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漣漪 滅苦啟愛

2020-12-02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所以修路人功德無量,可以把這條路修得(平)又可以擴大,那就是佛教所說的『菩薩』,我們要開的是『菩薩大道』。『靜思法脈勤行道』,我們要精進,『慈濟宗門人間路』,我們開了這個門,那一定要鋪路,所以慈濟從『靜思法脈』延續過來,把門樹立好,開大門、走大路、行菩薩道,這就是師父這一生這麼辛苦走過來的路。」
【證嚴上人12月1日下午新店靜思堂歲末祝福開示】
「我們要如何真正地消除苦難?佛陀說『滅』,要把它滅掉,滅掉苦難用什麼方法?修行與道,總是要修行,要求得正確的道理,『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我們人生既來到人間,我們真正地要體會道理,所以常常與慈濟人說,要鋪平路才能廣開菩薩道,人生這一條路不鋪平,菩薩道障礙就很多,一定要很勇敢去克服許許多多苦。」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就是要讓大家理解人世間的生老病死苦,教導眾人以菩薩精神行在菩薩道上。證嚴上人12月1日在歲末祝福典禮中,透過《法華經》中佛陀對眾人的教導,期待落實佛陀的教法,轉苦為福。

「大家若知『苦』,很自然反觀自己,那一些苦難人跟自己比起來,我們有福多了,那就是師父常常跟大家說的『見苦知福』。我們可以比一比,看別人的苦,其實回過頭來,我們想一想,原來他比我苦,所以我們應該就要轉一個念頭,我比他有福,我要付出。」

就地取材濟苦難 回向根源名臺灣

慈濟在克難中成立,篳路藍縷走過五十五個年頭,每一個腳步、每一個人生,都是精彩動人的篇章,都是人間真實教育的典範。一步一腳印的慈善工作,逾五十年來不曾停緩,近年來國際間災難頻仍,慈善足跡遍及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地區。

「有的人說,慈濟常常在救濟國際,老實說很多都是他們就地取材,名歸臺灣。大家做,就說:『慈濟來自臺灣!』慈濟克難功德會從初期開始,它是五毛錢開始,這個五毛錢是有慈濟人的分支聯絡處,都是在呼籲推動這樣的五毛錢(精神)。五毛錢、五十塊錢,反正銅板叮叮咚咚在竹筒,以前是竹筒,現在是紙筒,聲音叮叮咚咚,響亮啊! 」

慈濟日存五毛買菜錢行善的「竹筒歲月」精神,點滴累積投注在全球五大洲開展助貧濟難工作,這樣以愛、以善為寶的愛心能量,在每一個慈濟志工走過的地方,廣為分享與流傳。

「我們四大志業,從慈善發祥在臺灣,那發祥在臺灣就是我們臺灣最需要的時候,慈濟都一一走過了偏鄉高山。其實初期我自己走過的,後來是慈濟人替師父走師父要走的路,替師父愛師父要愛的人,所有的慈濟人就幫師父代勞,替師父去做。所以很普遍,這都是慈濟長年累月在臺灣,五十多年來,都是有進有增、無減無退,這是五十多年是這樣一路一直走。 」

小錢行大善,小小的竹筒也能造福人間,不只讓愛鋪滿地,更向全世界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地方流動,在全球六十三個國家地區都有慈濟的分支會聯絡處,作為深入苦難的慈善基地。

「要做事情,鄰近的國家一動,大家就動起來,這就是力量,愛的力量。人多了力量就大了,最主要不是募錢,最重要就是募心,他有了愛心,他很自然明白道理,自然就會付出,付出了他很甘願而歡喜的付出。 」

回眸起家聚涓滴 以愛鋪道擴長情 

緣於五十五年前的一念悲心,上人創立慈濟為天下眾生拔除苦難,號召有心人共同參與,所要匯聚的是人人心中珍藏的愛心,提醒人人互助的可貴。
 
 「若無這樣(的愛心聚),今天在畫面中這些人(受苦難人),我們就無法救。這些人,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給多少物質,是他們打開心門,心中有愛,自然物資點滴他們就有辦法去集,所以就地取材,點滴付出,他們也可以拿著竹筒,也可以到處去募,這都是點滴。」

難得行腳臺北,上人走訪慈濟在臺北的「起家厝」──位於忠孝東路巷子裡的臺北舊分會,早期上人行腳臺北時,都會在臺北舊會所安單,為會眾們講經說法,也是上人與弟子們互動話家常的「家」。

「今天(12/1)我再走回去到那裡,一下車雖然下著雨,看到長長的廊道,我就開始走在廊道裡,『哇!這不就是大愛一條街嗎?』那一條廊道很長、很長,總是所看到密密麻麻的都是慈濟人,我一個個地方看進去,都是慈濟人。」

上人抵達臺北舊會所時,慈濟土耳其聯絡點負責人胡光中正在與大家分享「敘利亞難民關懷」。看到上人來訪,眾人起而靠向上人,領著上人瀏覽慈濟在臺北起源的道場,回顧當時的點點滴滴。

「他們就跟我說:『師父,這張椅子就是以前您來時,您坐的椅子。』我趕緊走去椅子前面的桌子,我就說:『這是師父,以前來這裡講話的桌椅。』我現在沒時間可以坐在這裡跟你們講話,希望你們坐著不要再站起,師父要再起步走,因為我要快速度往前走,因為我還要趕快再回來這裡。但是我開始站起來,我說:『胡居士你要在這裡,請大家再留下來聽你說話。』」

