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識隨身 納來世種

2020-12-06   | 慈濟基金會
證嚴上人開示:「所以各位,《法華經》一定要讀,《法華經》就是法髓,師父這一生來人間,這輩子的心願,唯獨希望法華經做道,做路來舖,成為菩薩道。我們的因緣在這個時代成就,所以大家就要負起這個責任,這樣將他綿延傳下去,這是我對大家最大的期待。」(攝影者:蔡麗瑜)
【證嚴上人12月5日下午新店靜思堂圓緣座談開示】
「慈濟是一個感恩的世界,美啊!真美!但是人世間美的時光有多長?我們認為美的太陽,最美最溫柔的時刻過後,就是要下沉下去了,這就是人生啊!是無常人生,人生無常,唯有『法』,法是永恆。各位菩薩們,記得師父最最期待,那就是法落實在人間,法要真正的落實在人間,就要真正的注入人心。」
 
12月5日,證嚴上人於新店靜思堂與北區慈濟志工進行圓緣溫馨座談,上人感恩此次出門行腳,每到一處都能聽聞當區志工在四大八法上付出的成果與溫馨故事,也肯定這是眾人吸收佛法、在人世間實踐佛法的見證。
 
「這一回出門一共到今天是第三十一天,時間在這樣的『晨、晚』中間,我面對的都是菩薩,菩薩一大早就聚會一堂。一路往南行,臺北、桃園、新竹、苗栗、臺中,一個個地方,我都是很感動,也是很感恩,所看到的都是無私大愛,付出無所求,還是一句話,叫作感恩!所以感恩是人間最美的。」
 
堪忍善解瞋不起 愛灑人間覺有情
 
「繁星依然閃亮,明月依舊無言,溫柔的光來自心願,慈悲是大愛的家。」慈濟歌選〈愛灑人間〉的柔美樂聲,伴隨著座談的簡報畫面,迴繞在整個空間。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911恐佈攻擊事件,美阿戰爭爆發;同年臺灣也受桃芝、納莉颱風重創。10月13日慈濟基金會發起全球「愛灑人間.植福田」募心運動,首波「一人一善,遠離災難」行動,透過街頭宣導,發送祝福卡,希望凝聚祥和的善念,當時土耳其志工胡光中將這首歌翻譯成阿拉伯文。這段歷史讓上人想起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後,臺灣慈濟人在街頭為土國災民募款的畫面。
 
「我們要去幫助(土耳其),那個時候被臺灣多少人不能理解,大家出去勸募的時候,捧著愛心箱,慈誠隊舉牌子,有的人走到(志工)面前:『臺灣不救,救什麼國際。救濟我啦!』手就是要伸進(愛心箱)去,也伸手要打他(慈誠的)這一支牌子。我們的委員愛心箱放低了,人也屈(身),慈誠隊也會往後閃,所以都是這樣的毫髮無傷,都是用微笑、鞠躬就這樣化解過去。」
 
慈濟人能用勘忍的心、柔軟的姿態回應民眾的誤解,上人讚歎是因為眾人皆為人間菩薩。後來不久,臺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志工亦隨即將資源、人力投注在賑災工作中,並且在十多年後,延伸九二一希望工程的經驗,在臺灣展開減災希望工程,改建老舊危樓校舍,為學子打造安穩的學習空間。
 
「九二一我們認養的五十幾間學校工程啟動,一群建築委員就承擔起來,從畫圖到工程結束,任何一個學校都有他們的足跡。慈濟人一起動起來,人人總是勸募等等,回顧那個時候,的確慈濟人點滴匯集起來力量很大。現在,在幾年前的地震,我們又認養了二十六所的學校,剛剛王明德居士說,這幾天最後一間完成了,屏東五所、高雄七所、苗栗四所⋯⋯這其實陸陸續續為臺灣蓋的學校不知有多少了,總是有沒有為臺灣做事,有啊!」
 
慈濟援建的學校,不論過去、現在,外觀都是以洗石子為主,雖是樸實無華,但建材工法都是以最高規格做設計規劃。就如同慈濟人總是以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菩薩心,默默在社區做著濟貧扶困的生命志業。
 
「那個時候我都是其他顏色都不要,也不要貼磁磚,一律都用洗石子,每一間慈濟所蓋的學校,當時看來不是很新,現在看來都沒舊,跟二十年前一樣,還是造型很漂亮,這就是我們的建設,永恆的、很鞏固的一直到現在。這麼多年以來,大家總是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個心願、莫忘那一句話,人人都可以再回顧一下,彼此之間互相再回憶,彼此再讚歎,這叫作人間菩薩,堪忍!」
 
