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筆電了 弱勢學子學習不卡關

2021-08-17   | 洪素養
慈青及慈濟育成計畫的孩子,來到臺中靜思堂,協助安裝四百六十臺全新筆電的程式。蔡明模(站立)與社工陪伴在側。(攝影者:章宏達,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21/08/09)
臺中靜思堂內,一群學生專注當下,為全新的電腦安裝軟體,「盡我的力量,做到可以幫忙的事情,協助裝軟體設備及防毒軟體。相對打工是為了賺錢,來這裡是做一位手心向下的人。因為是自發性,做志工的心情是愉快的。」吳永志感恩分享。
 
合作共善 青年回饋
 
因應疫情,線上學習取代到校上課,教育部宣布「停課不停學」,防疫期間電腦成了上課重要平臺。8月9、10日兩天,志工邀集二十位慈青及慈濟育成計畫的孩子,來到臺中靜思堂,協助安裝四百六十臺全新筆電的程式。
 
志工蔡明模說明,因為疫情不斷,慈濟釋出不同的關懷,在吃的方面提供「弱勢學童暑期營養支持計畫」,發放安心生活物資箱給弱勢家庭的學子。學習方面,因為弱勢家庭的孩子沒有電腦,遠距離教學可能是用手機聽課,字幕、影像都很小,學習上會落後許多,慈濟基金會提供全省七千多臺筆電提供給清寒的家庭使用。
 
中區申請到六百四十五臺,其中一百三十八臺是由華碩公司贈與。蔡明模感恩華碩公司提供超薄型筆電,攜帶方便。打開桌面,螢幕保護程式的每一張圖,是出自於困難家庭孩子的創作,可愛造型圖樣以及靜思語智慧語,時時勉勵自己,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電腦。
 
會場的年輕人低頭默默地看著影幕輸入程式,有人動作熟練,同步安裝四臺電腦,他們用行動傳遞一份愛給對方。
 
今年才從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畢業生許烜禎,正在準備執照考試,他很感謝有這個機會,「我以前是受師姑師伯的照顧,現在有能力的時候,換成我來回饋給社會。」

 
大學畢業生許烜禎(右二)趁此付出機會回報給其他學生。他說:「我以前是受師姑師伯的照顧,現在有能力的時候,換成我來回饋給社會,滿開心的。」(攝影者:章宏達,地點:臺中靜思堂,日期:2021/08/09)


筆電助學 為學生鋪路 
 
烏日區有三家清寒家庭獲得筆電。8月13日早上,由社工張茹茵偕同慈濟志工林勝楙、陳麗花帶著筆電來到鐘同學家裡。
 
鐘媽媽來自海南島新住民,在鐘同學三歲半時,爸爸因食道癌過世,期間受到社會團體幫助,直到去年因繳交學費問題,老師提報給慈濟,訪視志工進入關懷。倆姊弟非常優秀,姊姊就讀臺大,鐘同學讀臺中一中,成績優異,鐘同學還獲得AI科技機器人比賽得名,在逆境中努力向上,是不可多得人才。
 
鐘媽媽身兼工作賺錢,仍敵不過租屋及生活壓力,慈濟每月的生活補助及學費助學,終於讓孩子安心的讀書。獲得全新筆電,鐘同學欣喜不已,直說會好好善用它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用新筆電,完成作業。
 
晚上,訪視志工洪素養、張金好與黃陳淑惠帶上筆電,及二手電腦螢幕,來到慈濟照顧戶陳先生家裡。「阿泰!好久不見!你長大了。」出來開門的阿泰,好像是小主人一般引領就坐。
 
許久不見的陳先生,坐在客廳發出沙沙的聲音,他因為咽喉癌,化療中,聲音還沒有恢復正常。暑假期間,阿泰陪同爸爸就醫,家務一手包辦,包括料理餐點,他都默默地做。爸爸說起阿泰的總總,臉上露出笑容。
 
陳先生因為做瓦斯設備安檢,發生氣爆意外灼傷,而無法工作,後續復健及治療時間漫長。陳太太個性憨直,工廠薪水微薄,當時兒子就讀小二。陳先生受傷後,加上租屋,孩子就學等等開銷,使得原本小康家庭,更為拮据,生活的步調重新要去適應。
 
陳先生因為初任職關係,公司沒有加入勞保,所以也沒有補助款,這讓陳家雪上加霜。幸好有慈濟志工及家扶中心的介入關懷,這漫長苦日子總是不好過,志工耐心傾聽與鼓勵,漸漸平息他的心。

 
靦腆阿泰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電腦,非常開心,看到桌面可愛的圖樣,他更滿意,要好好地珍惜。(攝影者:林勝楙,地點:臺中市烏日區,日期:2021/08/12)

 
兒子與媽媽也來環保站做過環保一段時日,在多方單位愛的資糧補給及依靠,眼看陳家愈來愈好,大家正在為他們高興之時,病痛又悄悄找上陳先生,去年經醫師證實罹患咽喉癌,必須再一次的接受生命的考驗。
 
治療期間,家人支持,尤其是阿泰,為爸爸倒茶、煮飯等等隨身在側地照料,很令人感動,這也是陳先生奮力求生的動力,令人敬佩。
 
靦腆阿泰第一次擁有屬於自己的電腦,非常開心,手摸著筆電,開啟螢幕,向志工說:「謝謝師姑!」正值青春期階段阿泰,成天埋在書推裡,沒有手機,防疫期間,是向學校申請iPad在家線上學習。
 
好學不倦的他,只要有機會就步行回學校上課,因為家裡並沒有Wi-Fi,必須靠媽媽的手機上網,非常不方便。張金好鼓勵他,除了學校之外也可以來環保站佛堂上網,速率很快,並推薦免費英文線上教學,希望好好善用資源學習。洪素養讚歎阿泰成績優異,都在三名以內,很不簡單,希望善用電腦學習更廣的領域,才能更上一層樓,讓視野開闊。
 
志工在各社區一一送上筆電,為清寒學子挹注一股暖流,祝福求學路上順利,用樂觀心情面對困難,迎向希望的未來。
 
註:育成計畫——其目的是在發掘弱勢家庭學子的長才,協助其提升專業知能,讓有理想、有夢想的莘莘學子在經濟方面沒有後顧之憂下勇敢築夢。
 
(文:洪素養 臺中報導 2021/08/1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