戰亂逼心苦不堪 辦學種愛泯仇恨 

藉由胡光中師兄分享敘利亞難民關懷的因緣,上人期待人人都要關心、了解天下事,做上人想做的事,愛上人所愛的人,走上人期待大家走的菩薩道。

「敘利亞那一種的人禍衝突、家破人亡,那種血淋淋逃難來到土耳其,土耳其這個國家就是心量很開闊,(難民)到了此處,他們都是收留。我們慈濟在那裡,好幾年前胡光中帶著幾位當地,有當地的市長、有當地國家的省議員等等,就好幾位回來。一群的大男人邊說邊哭,哭得我就趕快抽衛生紙,讓他們擦眼淚,他們越哭越起勁……」

敘利亞長久內戰,破壞了當地的經濟與民生,許多人紛紛在槍林彈火中向鄰近的國家尋求庇護,然而能夠順利逃離敘利亞的有多少人?即使順利出境,多少人因為分散或往生而無法團圓?多少孩童因為失親成為孤兒?多少人在逃難過程中受到傷害,成為殘疾人士?種種血淋淋的苦難在人間示現,讓這一群大男人再也禁不住淚水……

「說起了有很多的孩子變成了孤兒,也有孩子成為殘疾,真的是很苦。也有六、七歲的孩子要養一個家,大人逃難來到那個地方,大人是不能去工作,但是逃難的時候,一切都不能帶出來,只是帶著孩子,總是一家人能平安逃出來。現在是誰來養家?就是這樣的孩子,七歲、八歲童工可以去打工,因為童工是便宜、童工好教,他限制童工一天之內,只能夠幾分鐘讓他去上廁所,其它都沒有給他時間,真的是很,很苦!」

為了家庭的生計,為了孩子的將來,教育是翻轉人生唯一的機會。座談間,上人請胡光中師兄與當地的官員們規畫,如何能讓孩子繼續讀書,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避免仇恨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

「在花蓮,我就跟他們說:『你們回去,讓孩子去上學,不要讓孩子當童工,讓孩子去讀書。』那孩子家庭的生活怎麼辦?『我們幫助啊!』多少家庭?胡居士(胡光中)說每個月都要放發六千多個家庭,要承擔六千多個家庭。這是在土耳其,他們也要取在當地,用在當地。」

遵循上人的建議,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周如意、余自成等人誓願「將街上乞討的敘利亞孩子,都變成背書包上學的孩子」,於2015 年成立「滿納海難民學校」,2017 年與當地政府團體合作籌備第一所「阿拉伯語全母語教學」的難民學校,孩子們終於擁有自己的教室,未來回到敘利亞,所得到的學歷也能獲得國際認證。

「孩子這樣血淋淋,有的變成了孤兒、有的殘廢掉了,那樣的心會有一顆埋在內心的仇恨。我就說:『一定要教育他們。』去除掉了仇恨,要讓他知道,天下國際間都是充滿愛,你要愛他,讓孩子們能理解到幫助人的可貴。所以他在那裡這麼多年來,真的也是幫助過了許多、許多的家庭孩子,培養了教育出了不少孩子了,這樣一路走過來。」

種族不分皆施愛 宗教無分同正道

每一個地方都要有愛心種子,代替上人將全球慈濟人的愛心遠播,不論是土耳其的胡光中師兄、莫三比克的蔡岱霖師姊,還有更多上人未能盡述的粒粒種子,不分宗教、不分種族、不分語言,用愛解救受難人的苦。

「(胡光中)他們捧起了《古蘭經》,雙手空空的,也在讀他們的經文,總是他們的伊斯蘭教的經典,他們都很虔誠,他們的信仰、他們的持齋,真的實在是很守齋戒,我很讚歎。所以胡居士他送我三本(古蘭經),一本是五百年的,另外一本是五十年,另一本是二十年。那一本五百年的是他的傳家寶,送來給我。一翻開,真正地禁不起翻開,好像都快要破了、要碎了,線也斷了……」

接下胡光中送上的這一本具有五百年歷史的《古蘭經》,上人非常珍惜,萬分叮囑要好好善待它,並請人送往國立臺灣博物館進行修復。

「(國家)圖書館有一個在修經,等於經典、古書的醫院一樣,我也把這一本送進了醫院去了,他們也要很小心,要把這一本修到好,原貌還我。他本來跟我說:『二年。』今天他們來了跟我分享說:『一年半就好。』所以等一年半,它要住院一年半,好好地修復它……伊斯蘭教有《古蘭經》,這一部經維護他們的戒律、維護他們的人道精神,守戒、守人道精神的人,真的是很善良、充滿了愛。」

遵行道理的人,總是充滿愛與善。上人開示,只要把正確的道路鋪平,就能引來有心人共同走這條「正道」。上人同時期待每一位先行者,要把道路鋪平,讓後到者走在這條路上不會偏差。

「所以修路人功德無量,可以把這條路修得(平)又可以擴大,那就是佛教所說的『菩薩』,我們要開的是『菩薩大道』。『靜思法脈勤行道』,我們要精進,『慈濟宗門人間路』,我們開了這個門,那一定要鋪路,所以慈濟從『靜思法脈』延續過來,把門樹立好,開大門、走大路、行菩薩道,這就是師父這一生這麼辛苦走過來的路。」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