菩薩雲集入經藏 行法華經在當代
 
三十一天的行腳,每一場歲末祝福除了《慈濟大藏經》年度回顧影片,也有慈濟志工以手語演繹經文偈頌,而且事理互相應證,讓上人看見人人身心皆入經藏,舉手動足都有法。
 
「所看到的每一場計算起來,幾萬人都是手語說法,大家還要我回去趕快再說法,真的是讓我很安慰,大家人人法都入心,感恩啊。我很重視《法華經》,我這一輩子說法,不管是講《藥師經》、《地藏經》,或者是《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等等,其實我就是把《法華經》的精神理念都分布在每一部經裡面所說的法。因為佛陀所有的法,為了一大事因緣,那就是講《法華經》,就是教菩薩法,我們要讓人人知道道理、了解道理,了解人生無常、了解這循環因緣果報,這都是佛陀來人間所說的法。」
 
溫馨座談中,板橋區志工與上人分享余浩誠小菩薩的故事。他因為喜歡聽慈濟志工說慈濟事及上人的法,所以在知道家裡要辦社區讀書會時,主動開口要承擔音控,並且利用休假時間,跟著媽媽一起讀書。
 
「那一位孩子再兩天十歲,他就會去做音控,讓父母薰法香,這個孩子度父母親,讓父母親安心薰法,這不就是子度父嗎?八大王子也是一樣度父母,同樣的道理,總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跟彌勒菩薩,過去佛文殊,未來佛彌勒,現在佛釋迦牟尼佛,這就是不管是現在佛、過去的文殊,或者是未來的彌勒,佛佛道同,他們同樣都要講《法華經》。所以說來,《法華經》是每一尊佛不能缺少的,但是,是否能圓滿呢?我現在就是很遺憾,我很期待在這個時代可以完成人間的菩薩。」
 
現代科技發達,生活普遍富足,修習佛法的條件皆優於兩千多年前佛陀說法時期。上人能透過視訊連線方式,同步與全球慈濟人互動談話,各地慈濟人也能與上人分享他們的實踐佛法的體悟,和當地的志業推展概況,所以上人期待能讓佛法真正普及在當代。
 
「我們現在聽到法可以很快速地分享,大家在讀書會,還有線上讀書,不是光在地面,是在空中道場,也可以菩薩雲來集。 求法我也是還是很精進,求學問我還是不懈怠,我還是向前,活一天說一天的話,活一天求一天的法,法無邊際,但是不能說學不完,所以慢慢才來學,因為生命不等待,不能等。我們如果多知道一項,這個種子就更豐富、更多元化,它會回納,整個總納到我們最後那一天,跟著我到了未來該去的地方,所以萬般帶不去,唯有業識隨身。」
 
守護社區安人心 互護法親道同行
 
慈濟的全球慈善足跡,在走過五十四年的今日,已經援助過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地區,而在發源地臺灣,更是早已落實社區,哪裡有需要,慈濟人就能及時伸援,發揮穩定人心的力量。
 
「在臺灣慈濟穩定人心,這都是大家做的,骯髒的地方去清垃圾,破掉的地方我們去修繕,我們現在也都是為老人家去修、去修復、去重建,或者是來做無障礙空間,都去幫忙做,這都是慈濟人幾十年如一日,所以我們還是永恆的,這樣的事做得大家歡喜快樂,對的事做就對了,過去是這樣做,一路走過來是對的,方向是正確的。」
 
上人期許大家要持續朝對的方向做下去,也要關懷身邊的法親,慈濟的力量來自點滴善心匯聚,並非人人生活富足,其中也不乏獨居長者、兩老相依的法親,需要大家互相扶持,同行菩薩道。
 
「我都一直跟大家說,我們盡量都要去付出,哪怕是我們的年長菩薩,家裡若是要做無障礙的,我們也應該去做,跟我們不熟識的,我們都要去顧了,何況跟我們同行菩薩道。做慈濟的人,不是大家都經濟很好,有的自己經濟也不好,但是年紀也大了,我期待所有的慈濟人,你們要替師父顧師父的弟子,關懷自己的師兄弟、師姊妹,這就是我現在最關心的事情,所以大家要相互疼愛。」
 
資深慈濟志工在年輕時就投入慈濟,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才開闢出現在眾人能依循的菩提大直道。上人勗勉眾人前行的同時,莫忘那一年、那一人、那一念,將慈濟魂、慈濟經驗代代相傳。
 
「現在已經有看到了慈二代,因為他的爸爸、媽媽都是慈濟委員、慈誠,期待慈二代、慈三代、四、五、六一直傳下去,行善要綿延不斷,以善傳家,能這樣子我們社會才能祥和,化人間為菩薩的淨土,也不是不可能,就是《法華經》裡面都有。所以各位,《法華經》一定要讀,《法華經》就是法髓,師父這一生來人間,這輩子的心願,唯獨希望《法華經》做道,做路來鋪,成為菩薩道。我們的因緣在這個時代成就,所以大家就要負起這個責任,這樣將他綿延傳下去,這是我對大家最大的期待。」
 
Copyright ©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 版權所有.