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無常 發現幸福悄悄回來

2014-10-15   | 陳金香
屠妖節發放的這一天,拉嘉蕾珠米受邀站在感恩堂臺上分享她的心路歷程,她為「幸福人生」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能走能說能做,就是幸福而不苦的人生!(攝影者:林思典)
家境貧窮,能做好事嗎?身體有病,能做環保嗎?幸福的人生又是怎樣的?印裔婦女拉嘉蕾珠米用行動證明了「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她為「幸福人生」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 —— 能走能說能做,就是幸福而不苦的人生!

受邀分享 見證助人喜悅

「我不是有錢人,我很窮,我現在還接受慈濟的幫助,但我是慈濟會員,每月有給善款;雖然我有病痛,但我會撿紙皮做環保。我鼓勵大家一起來做慈濟會員,來做環保……」

2014年10月5日,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裡舉辦屠妖節發放的這一天,拉嘉蕾珠米(Rajaletchumy A/P Ramasamy)受邀站在感恩堂臺上,面對臺下濟濟一堂、同膚色同語言的族群,她緊握麥克風,用淡米爾語和大家分享時,數度聲音哽咽,眼角也閃著淚光。

雖然受邀上臺分享心得,讓她有點緊張,但看到大家相聚在一起,她感受到這裡好比愛的大家庭,每個人都是最親的家人,就像當初志工走進她的家那樣,彼此不認識,彼此沒有血緣關係,但卻帶來了濃如一家人的情誼……

心情顯得無比激動的她,回想去年(2013年)當她受邀出席慈濟舉辦的屠妖節照顧戶發放,看到志工排列整齊地彎腰獻上禮品包給自己及同胞,一股被尊重的感動湧上心頭,她不禁羨慕地想,什麼時候也能像志工那樣,將愛和尊重帶給需要幫助的人?

今天,在志工陪伴下,她與小兒子來到吉隆坡慈濟靜思堂,參與2014年度的屠妖節發放,看見莊嚴巍峨的靜思堂,不由心生歡喜。當她和小兒子走到竹筒歲月區,將帶來的竹筒撲滿裡的錢倒進甕裡,助人的喜悅從心底湧上來。她終於肯定自己也能付出愛心來幫助需要的人。

這股歡喜讓她忍住了淚水,娓娓地向臺下會眾述說做好事、做環保的心路歷程……

病痛折磨 又遇無常接踵

四十三歲、育有二個兒子的拉嘉蕾珠米,在丈夫還沒往生時,滿足於自己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那時候,從事燒焊行業的丈夫極疼愛她,不忍她出去工作操勞,要她在家照顧兒子。有時,丈夫接一些裝修鐵花的工來做,她也會去幫忙。生活不算富裕,但吃得飽穿得暖,還有一間木屋棲身,對拉嘉蕾珠米來說,生活算是美滿愜意。

「雖然我的健康並不好,因當初生孩子、坐月子時不會調理,也沒錢買補品吃,結果弄壞身體,走路多會腳痛、會麻痺,醫生勸我不要拿重的東西,也不要常常上下樓梯。」

然而,拉嘉蕾珠米並不因這些毛病就覺得苦,樂觀的她總是笑瞇瞇過日子。直到四年前,她發現乳房有腫瘤,手腳漸漸沒力。去醫院檢查,醫生給藥吃。結果腫瘤沒縮小,反而長大,不得已的情況下,她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過後,得知那是良性腫瘤,雖無大礙,卻需常去複診和服用調節荷爾蒙的藥物。

自此,原本不算健康的身體變得多病痛,膝蓋有時會腫脹、痛楚,臉頰也會腫脹,眼睛周圍出現深深的黑眼圈。有一次,耳朵無故發炎,醫生說是受到細菌感染,導致左耳出現耳鳴症狀。
拉嘉蕾珠米對環保志工心生羨慕,也在菜市向各檔口做環保。每次志工來載時,都有滿滿一貨車的紙皮。(攝影者:何永康)


丈夫突逝 為養孩子忍悲痛

這些病痛雖折騰著她的身體,卻遠不如丈夫的突然病逝讓她痛徹心扉,永遠都無法將這份悲慟遺忘。她記得,那是她動乳房腫瘤手術後幾個月,一向健康的丈夫突然肚子痛,送往醫院時發現是得了急性盲腸炎,來不及救治就往生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拉嘉蕾珠米覺得整個人生都扭轉了,幸福的家沒了、美滿的生活變樣了,健康日益走下坡的她,要獨自撫養兩個尚在讀小學的孩子,她沒時間悲傷,只知道要去工作、賺錢養孩子。

選擇堅強生活的她因腳痛常常發作,無法久站,尋找不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她只好到菜市擺攤子賣花、串花環;也會幫小販剝蝦、剝江魚子,甚至幫人家打掃、煮飯,只要她體力做得來,可以糊口的工作她都願意做。

