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花 轉身 看到寫作天空

2013-07-18   | 洪金花
洪金花(左一)寫起老人家的故事,娓娓道來,圖為長者如數家珍,將心裡的話告訴她。(攝影者:林長德,日期: 2013/06/23)
讀高中時,導師曾經給我的一句話:「妳的文筆不錯!」讓我一直深藏心中。後來,參加入慈濟後,社區裡的活動,不論環保、香積、助念……等等我都有參與,唯獨人文真善美這個功能我沒有去接觸。

好奇 讓我開始寫作

每一次,在活動中看到人文真善美志工拿著筆和筆記本,穿梭在活動裡,時而這裡看看,那裡瞧瞧,在筆記本寫一寫,不知道他們記些什麼,我心裡開始對人文真善美志工的勤務充滿了好奇。

於是,當窗口張金妹師姊邀約我加入文字記錄時,心想:「我不是很好奇,想一探究竟嗎?老師曾說我文筆不錯,既然紀錄人手不足,我就來試試。」2009年我提起勇氣報名人文真善美文字課,開始學習。

不久,張金妹來電:「師姊,4月12日『蕙質蘭心成長課』,麻煩妳去做紀錄。」心中忐忑地問:「我可以嗎?不要吧!」電話中很想拒絕,張金妹深知躊躇的我需要陪伴鼓勵,她馬上鼓勵著我:「妳可以的,王惠芬也會一起去做紀錄。」

「好吧!就試試看。」有了文字志工王蕙芬的陪伴,我終於踏出了文字志工的第一步。

起承轉合 「接著」又「接著」

自從踏出學校後的三十一年裡,我都沒有寫過文章,而自己也不是文科出身的,僅憑老師那句話,和師姊的鼓勵,加上自己的好奇心與試試看的心,我提起了筆塗塗改改,在起承轉合裡一直繞圈圈,每一段開頭都會寫「接著」,下一段又「接著」,握筆中,傷透腦筋,不知如何交出「第一篇繳作業」呢?

那時的我,對電腦還是初學者,很多功能都不會,怎麼打「逗點」,如何按「冒號」等等,都得請教兒女或志工們。而且我只會一個鍵一個鍵的打,在電腦前慢慢找出每一個注音符號,然後才小心翼翼地敲下去,速度非常慢。

我早已忘記當時是如何繳交出第一篇文稿的,只記得完成一篇記錄,就需要兩、三個工作天。後來,小女兒吳玉滋看我打字打得那麼慢,便主動說要幫忙,才省下我好幾個小時的打字時間。
洪金花從一位常參加出坡被採訪者,轉換角色成為採訪人,從中得到很多感人的故事,也獲得了出坡外意想不到的美麗天空。(攝影者:林長德,日期: 2009/07/25)

採訪 看見世外桃源

後來,張金妹又來電話邀約我去記錄臺中志業園區的出坡(除草、打掃)。我馬上回絕她說:「金妹師姊,能不能請別人,我心裡還是很怕。」

「沒人啦!妳OK的!」聽到沒人寫,只有硬著頭皮再接下來。

每一次接勤務,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害怕不知道要紀錄什麼,怕做不好,更怕因為打字慢而延誤交稿的時間壓力……

還未開始做文字紀錄前,每次出坡我都有參加。這一天,我卻穿戴著藍天白雲制服,志工們很訝異地看著我。我忙解釋說:「嗨!我今天做紀錄!」一改以往埋頭用力地割草,換我需認真尋找揮汗付出志工的故事。

也因為去紀錄出坡三次,讓我有機會得以仔細觀察園區內的美麗環境和生態—— 滯洪池的睡蓮、水鴨子、鴛鴦,和池畔的老芒果樹;園區的綠竹筍,滿園飛舞的蜻蜓、或時而劃過天空,自在飛翔的鳥兒、孵蛋的斑鳩,還有讓人害怕的虎頭蜂和土蜂……

也讓我知道,原來園區內的草坪,會因季節不同開滿黃色或紫色的花,我還認真地去找資料了解花草的名字。黃色的是大花咸豐草,紫色的是紫花藿香薊,也認識了羅漢松和洋紫荊……

沒想到,因為只是一篇小小的出坡記錄,帶給我的收穫是如此豐富。

最令我深刻印象的是,一位七十六歲的志工李來賓竟跟我分享說:「來這裡可以享受草香、泥土香、露水…等大自然的恩賜。」

有的志工說,很期待出坡的日子,心情特別振奮,期待著趕快天亮。他們把出坡當成郊遊運動,帶孩子出來踏青;有時也會碰到臨時下雨,有一次,志工們依然全身濕透地繼續割草,分不清是雨水、汗水,臉上仍然洋溢著歡喜笑容……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作為採訪者才能有機會看到、聽到的真善美故事。
洪金花曾經採訪一位資深志工林長德永遠學習的精神,他本是香積志工,卻重新拿起相機,為社區留史,很讓洪金花師姊感動而記錄。(攝影者:陳素蘭,日期: 2013/06/23)

付出 收穫在自己

當我每每看到自己的文稿經過編修團隊編輯後,而在社區道場網站公開時,心裡總是很佩服編採的文字功力,因為她們的增刪就如畫龍點睛,讓一篇文章增加了可看性,也因為一張好的照片增添了記錄的豐富性,這就是三合一團隊合作的成果。

我是從做環保出身而踏入人文真善美領域,當假日出勤寫文稿時,為了不與星期二的環保日衝突,在星期一就傾全力從早到晚完稿,除了用餐時間外,幾乎都坐在電腦前打字。

人文真善美志工李威德在共修時曾經說過一段話:「我們的文稿上傳社區道場,能公開最好,如果不能,至少給社區留下紀錄,往後都是社區大藏經。」因為他那一句話,給了我繼續往下寫的動力,從此,我感覺身心自在多了,不再給自己那麼多的壓力。

付出,收穫最多的還是自己。雖已經不再用手寫在紙稿上,麻煩志工或孩子幫忙打字,也學會了下標題,這些都是我過去想都不敢想,我會做得到的能力。
洪金花很有老人家的緣,他們看到她,就像看到自己親人般,其實一切來自於用心,就如同她學習寫文稿一樣,用心終於寫出了心得。(攝影者:李紅凰,日期: 2009/02/07)

累積 文筆功力獲肯定

為了提升自己寫作的能力,也參加了通識課,也上慈濟社區道場參考別人的文章,並了解自己的文稿在未公開前及公開後的編修在哪裡,志工的編修叮嚀,都是我用功學習的點滴。

其中,最令我雀躍的是,在2012年參加陳美羿老師的文字課,課堂裡,老師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作用:「想表達的人都能寫作。」美羿老師在課堂上對寫作技巧的引導,都會在我下筆時在腦中浮現,所以在寫文章時,就可以比較容易抓到主軸和撰寫技巧。

終於,在老師的指導下,其中的一篇作業也被收錄在檀施文庫裡,這實在是我意想不到的事,也鼓舞了我寫作的士氣。

成就需要時間的累積,而進步永遠有很大的空間,但必須努力與恆持才有可能。我想文章就是要一步一腳印,不斷歷練、不斷學習,才能寫出生命的真諦和美善。

(文:洪金花 臺中報導 2013/07/18)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