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出來 把愛獻給尼國災民

2015-05-14   | 黃照峰 林偉德 林國新 倪子凡
「當我知道慈濟號召醫療志工,我的父母和妻子都非常支持我,我也希望能趕快前進災區。」來自馬來西亞普瑞姆把第一次國際賑災獻給了尼泊爾災民。(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一場災難,讓許多人的生活變了,慈濟賑災醫療團在尼泊爾地震的援助,日日行動不懈。其中,有人把第一次國際賑災獻給了尼泊爾災民;也有熱心的受災居民,主動站出來幫助慈濟志工協調帳篷區裡的大小事。在當地,人助自助的力量不斷湧現,也讓災民感受人間溫情與美善。

首次國際賑災 開啟生命視野

「當我知道慈濟號召醫療志工,我的父母和妻子都非常支持我,我也希望能趕快前進災區。」為病患看診時總是一臉嚴肅,私下個性相當靦腆的普瑞姆,是一名馬來西亞公立醫院的骨科專科醫生,當他得知尼泊爾發生地震後,決定向院方請假,希望可以在前線為災民提供醫療援助。

普瑞姆平時外表冷酷,把第一次國際賑災經驗給了尼泊爾災民,在慈濟救災過程中讓他感受到的,不只是提供災民醫療方面的援助,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溫馨交流,更重要的是賑災中,他被災民的樂觀態度所感動,漸漸讓他展現柔軟靦腆的一面。

來到尼泊爾,開啟了普瑞姆的生命視野,他說:「前幾天看見羅美珠師姊和一群大醫王正在帶動村民、鄉親,他們一起互動唱歌,我感覺到,為什麼一個五、六十歲的師姊,都可以和一些八、九十歲住在帳篷區的老人家互動,而我又為什麼要坐在那邊,這麼的酷呢?」普瑞姆被志工真誠的心所感動,也跟著一起拍手帶動。

從飛機票到飯店住宿費全是普瑞姆自費,這段時間他已經與災民建立深厚感情,若不是在馬來西亞已經安排了醫療手術,必須先行趕回,他最希望是可以有更長的時間來陪伴災民。

「我最難忘的還是這裡的孩子,他們非常樂觀。我很感恩,也希望可以繼續待在這裡,但是我在公立醫院上班,若要出差,需要繁瑣的申請程序,也必須將在大馬的手術延後,所以我還是得先顧及我的病患。」普瑞姆也期待著能再度踏上尼泊爾,為災民付出。

尼泊爾鄉親雖然遭遇苦難,但他們依然帶著笑臉迎接未來,這分單純的心也間接感染了普瑞姆,讓外形原本冷酷的他也逐漸被融化。

帳篷區大小事 營長瞭若指掌

強震後,災區瀰漫哀傷的氣氛,生活一片低迷,此刻在巴塔普帳篷區出現了一位「營長」──拉吉克瑪。「地震後,這裡的居民都很沮喪、很傷心,所以我要站出來帶領大家,幫助受苦的災民遠離苦痛,過更好的生活,為大家找出路。」拉吉克瑪其實是一位熱心的受災居民,因為看見災區的情景,實在很不忍心,所以他決定要站出來,主動協助慈濟志工協調帳篷區裡的大小事,也幫慈濟賑災醫療團招募志工。
哪裡需要人手,拉吉克瑪立刻指揮調度,他就像帳篷區裡的意見領袖,彷彿是這裡的營長。面對每一位受災居民的需求都不同,他努力傾聽,到處奔走。(畫面擷取自大愛新聞)

哪裡需要人手,拉吉克瑪立刻指揮調度,身型壯碩的他,就像帳篷區裡的意見領袖,彷彿是這裡的營長。面對每一位受災居民的需求都不同,拉吉克瑪努力傾聽,到處奔走。

拉吉克瑪原是一位磚廠老闆,強震當時,雖然家裡也有親人往生,但他收起悲傷,熱心地站出來,服務自己的鄉親,更是慈濟賑災醫療團的好幫手。慈濟賑災醫療團團員李文傑說:「他本來一開始問我們,『慈濟進來帳篷區是要做什麼的?』但是經過這一個多星期的互動,慢慢地,彼此的關係已經越來越密切。」

穿著志工背心的以工代賑青年,全靠拉吉克瑪招募,有的會說英文,幫忙翻譯;有的協助處理其它事情。慈濟賑災醫療團在這個人生地不熟,又有些許語言隔閡的國度裡,拉吉克瑪就像一座溝通橋梁,連結起了彼此慈善之路。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黃照峰、林偉德、林國新、倪子凡 尼泊爾報導 2015/05/13)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