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瑜 羞澀女孩突破自我

2013-04-19   | 林慈沿
親子成長班中,林美瑜承擔錄影。(林美瑜提供,地點:屏東九如共修處,日期:2013/03/10〉
林美瑜低著頭望著泛黃的相片,相片中的小女孩,頭低低不敢看鏡頭,這是受病魔折騰的父親,為她和哥哥留下唯一的童年照片,美瑜指著相片說:「那時候,我才三歲。」

感恩媽媽 無比疼惜

剛出生時,父親髖部關節發炎,那年代醫療不發達,關節炎非常棘手難以治療,讓家人、醫生都束手無策。一家之主多次進出醫院與病魔纏鬥,全家經濟重擔落在母親身上,媽媽要外出工作賺錢養活一家人,家中就要靠哥哥一個小男生負起照顧父親與美瑜的責任,直到上小學。

「從小在家裏,我就由生病的爸爸陪伴,在童床上站著哭、哭到睡、睡醒又哭……」林美瑜想起爸爸受病苦折磨的樣子,體悟世間莫過於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時候,印象中爸爸是很嚴厲,他雖行動不便,不過,常常用『眼神』教導我行與不行。」因此,年幼的美瑜開始學會「察顏觀色」,每當看別人臉色不對,內心就會膽怯而躲開人群。

「我在讀書時,導師給我的評語,大多是『文靜、羞澀、懂事……』之類。」1960年代,大家的生活普遍清苦,能讀書已屬不易,但是媽媽捨不得她光著腳ㄚ子走在滾燙的柏油路上學。感恩媽媽的疼惜,美瑜說:「媽媽為我準備了白襪、黑皮鞋,還親手縫製白上衣、藍色百褶裙,讓我可以穿著乾淨的制服去上學。」
林美瑜(左)和哥哥美良的合照,是小時候僅有的一張照片。(林美瑜提供〉

從悲門 入慈濟

害羞的個性一直陪著美瑜長大成人,婚後在家相夫教子。1990年,有一次小姑回娘家,閒聊時,得知花蓮有位師父很慈悲做慈善,在屏東也有救濟貧困人家。美瑜想,自己也曾苦過來,就騎著機車找到長治鄉的圓通寺,在那裏拿了幾捲錄音帶回家聽,在這個機緣下,讓她決定跟著慈濟做救人的工作,也於1992年與先生同時受證慈濟委員。

在那時,屏東資深委員中少有人會開車,美瑜負責載著組內師姊,全縣去訪視與關懷案家,師姊們一上車總是要感恩她付出時間與愛心,而美瑜總會不好意思,同時感恩師姊們讓她的車成為一輛菩薩車,彼此之間的情誼歷程二十一年不變。現在有些老委員因年老力衰,較少外出參加慈濟活動,但大家還是會找時間聚一聚,談談慈濟的過去與未來,不捨讓慈濟法親斷了線。

病中少女 提醒見苦知福

因為對於美的事物相當喜愛,美瑜總想著如果自己有相機,一定會隨時拍下任何美好的東西。1999年,朋友願意把相機借給她使用,她開始有機會玩起相機了,也隨時記錄慈濟人做慈濟事。

有一次,民眾向屏東分會提報一個案,她與訪視師姊一起去了解實際情況,到案家看見一位高中女生,父母離異,年紀輕輕的少女,全身佈滿血管瘤,那紫黑、紫紅的血管露出並攀爬於皮膚上,少女身上穿著長袖衣服來掩飾這樣的症狀,也掩飾心中「無以言說」的痛苦。美瑜拍下訪視師姊不捨的眼神,也拍下少女的無助與無奈的表情。

關懷少女的訪視師姊請美瑜洗出照片,好製作個案的記錄檔案,「沖洗相片時,我看看它,提醒自己要常懷憐憫心,人生的變化無常,強求什麼?」美瑜表示,這是她愛上拍攝的原因之一,因為透過拍攝,當下抓到的是瞬間的靜止、永恆的自然。
長治百合園區與人文真善美團隊合照。(林美瑜提供,地點:屏東長治百合園區,日期:2010/07/08〉

克服羞澀 向前行

美瑜記得第一次出任務拍照,是屏東分會慈誠委員共修日,當時會場燈光微暗、安靜祥和,叫她打從心底顫抖,遲遲不敢站起來,最後還是央求拿著相機的湯少藩師兄給她壯膽,陪她走出去一起拍。

