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負壓手術室  完成確診患者緊急手術

2022-05-27   | 鍾懷諠
花蓮慈院麻醉科團隊利用塑膠布和插管輔助光視棒,在插管及麻醉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醫護被感染的風險。(照片:花蓮慈院提供)
隨著確診人數越多,需要緊急手術的確診病患也日益增加。花蓮慈濟醫院感控小組竭力為患者與醫療人員打造安全環境,保護患者也為醫療人員的健康把關,務求將染疫風險壓至最低,把病毒擋在一層層防護裝備之外。
 
面對風險 落實防護
 
自2022年4月本土疫情爆發後,花蓮慈濟醫院於4月23日在負壓手術室完成第一例COVID-19確診者緊急手術,至今已累積超過20例確診者手術,其中年紀最小的是一位從外院轉來的二歲男童,意外導致大腿骨折。
 
這位男童因大腿骨嚴重骨折緊急送醫,需要使用X光機、做包石膏的緊急處置,醫療人員在最裡層穿上隔絕輻射的厚重鉛衣,再加上兩層防護裝,以及最外層的手術衣,全身共4層裝備在密閉的環境下待2至3個小時,這對醫療人員而言是不小的負擔。花蓮慈院開刀房主任姚定國,眼神堅定:「為病人好,這是身為醫療人員的天職。」

5月24日下午,花蓮慈院同時進行二臺確診者手術,分別是一位意外頭部外傷、一位意外傷到腰部,下半身無力的傷患。面對感染高風險的壓力,開刀房主任姚定國分享,落實所有防護步驟就是最好的辦法。
 
只要是進入開刀房的人員,全身從頭到腳都至少有兩層以上的保護,手術過程中遵循防護規定,手術結束後也嚴謹遵守感控SOP的穿脫和清消流程,最大目的就是保護病人,也保護整個醫療團隊的健康安全。

 
面對感染高風險的壓力,落實所有防護步驟就是最好的辦法。(照片:花蓮慈院提供)


不僅防護裝備上的差異,一般患者手術時,若臨時需要工具或物資,可以聯絡外面的護理師拿進負壓手術室;但為確診者開刀的環境屬於高風險區域,基於分艙分流原則,避免人員之間的交叉,手術進行時不再對外做交流,因此事前的準備工作變得至關重要。
 
團隊必須盡量考慮一切狀況,提前把手術過程中可能所需的東西都放進手術室裡,「就是用最少的人力,做最多的事情,完成最高效率、最高品質的手術。」姚定國主任表示。
 
勇擔壓力 完成手術
 
另外,花蓮慈院麻醉科團隊自去年5月本土疫情開始應用防疫罩研發成果,改良過去使用壓克力箱或隔板屏障所導致視線與管路受到的侷限性,利用簡單的塑膠布以及插管輔助光視棒,提高手術效率和準確度,對執行插管的醫療團隊更是多了一層保護,在插管及麻醉過程中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醫護被感染的風險。
 
讓每一位病患都能順利平安度過手術、健康地出院,是所有醫護人員的目標,開刀房護理長楊曜蓮說:「這段時間以來,真的很感恩每一位同仁都頂著壓力和辛苦,沒有抱怨,彼此互助互協完成每一次手術任務。」

進入開刀房的人員,全身從頭到腳有兩層以上的保護。(照片:花蓮慈院提供)


針對院外轉入確診者、以及院內確診者的病房轉送,花蓮慈院也制定了一套標準作業流程,設立專用的移動路徑,並在轉送完畢後立刻確實清消,避免環境的污染進而造成交叉感染。
 
花蓮慈院表示,有部分民眾因為擔心染疫問題,即使身體不舒服還是不敢到醫院就診,建議感覺不適的民眾仍要及時前往醫療院所就醫,以免耽誤病情;也可以多加利用遠距視訊門診的服務,有需求民眾可以透過網路掛號,或撥打預約電話專線03-8574885至「轉診遠距中心」進行預約,由專人服務。
 
(文:鍾懷諠 花蓮報導 2022/05/26)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