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愛 素食餐點慰勞臺中慈院

2021-06-04   | 慈濟基金會
營養豐富的高麗菜飯,食材有高麗菜、紅蘿蔔、青豆仁、玉米粒,志工將白飯和食材攪拌入味。(攝影者:黃嘉珍,地點:臺中心田聯絡處,日期:2021/06/01)
豔陽下層層防護衣,快篩篩檢站醫護人員汗珠像雨點般,自臉頰滑落下來,在前線為大家抵抗疫情的他們,看起來多讓人不捨,我們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呢?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關心的眼神、一個熱騰騰的便當,就能夠拉近了彼此的心。
 
臺灣本土疫情持續嚴峻,每天確診的本土個案依舊超過百例,醫護人員在第一線被層層防護衣包覆著,汗流浹背。「我女兒也是第一線護理人員,我以她為榮,她堅守崗位不離職,她說,醫院是最安全的地方,我聽了很驕傲……」香積組劉妍湘志工, 一邊切著菜,一邊說著。
 
中區慈濟人發起「送愛到慈濟醫院快篩站」活動,自5月30日至6月14日,以實際行動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愛,志工們每天準備約一百四十份午餐及飲品送到快篩站及慈濟醫院,用實際的行動,替第一線的醫護加油打氣。
 
素食便當  愛心加料
 
疫情持續升溫,我們能做什麼呢?中區志工王郁清沈重地說「快篩站醫護人員一天工作好幾個鐘頭,看著他們穿著隔離衣心中很不捨,醫療專業我們幫不上忙,但志工可以送餐、送飲品啊。」
 
製作素食便當的過程,志工嚴謹遵守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限制參與的人數,每天都有不一樣的菜單,希望讓醫護人員付出之餘,能享有美味營養的素食,養身又養心。
 
6月1日上午八點多,香積志工已經在臺中慈濟心田聯絡處張羅著一百四十份午餐及飲品,事前的備菜馬虎不得,有的洗菜、切菜、備盤。現場由個性沈穩、臨危不亂的賴惠玲掌大廚,站在臺中心田聯絡處中央廚房的大鍋鼎前烹煮佳餚,忙得一身是汗。當掀起大鍋蓋的同時,陣陣煙霧彌漫,伴隨「九層塔滷麥香條」的香味撲鼻,薰得她滿臉通紅,卻難掩臉上興奮的表情。
 
每遇災難發生急需為民眾送餐時,賴惠玲總是發揮煮食的專長,全程參與食材採購並親自掌廚,精心核算人數與食材的應用,點滴不浪費。在她帶領之下,「送愛到慈濟醫院快篩站」素食便當,志工每天都準備不一樣的菜單,包含高麗菜飯(含高麗菜、紅蘿蔔、青豆仁、玉米粒)、滷味麥香條、鹹脆瓜、炒青菜、竹筍湯等。透過豐富的菜單,希望能夠讓社會大眾認識素食的美味,啟發更多人學習茹素。
 
志工走進大寮,看到羅列整齊的便當,忍不住輕歎:「哇!看起來好好吃的樣子喔!」,便當除了講究營養豐富食材外,還特別加料呢?「加什麼料啊!」 「志工滿滿的愛啊!」香積組志工莞爾一笑說著。
 
六十歲劉妍湘表示,今天來做香積心情很歡喜,覺得有一股力量,因為她女兒是臺中慈院的門診護理人員,她也會接觸病患,身為父母也會擔心她暴露在這個高風險的環境裡,她叮嚀女兒要保護自己,女兒反而很貼心安慰她:「媽媽其實醫院是最安全的。」,所以她就很放心了。
 
悶熱的大寮,香積志工個個汗流直下,七十五歲白髮幡幡的蔡素珠,有二十幾年香積志工經驗,平常她在環保站做拆解分類,今天也來承擔香積,遠遠望去背部衣服全部濕透了,她俐落地將蔭瓜切成一條條細狀,在一旁的傅美珠也回應說,切菜要心細如絲,才能把香菇切成如髮絲般細,手腳俐落的志工,在近中午時將香噴噴、熱騰騰的便當全部完成,同時附上感恩卡,上頭寫著:「感恩您們,守護健康,迎接生機」。
 
志工賴惠玲掌大廚,站在大鍋鼎前烹煮佳餚,忙得一身是汗。當掀起大鍋蓋的同時,陣陣煙霧彌漫,伴隨「九層塔滷麥香條」的香味撲鼻。(攝影者:黃嘉珍,地點:臺中心田聯絡處,日期:2021/06/01)

 
不捨醫護  真呈獻愛
 
中午時分,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莊淑婷,無聲無息地走進大寮深怕驚擾著大家,她緩步向前,向每位志工深深一鞠躬,並送遞上奶油酥條以表達感恩之意。
 
莊淑婷聊起醫護同仁的付出,讓現場的志工更是不捨──為了守護民眾的安全,臺中慈濟醫院從5月20日也成立快篩站,第一線檢疫、急診室、檢驗科工作人員,每天都忙到晚上九點、十點才回家,甚至在5月31日,所有同仁全留下來守護工作崗位,直到把所有的PCR資料完成上傳才能回家,儘管疲倦,但他們克盡職責,沒有一絲懈怠。
 
莊淑婷感恩地說:「醫護人員在夜班人力較少時更加辛勞,尤其是檢驗科人手非常、非常的不足,他們幾乎是沒有東西可以吃飯,所以志工連晚上都幫我們送餐來給他們吃,感恩志工用真誠的心,無私的愛來照顧我們,讓我們可以有健健康康的身體,繼續在防疫的崗位上奮鬥。」。
 
滿滿的愛,灌注在熱騰騰的飯菜中,希望能夠傳遞我們的感謝和支持,給予前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近中午時,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莊淑婷(中),無聲無息地走進大寮深怕驚擾著大家,向每位志工深深一鞠躬,並送每位志工每人一盒奶油酥條(縣餅)以表達感恩之意。(攝影者:黃嘉珍,地點:臺中心田聯絡處,日期:2021/06/01)


(文:林穎敏 臺中報導 2021/06/02)
Copyright © 2025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