習班)的她,對於教導老師和孩子們幫助很大。

「對的人要跟不對的人道歉!」是李舫葦對這次參與交流活動所學到的新道理。處事上,常覺得自己是對的她,對於為什麼要跟別人道歉有所體悟,她說:「不對的人,可能還沒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是不對;對的人又覺得自己是對的!跟對方道歉應該就像志工分享中所說,穿忍辱衣、用我們的人文去包容對方,這樣對方可能慢慢地也會意識到是自己的不對!」李舫葦很開心這次有這麼深刻的收穫。

「生命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走入慈濟的李舫葦,感覺生命應該要有一個目標。以前汲汲營營只為名利,現在體悟到人的生命價值不是只是如此,應該要回歸最原點,及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許麗珠 新北市報導 2014/09/30)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