湯少藩師兄看著害怕到不行的美瑜,反而笑著說:「不行,這次不敢拍,下次派班怎麼辦,不敢走到前面,就先在一側定位拍。」聽到這話,林美當下心底相當地煎熬,但還是告訴自己「路,總是要走下去!」就這樣像小孩子學走路一樣,一步一驚奇,二步更好奇,三步很稀奇地發現自己,走著走著竟然與第一排師姊平行了。

「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悸動著我的心,獨自一人要面對這樣多的人,成千上百對眼睛好像在注視著我。」將鏡頭對準眾人的那一刻,十足緊張的感覺,到前方不過數公尺的距離,實在是寸步難行,但這難得且珍貴的經驗,卻反倒讓美瑜覺得既是喜悅又是幸福。

拍照用心 真實記錄

拍照要「用心」,要知道對方的名字、做什麼事情、幾歲……,這是文字志工與圖像組對攝影志工的基本要求。林美瑜在上過2008年的通識課程後,謹記著攝影志工要寫圖說,拍完要將圖檔傳回本會與屏東分會圖像組留存作為史料。追求完美的她,隨時帶著筆與簿本記下什麼時候拍了什麼人,他的簡介等,每回出完任務回家後,尚末將藍天白雲換下,就坐在電腦桌前開始整理今天的活動相片與寫下其中的人物故事。

她的用心在屏東長治百合園區建造時發揮到極致,她不單為慈濟志工留下歷史足跡,也為受災的鄉親留下他們佈置新家的腳印,林美瑜更發心為當時在工地工作的鄉親,製作一人一本的紀念冊作為相處四個月的結緣品。

她說,透過鏡頭「觀」、「照」世間景象,人與人之間一言一笑、一動一靜,舉手投足中真情自然流露,記錄世間各個窮苦需要幫助的角落,一步一腳印寫下慈濟人只願天下無災難,各種感人的畫面,這些歷史的今天,是多麼令人感動又欣慰的事情。
林美瑜的兒子曾睿平,也跟隨母親的腳步,投入人文真善美。(攝影者:林美瑜,日期:2010/06/06〉

參加營隊 經驗累積

在一次,到花蓮精思堂參加營隊記錄,課堂中常住師父們與學員交流,舞臺上坐著整排師父,一位素未謀面的照相師兄知道林美瑜是人文真善美的新人,很親切的教導她照相的技巧,師兄告訴她:「像這個課程,你要到舞臺上師父的後方拍全景;還有,走到舞臺下將師父與學員的互動的畫面收入鏡頭裡。」當時的美瑜還沒有膽在課堂上這樣子走來走去,回答師兄說:「真的嗎?你不要嚇我,我不敢。」

師兄說:「都遠征到花蓮了,既承擔就要勇敢。」於是,師兄走在前方領著美瑜站到舞臺後上方,將鏡頭往下拍,指出在這樣的角度可以將所有人都放到鏡頭裡,注重真情感動的流露瞬間、互動之間的歡喜。

「還有照相需要注意的場景、氛圍、時間點、禮貌等一些事項。」林美瑜非常感恩當時那位不知道姓名的師兄,經過首次營隊的洗禮,她認清自己的職責,比較有膽子去承擔大、小活動的記錄工作。

家庭主婦 忘我留史

美瑜是一位家庭主婦,直說自己很欣賞會寫文章的人,他們有使命感可以為慈濟歷史而忘我工作,就為了傳遞正向思想與洗滌人心,讓人人得到心靈上的寄託。

休假日的活動,她有時也承擔起照相與文字的記錄工作,只想著要把握因緣,學習文字志工如何將一場活動詳實寫下,她說:「過程中自我檢討,一篇紀錄如宴請客人,是心急衝衝忙忙煮了雜菜鍋或用心的鋪陳主菜、配菜、小菜的招待?只有反省、是成長的養分,策勵自己才是成長的階梯。」

兒子曾睿平見到媽媽做慈濟二十一年,受惠於證嚴上人的教導,在2011年報名參加培訓課程,同時也加入人文真善美的行列,如今母子同行慈濟菩薩道,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菩薩家庭。

(文:林慈沿 屏東報導 2013/04/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