一股暖流 無助中看見希望

2013年5月,因新芽助學金家訪因緣,慈濟志工走進拉嘉蕾珠米的家,發現她身體狀況不好,生活拮据。拉嘉蕾珠米的狀況看在志工眼裡,決定轉為個案給予協助。

7月,當志工再度輕叩她的家門,得知病痛纏身的她每月只有馬幣二、三百零吉(大部分靠賣花所得)的收入,遂輕輕問她:「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嗎?」

一句慰問讓拉嘉蕾珠米熱淚盈眶,她雖不認識志工也不知道慈濟。可是一股暖流掠過心頭,讓她在徬徨無助中看見希望。當天,她提出了小小要求:「我不需要您們幫助我太多,只要每個月買米、油、美碌、奶粉給我們,讓我的孩子不會挨餓,我就滿足了。」

自此,志工每月都送油、米、奶粉等物資過來。同時,也會送英文的《慈濟世界》月刊給她閱讀。受過教育的拉嘉蕾珠米好奇,志工到底來自怎樣的團體,為何會幫助她?於是,她翻開《慈濟世界》,從中了解慈濟、認識證嚴上人。她也會從常來關懷的志工王秀玲口中,得知慈濟志業的點滴。

響應竹筒歲月 做環保回饋

聽王秀玲說起慈濟的「竹筒歲月」。四十八年前,三十位家庭主婦每日省下五毛錢的買菜錢就可以幫助窮人故事後,拉嘉蕾珠米向秀玲要了一個竹筒撲滿,她每天工作回來,就會掏出身上的零錢投竹筒,有時十仙,有時二十仙,有時只剩五仙,她也一樣投進竹筒撲滿裡,日復一日的累積涓滴善念。

「我投錢進竹筒時,會很虔誠的禱告,希望每個人都健康、平安!」拉嘉蕾珠米笑著說,因自己深受病痛之苦,她不願其他人也受同樣的苦。每次這樣禱告後,她的心就覺得快樂一些。每月,她都會和秀玲將竹筒裡的錢倒出來點算,當著是善款捐給慈濟,她也因此成為慈濟會員。

秀玲感動於拉嘉蕾珠米家境貧窮,住的木屋屋頂殘舊有漏洞,下雨就會漏水;遇到大風屋頂還會被掀開,但她卻不以為苦,反而心心念念想要做些什麼回饋慈濟。

有一次,拉嘉蕾珠米從月刊看到環保志工的報導,很羨慕,就和秀玲說,她也要到菜市撿資源做環保,希望撿來的資源可以交給慈濟。從那時起,她賣完花後會到各檔口和小販要紙皮,人緣不錯的她獲得小販支持,都會將紙皮留給她。

資源越撿越多,每次志工來載,都有滿滿的一羅里(意指貨車)。秀玲見她辛苦撿拾,曾問她為何不自己將紙皮拿去變賣,也可得到一些錢。

拉嘉蕾珠米淡淡回應,慈濟每月補助她一百元的物資,已夠吃用了;孩子的交通費也有慈濟幫忙。所以,沒錢的她唯有利用雙手做環保,將資源交給慈濟變賣後,由慈濟將錢拿去幫助其他窮苦和需要的人,無形中,她也變成助人的一份子。
拉嘉蕾珠米和小兒子參加屠妖節發放。當她將撲滿裡的錢倒進甕裡時,終於感受到自己也有能力幫助人了。(攝影者:余美瑩)

轉心境展笑顏 助人體會幸福

助人的喜悅寫在拉嘉蕾珠米眉開眼笑的臉上,王秀玲也深感欣慰。回想當初接觸時,拉嘉蕾珠米雖然沒抱怨自己很苦很悲慘,但總見她眉頭深鎖,難得露出笑容。而今,她的健康似乎有好轉,腳痛的次數少了,黑眼圈也消失一大半,更難得的是,她的心情變得開朗,會積極在巴剎向印裔族群講慈濟、講環保,招募大家一起來做慈濟會員,讓點滴愛心匯聚,幫助更多窮苦的人。

臺上,陪伴在旁的慈濟志工王秀玲輕撫拉嘉蕾珠米的背,她雖聽不懂淡米爾語,但卻從對方的神情及哽咽裡,感受到拉嘉蕾珠米的歡喜與感恩。

臺下的志工捧來一束花,交給拉嘉蕾珠米的小兒子,要他上臺送給媽媽。當拉嘉蕾珠米接過花,眼角的淚光更加閃爍;她懷抱花朵,心靈充滿了愛和希望,此刻,她驀然發現,曾隨同丈夫一起消失的「幸福」又悄悄地回到身邊。她深深體會到,人生並不苦,因為她能走能說能做,還能幫助人,這樣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了!

(文:陳金香 馬來西亞報導 2014/10/15)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