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曲折 珍惜生命交集時

2015-04-15   | 邱如蓮
彭瑞芬認為人生的曲折就像蜿蜒的山路,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轉彎後是枯萎的樹還是嬌豔的花。所以十分感恩及珍惜能夠做別人生命中貴人的機會,把握時間去付出。(攝影者:顏霖沼)
霜降後,氣溫逐漸降低,有風城之名的新竹,吹起乾燥的九降風,吹得行人瑟縮;山區部落裏幽靜如昔,唯有汪汪的狗吠聲,通知主人有客來訪。正納悶誰會上山來?就看見穿著藍天白雲的慈濟志工彭瑞芬出現在門口,有別於一般的遊客,喧譁來去,志工們像是親友一般,來訪時總是帶上溫暖。

新竹尖石鄉,近年因觀光而聲名大噪,但鮮少有人知道,在這風景宜人的山村裏,有許多家庭正面臨人生關卡。今年五十歲的彭瑞芬,參與慈濟訪視志工的工作已有十三年,從初接觸訪視開始,她就跟著資深的志工一起走入尖石鄉,至今仍然維持一個月上山一次,關心偏遠少人聞問的案家。

因緣際會 組成五口之家

彭瑞芬是土生土長的新竹人,阿公時代即定居在新竹南寮,是少數的大戶人家。彭瑞芬猶記得小時候,家族裏的孩子不分男女都要到幼兒園上課,她說:「我小時候,可是坐著人力三輪車的娃娃車上課呢。」

家族大,繁瑣事務也多,母親不僅操持家務,還經營一間小雜貨店,「家裏的大小事都由媽媽一手包辦。」彭瑞芬回憶,相較於不管事的父親,母親很能幹,一家子舉凡吃的、用的她都準備妥當,管教孩子也非常嚴格。

彭瑞芬笑說,能幹的母親,卻養成了有點低能的女兒,「我一直到結婚了,才有自己決定過事情。」二十二歲那年,經由郊遊聯誼認識了大兩歲的先生,在空軍服務的他身材高壯,個性憨厚,做事負責的態度讓彭瑞芬傾心;交往兩年後決定共組家庭,婚後育有兩男。
彭瑞芬對於尖石鄉有難以言喻的感情,穿梭部落,關懷鄉親,結下彷彿家人的情誼。(攝影者:顏霖沼)

彭瑞芬的小妹未婚,因緣際會下認識一位未婚媽媽,因為無力撫養孩子而想要出養,「小妹很想收養,卻礙於法令規定單身不能收養小孩,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彭瑞芬與先生商量後,就收養了小女嬰。

說也奇怪,在原生家庭總是大病小病不斷的女娃,來到彭瑞芬家後,就很好養育,夜裏也不再哭鬧,彷彿是天生與這家人有緣,就這樣,女娃成了彭瑞芬的小女兒。

繼承夫志 全職投入訪視


家庭生活平凡順遂,彭瑞芬在孩子們上學後,回到了職場,在百貨公司週年慶時擔任櫃檯銷售,平日則是以家庭為重。

彭瑞芬在大妹的牽引下,接觸佛教,經常參與朝山、法會、走訪道場;一九九九年,大妹罹患肝癌,祈求佛菩薩,若能好就讓她好,若不能,就讓她「好走」。也許心願讓菩薩聽見,從就醫到病危僅僅半年,大妹在睡夢中安然往生。

至親的離世,讓彭瑞芬很傷心,不明白為什麼一心向善的大妹,會年紀輕輕就往生?然而悲傷還沒調適過來,隔年10月,先生在上班值勤任務中出意外,來不及道別就陰陽兩隔。

夫妻緣分短短十二年,當時才三十六歲的彭瑞芬,面對妹妹、先生的接連往生,難以接受;她不知道自己該往何處去,心中像是空了一個洞。

渾渾噩噩地將先生的後事辦妥,彭瑞芬開始不喜歡待在家中,因為家裏的每個角落、每件物品,都會勾起她的傷心,於是她把孩子交給阿姨照顧,自己逃離開家。「我一直出國,一個國家換過一個國家。」彭瑞芬說,原以為旅行可以忘記痛,但每每回到家,就更覺空虛。
志工買來菜籽,送給鄉親種植,之後再來拜訪,不僅購回新鮮蔬菜,也間接協助個案自立。(攝影者:顏霖沼)

有一天,她突然想起,過去與先生閒聊時,問到退休後想要做什麼,先生告訴她:「我想去做志工。」這段對話讓她心中冒出一個聲音:「也許我應該代替先生完成他的願。」

彭瑞芬四處尋找哪裏可以做志工,同事介紹她認識慈濟志工古和珍;她選擇了可以彈性調配時間的「訪視」區塊來投入,跟著資深慈濟志工吳壬妹走訪尖石鄉。

彭瑞芬說,前往尖石的山路蜿蜒,每每上山一次就是半天或一天,很多志工礙於時間難以參與;說也巧合,就在彭瑞芬投入尖石訪視的第二年,公司調整人事進行裁員,彭瑞芬就直接辭職,成為全職志工。

認真生活 珍惜才能幸福

彭瑞芬上尖石鄉訪視長達十多年,彷若自己家一樣熟悉;遇上喪夫的單親個案,總是讓她分外心疼,尤其山上工作不好找,還得要顧著年幼的孩子,也因此很多時候,有些單親媽媽在頓失依靠後選擇再嫁。

與她們初次相見時,彭瑞芬總是先傾聽對方的悲傷,「一定要讓她先宣洩。心中的苦沒有吐露,你說得再多,她也聽不進去。」彭瑞芬說,在悲傷之後,緊接而來的就是生活的煩惱,例如家庭經濟、孩子教育等等。
過年前,尖石鄉訪視志工上山送上過年物資及福慧紅包,居民歡喜將紅包供奉神明前,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家人平安。(攝影者:顏霖沼)

彭瑞芬以過來人的心情,鼓勵媽媽們運用社會資源,謀得工作或取得學費補助;若希望再尋得伴侶,可以考慮先讓生活步上軌道,這樣對孩子比較好。

「從這些媽媽身上看見苦,我才明白自己的幸福。」彭瑞芬反觀自己,先生因公殉職,孩子有國家照顧,她不用擔心學費,孩子們也很獨立,沒讓她操心,是何等的好福氣。

先生已經走了十五年,兩個兒子在外地求學,剩下小女兒還在身邊陪伴,當初陰錯陽差獲得的貼心寶貝,如今也經常笑說:「媽媽做慈濟比其他事都還認真。」

彭瑞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少不了志工任務,更經常為了個案東奔西跑不得閒,不過,也因為參與慈濟,才讓她找到了生命的方向。

山路蜿蜒,沿路點綴的山櫻花宣布冬天即將遠去,春天來臨;就像彭瑞芬走過人生帶來的考驗,而今將對家人的愛擴大,在山村部落裏撒播溫暖。

(文:邱如蓮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80期)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